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一百一十四回 甯海軍宋江弔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2)


  太子方天定大喜,傳下令旨,也分三路軍馬,前去策應,只留國師鄧元覺同保城池。分去那三元帥?乃是:

  護國元帥司行方,引四員首將,救應德清:薛鬥南、黃愛、徐白、米泉。

  鎮國元帥厲天閏,引四員首將,救應獨松關:厲天佑、張儉、張韜、姚義。

  南離元帥石寶,引八員首將總軍,出郭迎敵大隊人馬:溫克讓、趙毅、冷恭、王仁、張道原、吳值、廉明、鳳儀。

  三員大將,分調三路,各引軍三萬。分撥人馬已定,各賜金帛,催促起身。元帥司行方引了一枝軍馬,救應德清州,望余杭州進發。

  且不說兩路軍馬策應去了。卻說這宋先鋒大隊軍兵,迤邐前進,來至臨平山,望見山頂一面紅旗,在那裡磨動。宋江當下差正將二員——花榮、秦明,先來哨路,隨即催趲戰船車過長安壩來。花榮、秦明兩個,帶領了一千軍馬,轉過山嘴,早迎著南軍石寶軍馬。手下兩員首將當先,望見花榮、秦明,一齊出馬。一個是王仁,一個是鳳儀,各挺一條長槍,便奔將來。宋軍中花榮、秦明,便把軍馬擺開出戰。秦明手舞狼牙大棍,直取鳳儀,花榮挺槍來戰王仁,四馬相交,鬥過十合,不分勝敗。秦明、花榮觀見南軍後有接應,都喝一聲:「少歇!」

  各回馬還陣。花榮道:「且休戀戰,快去報哥哥來,別作商議。」

  後軍隨即飛報去中軍。宋江引朱仝、徐甯、黃信、孫立四將,直到陣前。南軍王仁、鳳儀,再出馬交鋒,大罵:「敗將敢再出來交戰!」

  秦明大怒,舞起狼牙棍,縱馬而出,和鳳儀再戰。王仁卻掿花榮出戰。只見徐寧一騎馬,便挺槍殺去。花榮與徐寧是一副一正——金槍手、銀槍手,花榮隨即也縱馬,便出在徐寧背後,拈弓取箭在手,不等徐甯、王仁交手,覷得較親,只一箭,把王仁射下馬去,南軍盡皆失色。鳳儀見王仁被箭射下馬來,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秦明當頭一棍打著,攧下馬去,南兵漫散奔走。宋軍衝殺過去,石寶抵當不住,退回皋亭山來,直近東新橋下寨。當日天晚,策立不定,南兵且退入城去。次日,宋先鋒軍馬已過了皋亭山,直抵東新橋下寨,傳令教分調本部軍兵,作三路夾攻杭州。那三路軍兵將佐是誰?

  一路分撥步軍頭領正偏將,從湯鎮路去取東門,是:朱仝、史進、魯智深、武松、王英、扈三娘。

  一路分撥水軍頭領正偏將,從北新橋取古塘,截西路,打靠湖城門:李俊、張順、阮小二、阮小五、孟康。

  中路馬、步、水三軍,分作三隊進發,取北關門、艮山門。前隊正偏將是:關勝、花榮、秦明、徐甯、郝思文、凌振。

  第二隊總兵主將宋先鋒、軍師吳用,部領人馬。正偏將是:戴宗、李逵、石秀、黃信、孫立、樊瑞、鮑旭、項充、李袞、馬麟、裴宣、蔣敬、燕順、宋清、蔡福、蔡慶、鬱保四。

  第三隊水路陸路助戰策應。正偏將是:李應、孔明、杜興、楊林、童威、童猛。當日宋江分撥大小三軍已定,各自進發。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且說中路大隊軍兵前隊關勝,直哨到東新橋,不見一個南軍。關勝心疑,退回橋外,使人回覆宋先鋒。宋江聽了,使戴宗傳令,分付道:「且未可輕進。每日輪兩個頭領出哨。」

  頭一日,是花榮、秦明,第二日徐甯、郝思文,一連哨了數日,又不見出戰。此日又該徐甯、郝思文,兩個帶了數十騎馬,直哨到北關門來,見城門大開著,兩個來到吊橋邊看時,城上一聲擂鼓響,城裡早撞出一彪軍馬來。徐甯、郝思文急回馬時,城西偏路喊聲又起,一百餘騎馬軍,沖在前面。徐甯並力死戰,殺出馬軍隊裡,回頭不見了郝思文。再回來看時,見數員將校,把郝思文活捉了入城去。徐寧急待回身,項上早中了一箭,帶著箭飛馬走時,六將背後趕來,路上正逢著關勝,救得回來,血暈倒了。六員南將,已被關勝殺退,自回城裡去了,慌忙報與宋先鋒知道。宋江急來看徐甯時,七竅流血。宋江垂淚,便喚隨軍醫士治療,拔去箭矢,用金藥敷貼。宋江且教扶下戰船內將息,自來看視。當夜三四次發昏,方知中了藥箭。宋江仰天歎道:「神醫安道全已被取回京師,此間又無良醫可救,必損吾股肱也!」〔容夾:杭州醫派如此。〕傷感不已。吳用來請宋江回寨,主議軍情,勿以兄弟之情,誤了國家重事。

