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二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
|
陣列混天排劍戟,四圍八座怪雲生。 紛紛曜宿當前現,朗朗明星列世塵。 黃鉞白旄風內舞,朱旙皂蓋陣中行。 若非玄女親傳法,邊塞焉能定太平。 卻說宋江夢中受得九天玄女之法,與吳用計議,合造雷車二十四部,下裝油柴,上安火炮。會集諸將,宋江傳令,便點按中央戊己土黃袍軍馬,打水星陣內,差大將董平,左右撞破皂旗軍,差副將七員:朱仝、史進、歐鵬、鄧飛、燕順、馬麟、穆春。再點按西方庚辛金白袍軍馬,打木星陣內,差大將林冲,左右撞破青旗軍七門,差副將七員:徐甯、穆弘、黃信、孫立、陳達、楊春、楊林。再點按南方丙丁火紅袍軍馬,打金星陣內,差大將秦明,左右撞破白旗軍七門,差副將七員:劉唐、雷橫、單廷珪、魏定國、周通、龔旺、丁得孫。再點按北方壬癸水黑袍軍馬,打火星陣內,差大將呼延灼,撞破紅旗軍七門,差副將七員:楊志、索超、韓滔、彭玘、孔明、鄒淵、鄒潤。再點按東方甲乙寅卯木青袍軍馬,打土星主將陣內,差大將關勝,左右撞破中央黃旗主陣,差副將七員:花榮、張清、李應、柴進、宣贊、郝思文、施恩。再差一枝繡旗花袍軍馬,打太陽左軍陣內,差大將七員:魯智深、武松、楊雄、石秀、焦挺、湯隆、蔡福。再差一枝素旗銀甲軍馬,打太陰陣內,差大將七員: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王英、孫新、張青、蔡慶。再差打中軍一枝人馬,直打大遼國主,差大將六員:盧俊義、燕青、呂方、郭盛、解珍、解寶。再遣護送雷車至中軍大將五員: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其餘水軍頭領都出陣,協助破陣。宋江傳令已罷,各自準備。有詩為證: 五行生克本天成,化化生生自不停。 玄女忽然傳法象,兀顏機陣一時平。 且說兀顏統軍見宋江不出交戰,差壓陣軍馬,直哨到宋江寨前。宋江製造雷車完備,選定日期。是夜拔寨都起,來與遼兵相接,擺開陣勢。黃昏左右,朔風凜凜,肜雲密佈。宋江令眾軍截蘆為笛,口中呼哨為號。當夜,先分四路軍趕出,大遼哨路番將投北而走。初更左右,宋江軍中,連珠砲響。呼延灼打開陣門,殺入遼陣,直取火星。關勝殺入中軍,直取土星。林冲領軍殺入左陣,直取木星。秦明領軍殺奔右陣,直取金星。董平領軍攻打陣中,直取水星。公孫勝在陣中,仗劍作法,敕起五雷。是夜,狂風大作,走石飛砂。一齊點起二十四部雷車。李逵、樊瑞等同引五百牌手,護送推入大遼陣內。扈三娘引兵便打入太陰陣中。魯智深等打入太陽陣中。盧俊義引軍,隨著雷車。眾頭領自去尋對廝殺。是夜,雷車火起,空中霹靂交加,殺得神號鬼哭,人兵掩亂。 且說兀顏統軍,聽得四下喊聲大起,急上馬時,雷車已到中軍,烈火漲天。關勝早到帳前,兀顏統軍急取方天畫戟,與關勝大戰。張清取石子亂打四邊牙將。李應、柴進等縱馬橫刀亂殺。兀顏統軍見身畔沒了羽翼,勒回馬望北而走。關勝拍馬緊追。花榮搭箭射去,正中兀顏統軍後心,聽的「爭」地一聲,火光迸散,正中在護心鏡上。關勝趕上一刀,兀顏統軍斬去半臂落馬,花榮搶到,先換了那匹好馬。張清趕來,再複一槍,可憐兀顏統軍,一世豪傑,一柄刀,一條槍,結果了性命!堪歎遼國英雄,化作南柯一夢。有詩為證: 李靖六花人不識,孔明八卦世間稀。 混天只想無人徹,也有神機打破時。 卻說魯智深引著武松等六員將,呐喊殺入太陽陣內。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刀,取了首級。兩個孩兒逃走。魯智深曰:「俺們再去中軍,截住大遼兵馬,便是了事也。」 