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五十一回 高太尉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連環馬


  幼辭父母去鄉邦,鐵馬金戈入戰場。
  截發為繩穿斷骨,扯旗作帶裹金槍。
  腹饑嘗把人心食,口渴曾將虜血嘗。
  四海太平無事日,青銅愁見鬢如霜。

  卻說呼延灼稟曰:「某將保舉陳州團練使,姓韓名滔,東京人氏,武舉出身,使條鐵搠,人呼為百勝將軍。此人可為先鋒。又一人,乃是穎州團練使,姓彭名玘,亦東京人氏,累代將門之子,使一口三尖刀,武藝出眾,人呼為天目將軍。此人可為副先鋒。」

  高太尉聽了大喜:「若得韓、彭二將為先鋒,何愁強寇不平!」

  就押了牒文,差人星夜往陳、穎二州,調取韓滔、彭玘赴京。不旬日之間,二將已到京師,參見太尉,商議起程。三路調來共有一萬五千軍馬。出城,前軍開路韓滔,中軍主將呼延灼,後軍催督彭玘。馬步三軍,殺奔梁山泊來。探報徑到大寨報知晁、宋。吳用曰:「來將河東呼延贊之後呼延灼,武藝精熟,使兩條銅鞭。先以力敵,後用智擒。」

  李逵曰:「我去捉這廝來。」

  宋江曰:「我自有調度。」

  秦明首陣,林冲第二陣,花榮第三陣,一丈青扈三娘第四陣,病尉遲孫立第五陣。宋江親自引十將在後。左軍五將:朱仝、雷橫、穆弘、黃信、呂方;右軍五將:楊雄、石秀、歐鵬、馬麟、郭盛。水將李俊、張橫、張順、三阮兄弟駕船接應。李逵、楊林分步軍兩路埋仗救應。調撥已定,前軍秦明人馬下山。次日排成陣勢,兩軍對圓,三通畫角鳴處,宋江隊裡,秦明出陣,馬上橫著狼牙棍,望對陣門旗開處,韓滔出馬。怎生模樣?詩曰:

  韓略傳家遠,胸襟志氣高。
  解橫棗木搠,愛著錦征袍。
  平地能擒虎,遙空慣射雕。
  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

  先鋒將韓滔,橫搠立馬罵曰:「天兵到此,不思早降,敢來尋死!」

  秦明也不打話,舞起狼牙棒,直取韓滔。兩個戰了二十余合,韓滔力怯,背後主將呼延灼已到,從中軍舞起雙鞭到陣,秦明欲待來戰,第二撥林冲已到。兩個鬥到五十合,不分勝敗。忽第三撥花榮軍憶到,呼延灼後軍也到。天目將彭玘揮刀出馬。怎見得彭玘英雄?有詩為證:

  兩眼露光芒,聲雄性氣剛。
  刀橫三尺雪,甲耀九秋霜。
  陣前斬首將,爭先出戰場。
  人稱天目將,彭玘最高強。

  彭玘揮三尖刀出陣,與花榮交馬,戰二十余合,呼延灼見彭玘力怯,拍馬舞鞭,直奔花榮。鬥不到三合,第四撥扈三娘人馬已到,大叫:「花將軍少歇,看我捉這賊。」

  花榮勒馬立住,彭玘來戰一丈青未定,第五撥軍馬已到,陣前看一丈青戰彭玘。兩個戰到二十餘合,一丈青回馬便走,彭玘要立功勞,縱馬趕來。一丈青按下雙刀,取出紅練套索,望空一撇,彭玘措手不及,拖下馬來。孫立喝叫眾兵向前,把彭玘綁了。呼延灼看見大怒,向前來戰。一丈青拍馬來迎。兩個鬥到十合,贏不得一丈青。呼延灼尋思曰:「這個潑賤到有手段!」

  賣個破綻,放一丈青趕將入來,呼延灼看他來的近,提起銅鞭,望一丈青頂門打來。一丈青眼快,把刀一隔,那鞭正打在刀口上,錚地一聲響,火光迸散。一丈青回馬便走,呼延灼拍馬趕來。孫立見了,挺槍迎住。背後宋江人馬已到,列成陣勢。一丈青跑馬回山坡去了。宋江見捉了彭玘,大喜。陣前看孫立與呼延灼交戰。兩個都使銅鞭,雙一般打扮。二將在陣上左盤右旋,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宋江看了,歡喜不已。後面韓滔,盡起軍馬,向前廝殺。宋江將鞭梢一指,十個頭領引了大小軍士掩殺過去。背後四路軍兵,分作兩路夾攻。呼延灼收轉本部軍馬,陣裡都是連環甲馬,上帶甲,只露四蹄落地。人掛鐵甲,只露出眼睛。宋江陣上,射數箭去,那鐵甲都護了身。鐵甲軍拈弓箭,對面射來。因此不敢近前。宋江急教鳴金收軍。呼延灼亦退二十里下寨。宋江山西下寨,刀手簇擁彭玘過來。宋江起身喝退軍士,親解其縛,扶入帳中,分賓主而坐,宋江便拜,彭玘連忙答禮曰:「小子被擒,理合就死,將軍何故以賓禮待我?」

  宋江曰:「某等無處容身,暫依水泊,權時避難。今朝廷委將軍前來收捕,本合延頸就縛,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負罪交鋒。誤犯虎威,望乞恕罪。」

