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水滸忠義志傳 | 上頁 下頁
第四十六回 吳用雙用連環計 宋江三打祝家莊


  人強馬壯跨英豪,虎噬狼吞滿四方。
  妙計良謀惟學究,時雨高明羨宋江。
  可笑廷玉無計策,三莊人馬世無雙。
  天教孫立來相助,三村屍首滿郊荒。

  只見軍士來報:「西村扈家莊上扈成,齎牛酒來求見。」

  宋江令請入來。扈成入到帳前,再拜懇曰:「小妹年幼,逞一時之勇,冒犯虎威。昨日被擒,奈緣原許祝家莊上救應。如蒙將軍饒放,但要之物,當依奉命。」

  宋江曰:「祝家莊那廝無禮,平白欺負我山寨,雖與你扈家莊無冤,只是你令妹捉我王矮虎,因此拿了你令妹。你把王矮虎還我,我便把令妹還你。」

  扈成曰:「不期已被祝家莊拿去,小人怎敢去取。」

  宋江曰:「你取不得王矮虎還我,如何能勾得你令妹回去?」

  吳用曰:「小生有一言。今後祝家莊但有響喨,你們切不可救護。倘或祝家莊有人投你時,你便綁縛在彼。那時放還你令妹。只是日前使人送上山寨,安置宋太公處。你放心回去。」

  扈成拜去了。

  且說孫立把旗號上改作:「登州兵馬提轄」,來到祝家莊後門。莊上人望見是登州旗號,報入莊來。欒廷玉聽是孫提轄,便放吊橋出門迎接孫立,施禮訖,欒廷玉曰:「聞知賢弟在登州把守,如何到此?」

  孫立曰:「總兵府行文書,撥調我來鄆州把守,隄防梁山泊強寇,聞知仁兄在此莊上,敬來拜望仁兄。」

  廷玉曰:「連日與梁山泊廝殺,已捉幾個頭領。待捉了宋江賊首,一併解官。今得賢弟來此間鎮守,實乃天幸。」

  孫立笑曰:「小弟不才,且看相助捉拿此賊,全兄長之功。」

  廷玉大喜。引入莊裡,與祝龍父子相見。禮罷,廷玉便對祝朝奉曰:「我這賢弟孫立,號病尉遲,為登州兵馬提轄。今奉總兵府調撥他來鎮守鄆州。」

  祝朝奉曰:「如此老夫亦是治下。」

  孫立曰:「卑小之職,何足道哉!。」

  祝家三傑相請眾位尊坐。祝龍動問眾位來歷,孫立指孫新、解珍、解寶:「這三個是我兄弟。」

  指樂和曰:「這是鄆州差來公吏。」

  指鄒淵、鄒潤曰:「這是登州差來軍官。」

  祝朝奉雖是聰明,見他又有老小,許多車仗人馬,又是廷玉教師兄弟,並無疑心。便設席管待。

  莊客報曰:「宋江又有軍馬殺奔莊上來。」

  祝氏三傑披掛了,出莊前,鳴鑼擂鼓,擺成陣勢。祝朝奉立在莊門前,左邊孫立,右邊欒廷玉。只見宋江陣上林冲大罵:「莊狗!」

  祝龍大怒,挺槍拍馬,直取林冲。兩個交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兩邊鳴鑼,各回本寨。祝虎大怒,提刀上馬,徑到陣前來與穆弘交戰,三十合不分勝敗。孫立見兩隊廝殺,心中忍耐不住,喚孫新:「取我鞭槍來。」

  披掛上馬,飛奔陣前喝曰:「賊卒向前決戰。」

  宋江陣內,石秀出馬,與孫立戰到五十合,孫立賣個破綻,讓石秀搠一槍來,卻虛閃過了,把石秀捉過馬來,到莊前撇下,孫立喝令:「綁了!」

  祝氏三傑把宋江軍馬趕散了,收兵回到莊內,皆拱手欽伏。孫立問曰:「共捉得幾個賊人?」

  祝朝奉曰:「首先捉了時遷,後拿楊林,又捉黃信。扈家莊捉了王矮虎、秦明、鄧飛。今番將軍捉了石秀。共計七個。」

  孫立曰:「不要壞他。造七輛囚車陷了,與他酒食,捉了宋江一起解京。」

  祝朝奉曰:「今幸提轄相助,想是梁山泊當滅。」

  便請孫立後堂筵宴,飲罷各歇。孫立暗地使鄒淵、鄒潤、樂和去後門,看了出入門路。監中楊林、鄧飛見了鄒潤,心中暗喜。樂和見沒人,透個消息與眾人知了。顧大嫂在裡面,看了房門出入。

