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
第七十回 小七倒船偷禦酒 李逵扯詔謗朝廷 |
|
卻說太師府來請陳宗善到府坐下,蔡太師曰:「今上差你去梁山泊招安,我叫張幹辦同去,你若見不到處,就與你提撥。」 陳太尉曰:「深感恩相厚意。」 辭了太師,回到本衙,門吏報:「高殿帥相訪。」 接到廳上坐定,高俅曰:「招安一事,若是我在朝之際,必然阻住。況此賊輩,屢辱朝廷,罪惡滔天。今更赦宥,必成後患。太尉此去,我手下有個虞候姓李,能言快語,好與太尉提撥事情。」 陳太尉稱謝領受,兩別去了。 次日,蔡太師府張幹辦,高太尉府李虞候,同陳太尉收拾禦酒丹詔,出新宋門。來到濟州,太守張叔夜接到府中,設宴相待。動問招安一節,陳太尉說了條細。張叔夜曰:「太尉到那裡撫慰他眾人,成事顯得太尉清名,只是他數內有幾個性如烈火,倘或衝撞不便。」 張幹辦、李虞候曰:「不妨。」 張叔夜曰:「這兩個是誰?」 陳太尉曰:「一個是蔡太師幹辦,一個是高太尉虞候。」 張叔夜曰:「這兩個莫去罷。」 陳太尉曰:「他是蔡、高二府心腹,不帶他去,必然疑心。」 張叔夜曰:「只怕太尉此行勞而無功。」 張幹辦曰:「我自有道理。」 張叔夜再不敢語。筵罷送別。有詩為證: 一封丹詔下青雲,特地招安水滸中。 可羨明機張叔夜,預知難以策華勳。 次日,濟州使人去梁山泊報知曰:「朝廷差太尉招安,齎丹詔到,準備迎接。」 宋江大喜,教取銀十兩,打發報信先回。宋江與眾曰:「屢望招安,不想今日方成!」 吳用笑曰:「這番招安,看俺等如草芥矣。這廝引官軍來,可以殺之。」 宋江曰:「你們如此,壞了忠義二字。」 林冲曰:「朝廷詔書必寫唬嚇言語。」 宋江曰:「你們休要疑心,安排接詔。」 先令宋清、曹正準備筵席,結綵懸花。使裴宣、蕭讓、呂方、郭盛下山,準備大船迎接。吳用密地傳令:「如此而行。」 陳太尉在途擺列道引人馬上梁山,指望一場富貴。簫讓等在半路接著,俯伏在地。張幹辦問曰:「你那宋江大似皇帝,詔到怎不親接?恁的欺君!請太尉回去。」 蕭讓曰:「自來朝廷不曾有詔到寨,未知真實。宋江與大小人等,都在金沙灘迎接,萬望太尉息雷霆之怒,與國家成全好事。」 李虞候曰:「不成好事,也不愁你們。」 蕭讓等只得懇請。酒果不肯吃,隨即到水邊,請太尉下船,並隨行從人等。先把詔書、禦酒放在船頭。是阮小七監守,分撥二十軍健,各帶腰刀。陳太尉坐在船上,昂然而已。阮小七把船棹動,兩邊水手齊唱歌起來。李虞候罵曰:「村驢,貴人在此,全無忌憚!」 那水手曰:「我們唱歌,幹你甚事。」 李虞候罵曰:「殺不盡的反賊!」 便把藤條去打。那水手都跳下水裡去了。阮小七曰:「你打水手下去,這船如何去得。」 只見上流兩隻快船下來,阮小七便去拔了屑子,叫聲:「船漏水滾上艙來!」 那兩隻船到,眾人急救陳太尉過船去了。阮小七叫水手來,抖了艙裡水去。取一瓶禦酒來,解封口。阮小七聞得馨香,和瓶連吃四瓶,將六瓶禦酒,分與水手吃了。裝上十瓶白酒,把原封頭縛了,把船飛到。 宋江等都迎至忠義堂,放著禦酒詔書。陳太尉、張幹辦、李虞候立在左邊。蕭讓、裴宣立在右邊。宋江點頭領,只不見李逵。宋江等跪在堂上,拱聽開讀。陳太尉取出詔書與蕭讓,裴宣贊禮,展開詔書讀道: 制曰: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五帝憑禮樂而有封疆,三皇用征伐而定天下。事從順逆,人有賢愚。朕承祖宗之大業,開日月之光輝。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為宋江等輩,嘯聚山林,劫掠郡邑,本欲用彰天討,誠恐勞我生民。今差太尉陳宗善前來招安。詔書到日,即將應有錢糧、軍器、馬匹、船隻,目下納官。拆毀巢穴,率眾赴京,指免本罪。倘若仍昧良心,違戾詔制,天兵一至,螻蟻不留。故茲詔示,各宜知悉。 宣和二年四月 日示 蕭讓讀罷,宋江已下各有怒色。只見李逵從梁上跳下來,就蕭讓手裡奪過詔書扯破,便來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宋江、盧俊義抱住解開,李虞候喝曰:「這廝怎敢大膽!」 李逵揪住李虞候便打,喝曰:「這詔書是誰寫來的?」 張幹辦曰:「是朝廷聖旨。」 李逵曰:「你皇帝姓宋做皇帝,我哥哥也姓宋。你莫來惱犯黑爺爺,把那寫詔官員盡都殺了。」 眾人都來解拆,把李逵推下堂去。宋江曰:「太尉休怪,且將禦酒與眾人沾恩。」 令裴宣取禦酒,傾在銀盞內,都是村醪白酒。眾人都走下堂去,魯智深提鐵禪杖罵曰:「忒欺負人!把水酒做禦酒哄俺們!」 劉唐挺樸刀殺上來。武松、穆弘、史進一半頭領發作。宋江見不是話,急將轎馬,護送太尉下山,過了三關渡口,再拜伏罪曰:「非宋江等無心歸降,實是草詔官員,不知梁山泊裡款曲。若得數句好言撫恤,我等盡忠報國,萬死不辭。乞太尉回京,善言回奏。」 各辭兩別。陳太尉飛奔濟州去了。 宋江回到忠義堂上曰:「雖然朝廷詔旨不明,你們眾人也忒性燥。」 吳用曰:「哥哥如何怪得眾弟兄發怒。朝廷忒不將人為念。兄長且傳將令,準備廝殺。後日必有大軍到來,殺得他人亡馬倒,方顯英雄。」 眾人曰:「軍師之言極是。」 各歸本帳。 陳太尉星夜回京,來見蔡太師,備說梁山泊賊寇扯詔譭謗一節。蔡京怒曰:「這夥草寇,敢無禮!」 隨即請童樞密,高、楊二太尉來相府商議。童樞密曰:「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不才親引軍馬,克日掃清水泊。」 眾官曰:「來日早朝奏聞。」 當下卻散。次日蔡京將此事奏知天子,天子怒曰:「前日誰議招安?」 侍臣奏曰:「乃是御史大夫崔靖所言。」 天子教拿崔靖,下大理寺問罪。又問蔡京:「何人可以收勦?」 蔡京奏曰:「必得樞密院官,親率大軍前去勦捕,可以取勝。」 即宣樞密使童貫,領兵收捕草寇。隨即降下聖旨,賜與金印、兵符,拜童貫為大元帥,任從各處選調軍馬前去。正是:千千鐵騎佈滿山川;萬萬戰船平鋪綠水。只憑熊虎三千將,點起貔貅百萬兵。且聽下回分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