那太陰陣中,天壽公主聽得喊起,慌忙上馬。一丈青舞刀拍馬,引著顧大嫂等六員頭領,殺入陣中。正遇天壽公主,交戰數合,一丈青放開雙刀,搶入公主懷內,劈胸揪住,兩個正在馬上紐做一團,王矮虎趕上,活捉了公主。顧大嫂、孫二娘殺散女兵。孫新、張青隨後夾攻。再說盧俊義引軍殺入中軍,解珍先把帥字旗砍倒。當有保駕大臣,緊跟大遼國主,望北而走。陣內羅睺二皇侄俱被刺死,計都皇侄被捉,紫炁皇侄不知去向。殺到四更,遼兵二十余萬,不留一個。將及天曉,宋江鳴金收軍下寨,傳令教活捉者各自獻功。一丈青獻天壽公主,盧俊義獻耶律得華,朱仝獻曲利出清,歐鵬、鄧飛、馬麟獻蕭大觀,楊林、陳達獻裴直,單廷珪、魏定國獻高虎,韓滔、彭玘獻高春、狄聖。諸將獻首級不計其數。宋江將生擒八將,解趙樞密中軍收禁。所得馬匹,盡行俵撥各將。 且說大遼國主,退入幽州,堅閉緊守。宋江教軍馬圍在城外屯劄,豎起雲梯砲石,準備打城。遼國郎主會集群臣商議,皆曰:「事在危急,莫若歸降大宋,此為上計。」 郎主遂從眾議。城上豎起降旗,差人報知宋江。宋江引來人拜見趙樞密,通說投降之事,樞密曰:「投降乃國家大事,未敢擅便。你遼國可差大臣,親自朝見天子。聖旨准降,頒詔赦罪,方敢回兵。」 來人回幽州回復郎主。郎主與文武相議時,左丞相褚堅奏曰:「目今事在危急,論臣愚見,可多將金帛與臣,親往宋先鋒寨內,重許厚禮,令其停兵,免攻城池。一面收拾禮物,徑上東京。目今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專權,可將金帛賄賂四臣,買其講和,准降詔赦,方解此危。」 郎主准奏,即令褚堅前去。褚堅到寨前,宋江接至帳中,問其來意。褚堅先說國主投降一事,然後許將軍玩好之物。宋江曰:「我見你們豎起降旗,以此緩攻,准汝納降,容汝赴朝而,憑上取裁。汝今以賄賂相許,覷宋江為何等人!再勿多言,汝宜速去,」褚堅惶愧辭回,奏知郎主。眾大臣商議已定,即收拾金銀寶貝,裝載上車。修下請罪表章一道,差褚堅並督官一十五員前往京師。先去參見宋江。宋江先動文書,申達天子,就差柴進、蕭讓齎表,一同褚堅往東京。有詩為證: 戰敗遼兵不自由,便修降表出皇州。 謙恭已布朝宗義,螻蟻真貽敗國羞。 剩水殘山秋漠漠,荒城破國月悠悠。 金珠滿載權為質,水滸英雄志已酧。 卻說褚堅在路不止一日,早到東京參見蔡京。蔡京曰:「汝等且帶人馬於館馹內安歇。」 柴進、蕭讓齎捧公文,先去省院下了。此時蔡京、童貫、高俅、楊戩並省院官,俱是好利之徒。大遼褚堅先進關節,厚賂蔡京等四個已了。次日早朝,大宋天子升殿,百官朝賀已畢。樞密使童貫出班奏曰:「有先鋒使宋江,殺退遼兵,直至幽州,圍住城池,旦夕可破。今有遼國願納降,遣使褚堅,奉表稱臣,請敕退兵。臣等奏聞,請乞聖鑒。」 天子曰:「汝等眾卿如何計議?」 蔡京出班奏曰:「自古及今,四夷未嘗盡滅。以臣愚意,可存遼邦,作北方之屏障,使年年進貢,于國有益。合准投降,詔回軍馬,以護京師。」 天子准奏,傳聖旨:「令遼國來使面君。」 褚堅等到金階下拜舞,頓首山呼。侍臣呈上表章就禦案上,學士高聲宣讀降表曰: 「遼臣耶律得輝頓首叩首,百拜上言: 臣生居朔漠,長在番邦。不通聖賢之大經,罔究綱常之大理。小臣昏昧,冒犯封疆,以致天兵討罪,勤勞王室興兵。今特遣使臣褚堅,冒幹天威,納貢請罪。倘蒙聖恩憐憫蕞爾之微生,不廢祖宗之遺業,臣必銘心刻骨,瀝膽披肝,永為戎狄之番邦,實作天朝之屏障。老老幼幼,真獲再生。子子孫孫,久遠感戴。進納歲幣,誓不敢違。臣等不勝戰慄,屏營之至!謹奉表以聞。 宣和四年冬月 日 大遼國主臣耶律得輝 表」 天子覽表畢,命取禦酒以賜來使。敕令褚堅等先回。謝恩拜辭去了。是日朝散,褚堅辭謝太師,自回遼國。蔡京次日入朝,啟奏降詔。天子准奏,命翰林院草詔一道,差太尉宿元景,齎詔前往遼國開讀詔敕。