  彭玘曰:「久聞將軍仗義行仁,今日果然。多蒙存留微命。」

  宋江曰:「某等只待聖主寬恩,降赦招安,那時捐生報國,萬死不辭。」

  就使人送彭玘上大寨,與晁天王相見。計議軍情。

  卻說呼延灼將令,教三千鐵甲馬軍,一排擺開。每三十疋一排,卻把鐵環連鎖,但遇敵軍,遠用箭射,近則使槍。三千連環馬軍,分作五鎖定,五千步軍在後策應。次日天曉出戰,宋江將馬軍分作五隊,前後十將,馬軍簇擁,兩路伏兵,分於左右。秦明當先與呼延灼交戰,只見對陣呐喊,並不交鋒。宋江看了,心中疑惑,教後軍且退。拍馬直到陣前窺望,只見對陣連珠炮響,一千步軍,分作兩下,放出三隊連環馬,直沖將來。兩邊弓箭亂射,中間盡是長槍。宋江大驚,急令眾軍施放弓箭,抵敵不住。每一隊三十疋馬,一齊跑發,連環馬軍漫山遍野,直撞將來。五隊軍馬攔當不住,各自逃生。宋江飛馬便走,十將擁護而行。背後一隊連環馬軍趕來,卻得楊林、李逵伏兵殺出,救得宋江走至湖邊。李俊、張橫、張順、三阮水軍頭領,擺下戰船接應。宋江等上船,那連環馬趕到水邊,亂箭射來,慌忙把船棹開到金沙灘頭,盡行上岸。就水寨整視人馬,折其大半。只見石勇、時遷、孫新、顧大嫂逃命上山報曰:「步軍沖散將來,把店屋平拆去了。」

  宋江撫慰。計點眾頭領,中箭者六人:林冲、雷橫、李逵、石秀、孫新、黃信。軍校中傷帶箭者,不計其數。宋江盡教上山養病。

  呼延灼大獲全勝,賞犒三軍,差人往京師報捷。高太尉聽報,心中大喜。次日奏聞天子,龍顏大悅,敕賜黃封禦酒十瓶,錦袍一領,錢十萬貫,差官齎去行營賞軍。呼延灼、韓滔聞知天使至,迎接到寨,謝恩,分俵賞賜。置酒款待天使,呼延灼曰:「只恨四面是水,無路可通。遙觀寨柵,除非火砲飛打,以燒賊巢。久聞東京有個炮手凌振,號做轟天雷,善造火炮,能去四五十里。石砲落處,天崩地陷。更兼此人武藝精熟。若得天使回京,于太尉前說知此事,急差此人來相助,克日可收賊巢。」

  天使應允辭別。回京來見高太尉,備說呼延灼求炮手凌振助敵,高太尉即差人去甲仗庫,請副使炮手凌振到府。此人祖貫燕陵人氏。有詩贊曰:

  火炮落時城郭碎,煙雲散處鬼神愁。
  轟天雷起馳風炮,凌振揚名四海州。

  凌振參見高太尉,受了行軍統領之職,便教登程,把應用煙火藥料,就做下諸色火炮,裝載上車,取路投梁山泊來。到行營參見主將呼延灼、先鋒韓滔。便問水寨遠近路程,山寨險峻去處,安排三等砲攻打。第一是風火砲,第二是金幹炮,第三是子母砲。在水邊豎起炮架準備。宋江正在寨內和吳用計議破陣之策,細作探來報曰:「東京新差炮手凌振,今在水邊豎立架子,安排施放火砲,攻打寨柵。」

  吳用曰:「這個不妨。我山寨四邊皆是水泊,宛子城離水又遠。縱有飛天炮,如何打得到城邊?且棄小寨,看他施放。」

  宋江棄了小寨上關。晁蓋、公孫勝動問未畢,聽得山下炮響。放了三個火炮,兩個打在水裡,一個打在鴨嘴灘邊小寨上。宋江見說,心中愈悶。眾頭領皆失色。吳用曰:「先捉此人,方可破敵。」

  即令:「李俊、張橫、張順、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如此接應。」

  分作兩隊,李俊、張橫帶了五十只快船,從蘆葦深處,探路過去。背後張順、三阮棹四十只小船接應。李俊、張橫便去炮架邊呐喊,把炮架推倒。軍校慌忙報知,凌振披掛綽槍上馬,引一千餘人趕來。李俊、張橫便走。凌振趕至蘆葦邊,看擺下四十只小船,見李俊、張橫跳在船上。凌振人馬趕到泊邊,李俊、張橫跳入水裡去了。凌振人馬便來搶船,奪得許多船隻,凌振教軍士盡數上船,便殺過去。船到波心,只見岸上朱仝、雷橫鳴起鑼來,水底下鑽起三百水軍,盡把船柁拔了,水都滾入船來。凌振急待回船,船尾柁櫓,已自被拽下水底去了。兩邊鑽出兩個頭領,把船隻一按,仰合轉來,凌振卻被番下水裡去了。被阮小二撈住,直抱到對岸來,便把索子綁了,解上山來。水中生擒二百餘人,一半水中淹死。內有逃得性命,報知呼延灼,領軍趕來,船已過鴨嘴灘去了。只得引人馬回寨。

  宋江聽知捉了凌振,便同滿寨頭領下關迎接。見了凌振,親解其縛,凌振拜謝不殺之恩。宋江自執其手,相請上山。到寨見了彭玘,已做頭領。凌振閉口無言。彭玘勸曰:「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專等招安。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凌振曰:「小可在此,爭奈老母妻子都在京師,必遭誅戮。」

  宋江曰:「但請放心,即日取來與統領。」

  凌振拜謝。晁蓋令設筵席慶賀,遂商議破連環甲馬之策。只見湯隆曰:「小子不材,願獻一計。除是這般軍器,有一個哥哥可以破得。」

  吳用問曰:「賢弟,你令兄是誰?」

  畢竟湯隆說出甚人?且聽下回分解。

  新刻全像水滸志傳卷之十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