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四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軟弱安身之本,剛強惹禍之胎。無爭無競是賢才,虧我些兒何礙。
  鈍斧錘磚易碎,快刀劈水難開。但看發白齒牙衰,惟有舌根不壞。

  卻說高太尉急收眾將,奪路而走。原來梁山泊只把號炮四下施放,卻無伏兵。嚇得高太尉心驚膽裂,連夜奔回濟州。計點步軍,折陷不多,水軍折其大半。戰船無一隻回來,劉夢龍逃命得回。宋江先送董平上山,命安道全調治。眾頭領都上山。水軍頭領張橫,解黨世雄到忠義堂上請功,宋江教且押去後寨輕監。奪到船隻,收入水寨。

  再說高太尉會集諸將商議。上党節度使徐京稟曰:「小將少年遊歷江湖,與一人交遊,深通韜略,善曉兵機,姓聞名煥章,見在東京城外安仁村教學。若得此人來為參謀,可敵吳用詭計。」

  高太尉便差牙將,齎段疋鞍馬,星夜回京,敦請聞煥章前來參贊軍機,發遣去了。城外報來:「宋江軍馬,直到城下搦戰。」

  高俅大怒,出城迎敵。呼延灼立馬陣前,高太尉看見罵曰:「你這統連環馬背反的賊,誰去當先?」

  雲中節度使韓存保出馬,善使一枝方天畫戟。兩個交馬戰到五十余合,呼延灼賣陣便走,韓存保趕上,呼延灼勒回馬,兩個又鬥數合。呼延灼分開方天戟又走,存保大叫:「快下馬投降!」

  呼延灼回馬,兩個在溪邊又鬥了三十余合,韓存保一戟,望呼延灼脅下搠來,呼延灼一鞭望韓存保前心打去,兩個各把身軀一閃,兩般軍器都從脅下搠來,呼延灼挾住韓存保戟杆,韓存保扭定呼延灼槍桿,兩人在馬上你扯我拽,連人和馬都拽下水去了。那兩疋馬跑上岸來,兩個在溪裡都滾,沒有軍器,只把空拳在水裡廝打。岸上一彪軍馬趕到,為頭的是張清,眾人下水活捉了韓存保,去尋那疋馬並軍器,與呼延灼上馬,把韓存保背綁在馬上,一齊都奔穀口。前面一彪軍來尋存保,兩軍恰好當住。為頭兩員節度使是梅展、張開。見馬上縛著韓存保,梅展大怒,舞三尖刀,直取張清。交馬不到三合,張清便走。梅展趕來,張清回身一石子,正中梅展額角,鮮血迸流。張清急回馬,卻被張開一箭射中馬眼,那馬便倒。張清跳在一邊,挺著槍便來步戰。張清只有飛石子的手段,槍法卻慢。張開救了梅展,再挺槍來。張開這條槍神出鬼沒,張清遮攔不住,拖槍便走。張開奪得韓存保回來,忽喊聲大舉,穀口兩彪軍到,是秦明、關勝。張開只得保梅展走了。

  兩路軍殺入,又奪了韓存保,掩擊官軍退回濟州。只將韓存保解上山寨來,宋江見縛到韓存保來,喝退軍士,親解其縛,就請出黨也雄相見。宋江曰:「二位將軍,切勿相疑。宋江等並無異心。若得赦罪招安,情願與國家出力。」

  韓存保曰:「前者陳太尉齎詔敕,如何不乘機會?」

  宋江曰:「朝廷詔書寫得不明,因此眾兄弟心皆不伏。」

  韓存保曰:「中間無好人維持,誤國家大事。」

  宋江設宴管待。次日具備鞍馬,送下山來。回見高太尉,說宋江放回之事。高俅曰:「有何面目見吾?推出斬訖。」

  王煥等官跪下告曰:「非幹二人之罪,乃是宋江、吳用之謀。若斬此二人,反被賊人恥笑。」

  眾人苦告,方饒性命,削去官職,發回東京太乙宮聽罪。

  韓存保是韓忠彥侄兒,忠彥乃是國老太師,朝廷官員多有出他門下。有個門館教授,姓鄭名居忠,見任御史大夫。韓存保把上件事告訴他,居忠帶存保,來見尚書余深,同議此事。餘深曰:「要稟知太師,方可回奏。」

  二人來見蔡京曰:「前者如此無禮,難出招安。」

  余尚書曰:「前番招安,皆為使者不布朝廷德意,專說利害,以此不能成事。」

  蔡京方允。來日早朝,天子升殿,蔡京奏准,再降詔敕,令人招安。天子曰:「見今高太尉使人來請聞煥章為參謀,就命此人為使前去。如肯來降,悉免本罪。如初不伏,敕高俅進兵勦捕。」