命宋江等班師回國,將應有被擒之人並放回國。原複城池,朕別委任官員鎮守。天子退朝,百官皆散。 卻說宿太尉領了聖旨,便安排車馬,就同蕭讓、柴進出京師,望陳橋馹進發。正值年冬,四野肜雲密佈,分揚瑞雪平鋪,粉塑千林,銀裝萬里。宿太尉一行人馬,冒雪沖風,迤邐前進。正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籃關馬不前。有詩為證: 太尉承宣不敢停,遠齎恩詔到邊庭。 紛紛積雪關山路,弁服貂裘迓使君。 雪霽未消,漸臨邊寨。柴進、蕭讓先使哨馬來報宋先鋒。宋江見報,便引眾迎至帳中,排宴相待。宿太尉說:「蔡京等受了遼國賄賂,于天子前,力奏此事,准遼投降,詔回軍馬。」 宋江歎曰:「非是宋某怨朝廷,功勞至此,又成虛度!」 宿太尉曰:「先鋒休憂。宿某回朝,必當重保。」 宋江曰:「某等兄弟一百八人,竭力報國,亦無希恩望賜之念。只得眾兄弟同守勞苦,實為萬幸。」 當日宴罷,即差人報知大遼國主,準備接詔。次日,宋江撥關勝、林冲、秦明、呼延灼、花榮、董平、李應、柴進、呂方、郭盛,引馬步軍三千,護送宿太尉入城。幽州百姓,排門香花燈燭。大遼國主親引文武,出南門外,迎接詔旨。直至殿上,十員大將,立于左右。遼主同百官跪聽,宣讀詔曰: 「大宋皇帝制曰: 三皇立位,五帝禪宗。雖中華而有主,豈夷狄而無君!茲爾遼國,不遵天命,理宜不赦。朕覽其詞,憐其哀切,不忍加誅,仍存其國。詔書到日,釋放所擒之人,一應城池,不許侵擾。所供歲幣,慎勿怠忽。敬事大國,祗畏天地,此藩翰之職也。爾其欽哉!詔示。 宣和四年冬月 日」 開讀詔旨已畢,郎主與百官再拜稽首,行君臣禮畢。郎主與宿太尉相見,請入便殿,大設華筵。宴罷,送太尉與眾將於館馹內安歇。次日,國主命丞相褚堅至寨,請趙樞密、宋先鋒同入幽州赴宴。宋江便與吳用計議不行,只請趙樞密入城,相陪宿太尉。是日,大張筵席相待,酒至半酣,捧出玩好之物獻上宿太尉、趙樞密。至更深方散。第三日,遼主會集文武,送太尉、樞密出城。再命褚堅將牛羊馬匹、金銀綵段,直至宋先鋒軍前,犒賞軍將。宋江教取天壽公主一干人口,放回本國。一面先送宿太尉還京,次發中軍護送趙樞密起行。宋江使人入幽州,請二丞相赴軍中議事。當下遼主教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褚堅來見,宋江邀請上帳,分賓主而坐。宋江曰:「俺領大兵到此,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盡皆勦滅。今聖上憐憫,降詔赦罪,實汝君臣之福也。吾今班師回國,汝宜謹慎自守,休得故犯!天兵再至,決無輕恕!」 宋江用好言戒諭,二人伏罪懇謝而去。宋江卻撥一隊軍兵,與女將等先行。隨即喚隨軍石匠,採石為碑,令蕭讓作文,以記其事。金大堅鐫石已畢,豎立在永清縣一十五里茅山之下。至今古跡尚存。有詩為證: 偽遼歸順已知天,納幣稱臣自歲年。 琢石鐫名表功績,頡頏銅柱及燕然。 宋江將軍馬分作五起,克日起行。只見魯智深在帳前對宋江曰:「小弟自上五臺山,投禮智真長老,落髮為僧。不想醉後兩番鬧了禪門,卻辭了師父下山,得遇哥哥,已經數載。本師曾說,俺雖是殺人放火的僧,久後卻成正果。今欲往五臺山參禮本師,將功賞所得金帛之資,都做佈施,再求問師父前程。」 宋江聽了便曰:「你既有這個活佛,俺們等同你去參禮,求問前程。」 宋江令盧俊義掌管軍馬,陸續先行,只帶眾兄弟跟魯智深上五臺山來。正是: 暫棄金戈甲馬,來游方外叢林。雨花臺畔,來訪道德高僧。善法堂前,要見燃燈古佛。直教一語打開名利路,片言打透死生關。 畢竟宋江與智深怎地參禪?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