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陳忱 > 水滸後傳 | 上頁 下頁
六一


  ▼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

  卻說王鐵杖到雍丘驛裡,將千金匕首刺殺了王黼、楊戩、梁師成,把三顆頭割下納入革囊,回到開封府複了府尹,將首級呈驗。府尹大喜道:「這三個奸賊也有今日,可與天下後世吐氣!只是可惜放過了蔡京、高俅、童貫!」

  王鐵杖道:「從京城暗暗尾去,只見王黼這一起,那蔡京等並無蹤跡,不知打哪一路去了。」

  府尹道:「不打緊,且等他到了儋州,慢慢的處置他。」

  重賞王鐵杖,教去回復李尚書,把這三個首級沉于汴水之中,不在話下。

  那押差官也來申報。李綱在睿思殿朝見。欽宗道:「王黼等朕寬宥他,誰知在雍丘驛被仇家所殺,也算做申了刑章。這不必題起。只是金兵不退,朕日夜憂心,卿有何策可以拒之?」

  李綱道:「現今種師道、姚平仲勤王之師已集城下,陛下可即召見,築壇拜將,總統六軍,則金兵不日可平矣!」

  欽宗開安上門,命李綱延入。時種師道年高,天下稱為「老種」。欽宗一見甚喜,道:「今日之事,卿意如何?」

  種師道朝見畢,奏道:「金人不知兵,豈有孤軍深入而能善其歸乎?」

  欽宗道:「業已講和了。」

  師道對曰:「臣以軍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昔日澶淵之役,真宗皇帝獨奮乾綱,寇准勸御駕親征,六軍望見禦蓋,皆呼萬歲,故能成其和好,百年得以寧謐。今金人逞無厭之求,要割三鎮,搜括金銀犒物。三鎮為汴京之捍蔽,若一旦與之,則汴京勢孤,無險可守。犒物之費,雖竭天下之力,尚不能足。廷臣不知立國之本,但從和議,被金人所欺,將見財窮地削,國運隨之。金人自稱有兵十萬,今臣與姚平仲勤王之師共三十萬,城中弓弩手尚有七萬,以數倍之眾,豈不能相拒?待其力盡渡河,遣兵追躡,邀其輜重,奪還子女,使彼畏懼,再不敢南侵矣!」

  欽宗大喜道:「朕知卿老成練達,深曉兵機。」

  即拜同知宣撫使,統四方勤工兵,以姚平仲為都統制。種師道、李綱同出朝門,料理軍事,克日交戰不題。

  卻說李邦彥見欽宗信任老種,慌忙奏道:「種師道年已衰邁,況且有病,如風中之燭,豈堪為大將?金兵攻圍甚急,倘一戰而敗,陛下求為匹夫而不可得,何有於三鎮?何有于金銀等物?莫若力主和議,則國家有泰山之安、磐石之固矣!」

  欽宗心中惶惑,複以張邦昌、為計議使,奉康王構往金營為質求成。張邦昌、康王秉筏渡濠,自午至夜分,始達金營。斡離不道:「和議已成,何得違誓用兵?」

  張邦昌恐懼,涕泣對道:「用兵乃李綱、姚平仲耳,非朝廷意也。」

  康王屹立,顏色自若,略不為動。斡離不甚是重他,命康王還,更以肅王樞為質。

  李邦彥又奏:「乞罷李綱,以謝金人。」

  欽宗從之。太學生陳東率都民數萬人上書言:「李綱奮不顧身,任天下之重,所謂社稷之臣也。李邦彥、張邦昌等庸謬忌嫉,不恤國計,所謂社稷之賊也。恐李綱成功,乘間阻撓,正墮金人之計。乞複綱而斥邦彥等。」