  蔡太師寫成草詔,一面取聞煥章赴京,收拾起行。有詩為證:

  教學先生最有才,天書特地召將來。
  展開說地談天口,便使恩光被草萊。

  卻說高俅正在濟州煩惱,門吏報曰:「牛邦喜到。」

  喚入,拜罷,問曰:「船隻何如?」

  邦喜稟曰:「各路拘刷得大小船共計二千五百餘隻,都到河下。」

  太尉傳令,把船都放入闊港,每三隻一排,上用板鋪,船尾用鐵環鎖定。軍士上船,已訓練半月之久。卻說吳用喚劉唐受計,眾水軍頭領準備小船,船艙裡裝載蘆草葦乾柴,藏著硫黃焰硝,教凌振于高山上放炮為號。又于水邊樹木叢雜之處,都縛旌旗,鳴金,金鼓、火炮,虛屯人馬。請公孫勝作法借風。旱路分三隊軍馬救應,分撥已定。

  卻說高太尉催水路統軍牛邦喜,與劉夢龍、党世英水陸並進,殺奔梁山來。水路船隻直入水泊深處,只見兩隻魚船,每船隻見兩個人拍手大笑,劉夢龍叫放箭亂射,漁人都跳下水底。劉夢龍催動戰船,漸近金沙灘。柳陰中,一聲炮響,鼓角齊鳴。左邊閃出秦明,右邊沖出呼延灼,各帶五百軍馬,截出水邊。牛邦喜便教後船且退。山頂上連珠炮響,蘆葦中颼颼有聲,卻是公孫勝披髮仗劍,在山上祭風。

  須臾白浪掀天,黑雲罩地,紅日無光,狂風大作。劉唐點著火把,烈焰飛天,前後戰船,一齊燒著。劉夢龍見滿港戰船都著,只得跳下水裡逃命。童威、童猛、李俊看見,便鑽入水捉上船來。牛邦喜卻被張橫匹頭揪住捉了。殺得水面浮逐波,血濺波心。党世英逃回。李俊捉劉夢龍,張橫捉牛邦喜欲解上山,又恐救了他,乃斬首上山。高俅引軍來策應,見軍都從水裡逃命,回說:「被火燒船。」

  高俅心慌,急引軍回時,山前沖出一彪馬軍,當先索超,拍馬搶來。王煥挺槍來迎,鬥上五合,索超便走。高俅引軍追趕,背後林衝殺來,高俅便走。楊志趕來,又殺一陣。朱仝又趕殺一陣。這是吳用使遣趕之計,見前面又攔截,背後又趕殺。因此太尉被趕得慌,飛奔濟州,入城已三更。楊雄、石秀埋伏下五百步軍,放火驚得太尉魂不附體,整軍折其太半。

  次日,高俅正悶,忽報:「天使到。」

  高俅出迎,並聞煥章說招安一事,同進帥府商議。太尉思忖:「若不招安,連折兩陣,欲待招安,又羞回京。」

  主意不定。這濟州有個老吏叫王瑾,平生心毒,人都呼為剜心王。卻是太守張叔夜撥在聽用。見高俅不決,跪下稟曰:「貴人不必沉吟,詔書上道是:『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明日這開讀時,卻分作兩句讀。將『除宋江』做一句,『盧俊義大小人眾所犯過惡,並與赦免』另作一句。賺他入城,殺了宋江,則蛇無頭而不行矣。不知貴意如何?」

  高俅大喜,即升王瑾為帥府長史,便與聞參謀計議。聞煥章諫曰:「只可依正理而行,不可行詭計。倘宋江以下有人識破,番變起來,深為未便。」

  高俅不聽聞煥章之言,使人往梁山泊,令宋江等前來濟州城下聽詔。未知何如?詩曰:

  遠奉丹書出大邦,諄諄天詔欲招降。
  高俅輕信奸人語,要構陰謀殺宋江。

  宋江正與吳用等商議,忽小校報曰:「朝廷遣天招安。」

  宋江令眾頭領都去聽詔。吳用曰:「恐有詭計。」

  即令李逵、樊瑞、鮑旭、項充、李袞領步軍一千,埋伏在濟州西路。再領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王矮虎、孫新、張青領軍馬一千,埋伏濟州東路。聽連珠炮響,一齊接應。分撥已定,眾頭領都下山。留水軍頭領守寨。只因高俅不聽聞煥章之言,正是:只因一紙君王詔,惹起全班壯士心。且聽下回分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