  直至第五日,孫立與眾人都在莊上閑坐,只見莊兵報曰:「今日宋江分兵四路,來打本莊。」

  孫立曰:「不要慌,先預備撓鉤套索,須要活捉,殺死不算。」

  莊上民兵披掛了。祝朝奉親自出莊門看時,見正東上一彪人馬,當先一個頭領林冲,背後便是李俊、阮小二。正南上,又有五百人馬,當先乃是花榮,隨後是張橫、張順。正西上五百人馬,當先三個頭領,乃是穆弘、穆春、李逵。四下戰鼓齊鳴。欒廷玉曰:今日不可輕敵。我出莊門,殺西北人馬。祝龍出前門,殺正東人馬。祝虎出後門,殺正西人馬。祝彪出前門捉宋江,是要緊的賊首。」

  祝朝奉大喜。各人帶了三百餘騎,奔出莊門。此時鄒淵、鄒潤各藏利刃。解珍、解寶身藏兵器,不離後門。孫新、樂和守定前門。顧大嫂先使人兵,保護樂大娘子,只聽消息便下手殺。

  祝家莊上擂鼓放炮,開了前後門,放下吊橋,一齊殺來,四下分投廝殺。臨後,孫立帶了軍兵,屯在吊橋上門前。孫新便把旗號插起在門樓上。樂和提槍唱哨入來,鄒淵、鄒潤聽得樂和唱哨幾聲,即把守監莊客,砍番十個,開了陷車,放出七個頭領,各尋器械。顧大嫂便掣出兩口扳刀,奔入房中,將女人盡行殺了。祝朝奉見勢頭不好,卻要投井,早被石秀砍番,取了首級。那十個好漢,分投來殺莊兵。後門解珍、解寶去放起火來,黑焰沖天。祝虎見莊內火起,奔回來救,孫立守住吊橋,喝聲:「那裡去?」

  祝虎大驚,撥馬便走。宋江、呂方、郭盛把祝虎連人和馬,搠死在地,眾軍踏為肉泥。孫立、孫新迎宋江入莊。且說東路祝彪聞知消息,急回馬望莊而走,撞著黑旋風李逵,輪斧砍倒馬腳,掀下馬來,砍死祝彪。那祝龍見莊兵報知,直望扈家莊來投。扈成教莊客綁縛解來見宋江。卻遇李逵,一斧砍番祝龍頭來。李逵又輪斧,望扈家莊上殺來,扈成拍馬棄家逃命,投延安府去了。李逵搶入扈家莊,把扈太公老幼盡行殺了,收拾財物,捎搭有四五十馱,將莊院燒了,特來請功。欒廷玉死於亂軍之中。