  〔袁眉:自招安以後,宋江處處傷惜弟兄,吳用並不作懊悔語,每以軍情國事為解,乃見忠義,乃可同死。〕

  宋江使人送徐寧到秀州去養病,不想箭中藥毒,調治不痊。且說宋江又差人去軍中打聽郝思文消息,次日,只見小軍來報道:「杭州北關門城上,把竹竿挑起郝思文頭來示眾。」

  方知道被方天定碎剮了,宋江見報,好生傷感。後半月徐寧已死,申文來報。宋江因折了二將,按兵不動,且守住大路。

  卻說李俊等引兵到北新橋住紮,分軍直到古塘深山去處探路,聽得飛報道:「折了郝思文,徐寧中箭而死。」

  李俊與張順商議道:「尋思我等這條路道,第一要緊,是去獨松關、湖州、德清二處衝要路口。抑且賊兵都在這裡出沒,我們若當住他咽喉道路,被他兩面來夾攻,我等兵少,難以迎敵。不若一發殺入西山深處,卻好屯紮。西湖水面好做我們戰場。山西後面,通接西溪,卻又好做退步。」

  便使小校,報知先鋒,請取軍令。次後引兵直過桃源嶺西山深處,在今時靈隱寺屯駐。山北面西溪山口,亦紮小寨,在今時古塘深處。前軍卻來唐家瓦出哨。當日張順對李俊說道:「南兵都已收入杭州城裡去了。我們在此屯兵,今經半月之久,不見出戰,只在山裡,幾時能夠獲功。小弟今欲從湖裡沒水過去,從水門中暗入城去,放火為號。哥哥便可進兵取他水門,就報與主將先鋒,教三路一齊打城。」

  李俊道:「此計雖好,恐兄弟獨力難成。」

  張順道:「便把這命報答先鋒哥哥許多年好情分,也不多了。」〔袁眉:如何令人感念至此!〕

  李俊道:「兄弟且慢去,待我先報與哥哥,整點人馬策應。」

  張順道:「我這裡一面行事,哥哥一面使人去報。比及兄弟到得城裡,先鋒哥哥已自知了。」

  當晚張順身邊藏了一把蓼葉尖刀,飽吃了一頓酒食,來到西湖岸邊,看見那三面青山,一湖綠水,〔袁夾:只兩句已說盡。〕遠望城廓,四座禁門,臨著湖岸。那四座門:錢塘門、湧金門、清波門、錢湖門。看官聽說,原來這杭州舊宋以前,喚做清河鎮。錢王手裡,改為杭州甯海軍,設立十座城門:東有菜市門、薦橋門;南有候潮門、嘉會門;西有錢湖門、清波門、湧金門、錢塘門;北有北關門、艮山門。高宗車駕南渡之後,建都於此,喚做花花臨安府,又添了三座城門。〔袁眉:提揭出一番,沿革,有典有制。〕目今方臘佔據時,還是錢王舊都。城子方圓八十里,雖不比南渡以後,安排得十分的富貴,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怎見得:

  江浙昔時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休言城內風光,且說西湖景物:有一萬頃碧澄澄掩映琉璃,列三千面青娜娜參差翡翠。春風湖上,豔桃濃李如描;夏日池中,綠蓋紅蓮似畫。秋雲涵如,看南國嫩菊堆金,冬雪紛飛,觀北嶺寒梅破玉。九里松青煙細細,六橋水碧響泠泠。曉霞連映三天竺,暮雲深鎖二高峰。風生在猿呼洞口,兩飛來龍井山頭。三賢堂畔,一條鼇背侵天,四聖觀前,百丈祥雲繚繞。蘇公堤東坡古跡,孤山路和靖舊居。訪友客投靈隱去,簪花人逐淨慈來。平昔只聞三島遠,豈知湖北勝蓬萊?

  蘇東坡學士有詩道:

  湖光瀲灩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也相宜。

  又有古詞名《浣溪沙》為證: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雲,碧琉璃滑淨無塵。
  當路遊絲迎醉客,入花黃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這西湖,故宋時果是景致無比,說之不盡。〔袁夾:又贊幾句,有餘味。〕張順來到西陵橋上,看了半晌。時當春暖,西湖水色拖藍,四面山光疊翠。〔袁夾:又即事贊兩句,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