  李邦彥尚不知人情洶洶,擺著頭踏,傳呼入朝。陳東直至其前,大罵道:「你這伴食庸流,竊取大位,主和議而害忠臣。不殺誤國之賊,何以謝天下!」

  毀裂衣冠,揮拳亂打。百姓撾破登聞鼓,喧聲動地。殿帥王宗濋極力救解道:「諸生且退,待我奏聞。」

  啟奏欽宗道:「人心已變,乞亟複李綱,以免生變。」

  欽宗遂命內侍朱拱去宣李綱,複為尚書右丞,充京城四面防禦使。內侍失拱軀體肥胖,行步甚遲,百姓大怒道:「你這閹狗,一向專權用事,蒙蔽聖聰!今著你宣召李綱,故意遲慢,違背聖旨!」

  眾人頃刻臠割了,並殺內侍十餘人。詔趨種師道入城彈壓,師道乘輿而至。眾褰簾看道:「果是我相公也!」一麾,聲喏而散。

  當下李綱與種師道、姚平仲商議進兵,師道曰:「敵勢方張,不可僥倖。待我舍弟師中到來,他有關兵二萬,皆是貔貅之士,方可並力成功。」

  李綱唯唯。平仲道:「汴京危困已久,君父焦勞,士民倒懸。今有勝兵三十萬,可以一戰,何必要等師中來?若逗留不至,恐失天下之望。」

  師道不聽。姚平仲忿然回營,召將校計議道:「種師道真是老悖無能!身為都將,手握重兵,不肯速戰,必要等師中到來。此不過功名欲出於一門耳!我姚氏世為山西大將,何弱於種家!我獨驅麾下二萬精兵,去駝牟岡,自破金營,生擒斡離不,奉肅王而還,豈不成震世之功,羞殺那老悖!」

  眾將校皆踴躍願戰,姚平仲大喜。遂挑選精兵二萬,兵器鋒利,盔甲鮮明,待明日黃昏進發,部署已定。誰料麾下有一種將,犯了軍令,姚平仲喝令斬首,從將請饒,免了罪,打一百棍,正懷恨在心,聞知去幼金營,暗思道:「何不去通報金營?不唯泄了這恨,抑且富貴可圖。」

  遂偷出到金營,報與斡離不,已作準備。

  姚平伸至初更時分,人銜枚,馬摘鈴,領二萬雄兵到駝牟岡來。聽得金營內鼓打三更,並無動靜。排開鹿角,大喊殺入,是個空寨。姚平仲大驚,知是中計,連忙退兵。只聞號炮連聲,四面八方的殺來,姚平仲雖然英勇,怎當十萬大兵攢殺攏來。奮起神威,殺條血路,出得金圍。回頭看時,二萬雄兵盡皆陷沒,只剩得一人一騎。仰天長歎道:「皇天不佑大宋,何不能使我成功也!」

  泣數行下,尋思道:「主上懦弱,李邦彥等力主和議,獨有李綱一人忠心為國,極勸交戰。今全軍覆沒,有何面目去見那班奸黨?種師道持重,也嗔我恃勇輕進了。雖然後會可圖,大丈夫豈受他人之辱!不如自刎!」

  遂抽出佩刀。又尋思道:「人生富貴功名如水上浮漚,縱使成得功來,也不免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所以範蠡作五湖之游,張良訪赤松之跡。父母妻子,亦不過愛欲纏牽,與自己有何關係?不如尋仙訪道,作世外之游,是英雄退步的本色。」

  把念頭放下,頓覺遍體清涼。脫了血污的袍甲,除下兜鍪,把兵器擲於道旁。又尋思道:「到何處去隱逸方好?」

  猛然想著道:「從關、陝、秦、隴入蜀,有峨嵋青城之勝,必然神仙窟宅。那時求師修煉罷了。」

  看官,那姚平仲是照河宣撫使姚古之子,世為將種,身長八尺,奕奕紫髯,有萬夫不當之勇,胸懷慨爽,愛惜士卒,是一員名將。那乘著的青騾,矯健如龍,渾身青毛,無一點雜色,日行八百里,是一神駿。姚平仲道:「青騾!青騾!我思量與你共立功名,以垂不朽,誰知不偶,棄職歸山,永作世外閒人,你也免受奔馳矢石之苦。我今與你如骨肉一般。」

  遂加鞭前進,不分晝夜,兼程而行。那青騾也會意,四蹄騰空,如流星掣電相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