  宋江在祝家莊上坐下,眾頭領都來獻功。生擒五百人,奪得好馬五百疋。宋江大喜曰:「只可惜殺了欒廷玉。」

  正嗟歎間,聞人報:「黑旋風燒了扈家莊,砍得頭來獻功。」

  宋江便曰:「前日扈成已來投降,誰教他殺人?燒他莊院?」

  只見李逵一身血跡,直到宋江面前曰:「祝龍、祝彪都是小弟殺了,只是走了扈成那廝,扈太公一家老小殺得乾淨。兄弟特來請功。」

  宋江喝曰:「你見扈成前日齎貢牛酒,特來投降。你如何擅自殺他一家,故違將令。」

  李逵曰:「哥哥,忘了那廝前日教那鳥婆娘,追趕哥哥,要殺你,今日卻來做人情。哥哥又不曾和他妹子成親,便就思量阿舅!」

  宋江喝曰:「我如何肯要這婦人?自有個處置。你這廝違我將令,本合斬汝。且把汝殺祝龍、祝彪功勞折過。下次違令,定行不恕。」

  李逵笑曰:「雖然無功,我倒殺得快活。」

  當日吳用引人馬都到莊上賀喜。宋江與吳用商議要把祝家莊洗蕩了。石秀稟曰:「前日這裡得鐘離老人引路,救濟大恩。亦有此等善心良民在內,也不可屈壞。」

  宋江便令石秀去尋那老人來。石秀去不多時,引鐘離老人來見宋江。宋江教取金帛賞了,曰:「不是看你有恩,這村坊盡數洗蕩了。」

  鐘離老人下拜。宋江又曰:「我連日荒廢了百姓,今日得破此莊,各家送糧米一石,以安民心。」

  就令鐘離老人為領,給散與人。一面把祝家莊燒做白地,糧米盡數裝載上車,金銀布帛賞大小三軍。眾頭領收拾上山,村坊人等扶老攜幼,香火燈燭,于路拜謝。宋江令眾將分作三隊而行。

  李應卻才將息箭瘡平復,閉門在莊上不出,只見莊客報曰:「有本州知府,帶領五十軍漢到莊。」

  李應教杜興開莊門,迎接到前廳,知府下馬,到廳中間坐下。身傍兩個孔目、從人分立兩邊。李應拜罷,立在廳下,知府問曰:「祝家莊被殺一事,如何?」

  李應曰:「小人因被祝彪左臂射了一箭,閉門未出,不知其事。」

  知府喝曰:「胡說!祝家莊具狀,告你結連梁山泊強寇,引誘兵馬破莊。前日又受他鞍馬、羊酒。如何賴得過?」

  李應告曰:「小人是知法度的人,怎敢受他禮物?」

  知府曰:「難信你說。且捉去府中,與他對詞。」

  喝教獄卒縛了李應。知府上馬又問曰:「那個是主管杜興?」

  杜興曰:「小人便是。」

  知府曰:「狀上也有名,一同鎖去。」

  行不過三十餘里,只見林子裡閃出宋江、花榮、林冲、楊雄、石秀,攔住去路。林冲喝曰:「梁山泊好漢在此!」

  那知府撇了李應、杜興,逃命去了。宋江見了李應、杜興解索,牽馬過來與他騎了。便曰:「且請上梁山泊躲過幾時,如何?」

  李應曰:「我是良民,怎肯隨你上山。」

  宋江曰:「官司怎肯與你干休。既是大官人不肯落草,且在山寨稍停數日,打聽得你家沒事了,送你回來不遲。」

  當下李應、杜興同行。大隊軍馬迤裡回到梁山泊了,寨裡晁蓋引眾人吹打鼓樂,下山迎接。把了接風酒,都到大寨聚義廳上坐下。請上李應與眾頭領相見。李應稟曰:「小可已送將軍到大寨,只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令小人回去看視則個。」

  吳用笑曰:「大官人寶眷,已都取到山寨了。貴莊已都燒做白地,大官人卻回那裡去?」

  李應不信,早見車仗人馬到來,李應看時,卻是莊客和老小人等。李應問時,妻子曰:「你被知府捉了來,隨後又有兩個巡檢,領二百土兵到抄劄家私。把我們上了車,將家中一應寶箱馬疋都馱了來,放火燒了莊院。」

  李應聽罷,只得叫苦。晁蓋、宋江都下廳伏罪曰:「我等兄弟們,久慕大哥好處,因此行出這條計來,萬望大官人恕罪。」

  李應無奈,只得隨順了。宋江曰:「且請宅眷從房中安歇。」

  請李應至廳前敘話。宋江便令殺牛馬設席,與大官司人陪話,慶賀新上山的十二位頭領。乃是李應、孫立、孫新、解珍、解寶、鄒潤、鄒淵、杜興、樂和、時遷,女頭領扈三娘、顧大嫂同樂大娘子、李應宅眷在後堂另做一席飲酒。至晚方散。

  次日,宋江教另排筵席,主張一丈青與王矮虎為夫婦。眾頭領都稱讚宋公明仁義。正飲宴間,山下有人來報:「朱貴酒店裡,有個鄆城縣都頭領,要見頭領。」

  晁蓋、宋江聽罷,大喜曰:「足遂平生之願。」

  正是:兩籌好漢恩逢義,一個軍師智穩情。且聽下回分解。

  全像水滸志傳十卷終。

  新刻全像水滸志傳卷之十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