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詔罵欽差(1)


  話說陳宗善領了詔書,回到府中,收拾起身,多有人來作賀:「太尉此行,一為國家幹事,二為百姓分憂,軍民除患。梁山泊以忠義為主,只待朝廷招安,太尉可著些甜言美語,加意撫恤。」〔芥眉:先著此形擊蔡、高之醜,妙妙。〕

  正話間,只見太師府幹人來請說道:「太師相邀太尉說話。」

  陳宗善上轎,直到新宋門大街太師府前下轎,幹人直引進節堂內書院中,見了太師,側邊坐下。茶湯已罷,蔡太師問道:「聽得天子差你去梁山泊招安,特請你來說知:到那裡不要失了朝廷綱紀,亂了國家法度。〔容眉:大頭巾語可惡。〕你曾聞《論語》有云:「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使矣。」

  〔容夾:又扯書了。〕〔袁夾:改一字,妙。〕〔芥眉:引用聖言,可羞可鄙。〕

  陳太尉道:「宗善盡知,承太師指教。」

  蔡京又道:「我叫這個幹人跟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見不到處,就與你提撥。」〔袁夾:摹寫醜鄙聲口甚象。〕

  陳太尉道:「深謝恩相厚意。」

  辭了太師,引著幹人,離了相府,上轎回家。

  方才歇定,門吏來報,高殿帥下馬。陳太尉慌忙出來迎接,請到廳上坐定,敘問寒溫已畢,高太尉道:「今日朝廷商量招安宋江一事,若是高俅在內,必然阻住。此賊累辱朝廷,罪惡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後患。〔容夾:是。〕〔容眉:也是。〕欲待回奏,玉音已出,且看大意如何。若還此賊仍昧良心,怠慢聖旨,太尉早早回京,不才奏過天子,整點大軍,親身到彼,剪草除根,〔袁夾:伏。〕是吾之願。〔容眉:此人還有些主意。〕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個虞候,能言快語,問一答十,好與太尉提撥事情。」

  陳太尉謝道:「感蒙殿帥憂心。」

  高俅起身,陳太尉送至府前,上馬去了。

  〔芥眉:執政者但顧虛體(禮)不求實濟,分酞者但奉權貴不恤朝廷,每誤國家大事,此千古通弊,最可慨歎者。〕

  次日,蔡太師府張幹辦,高殿帥府李虞候,二人都到了。陳太尉拴束馬匹,整點人數,將十瓶禦酒,裝在龍鳳擔內挑了,〔袁夾:便不成體。〕前插黃旗。陳太尉上馬,親隨五六人,張幹辦,李虞候都乘馬匹,丹詔背在前面,引一行人出新宋門。——以下官員,亦有送路的,都回去了。——迤邐來到濟州。太守張叔夜接著,請到府中設筵相待,動問招安一節,陳太尉都說了備細。

  張叔夜道:「論某愚意,招安一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裡,須是陪些和氣,用甜言美語,撫恤他眾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容眉:亦是。〕他數內有幾個性如烈火的漢子,倘或一言半語衝撞了他,便壞了大事。」

  張幹辦,李虞候道:「放著我兩個跟著太尉,定不致差遲。太守,你只管教小心和氣,須壞了朝廷綱紀,小輩人常壓著,不得一半;若放他頭起,便做模樣。」

  〔容眉:大是。〕〔芥眉:都是正論。然借此而壞朝廷壓豪傑,是藥成病,更可慨歎。〕

  張叔夜道:「這兩個是甚麼人?」

  陳太尉道:「這一個人是蔡太師府內幹辦,這一個是高太尉府裡虞候。」

  張叔夜道:「只好教這兩位幹辦不去罷!」

  陳太尉道:「他是蔡府高府心腹人,不帶他去,必然疑心。」

  張叔夜道:「下官這話,只是要好,恐怕勞而無功。」

  張幹辦道:「放著我兩個,萬丈水無涓滴不漏。」〔袁夾:卻漏滿禦酒瓶內。〕

  張叔夜再不敢言語。一面安排 筵宴管待,送至館驛內安歇。次日,濟州先使人去梁山泊報知。

  ***

  卻說宋江每日在忠義堂上聚眾相會,商議軍情,早有細作人報知此事,未見真實,心中甚喜。當日小嘍羅領著濟州報信的直到忠義堂上,說道:「朝廷今差一個太尉陳宗善,齎到十瓶禦酒,赦罪招安丹詔一道,已到濟州城內,這裡準備迎接。」

  宋江大喜,遂取酒食,並彩緞二疋,花銀十兩,打發報信人先回。

  宋江與眾人道:「我們受了招安,得為國家臣子,不枉吃了許多時磨難!今日方成正果!」

  吳用笑道:「論吳某的意,這番必然招安不成;縱使招安,也看得俺們如草芥。等這廝引將大軍來到,教他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裡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容眉:叛賊可惡。〕

  宋江道:「你們若如此說時,須壞了「忠義」二字。」

  林冲道:「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麼,中間未必是好事。」

  關勝便道:「詔書上必然寫著些 嚇的言語,來驚我們。」

  徐寧又道:〔袁眉:你一句,我一句,妙。〕「來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門下。」

  宋江道:「你們都休要疑心,且只顧安排接詔。」

  先令宋清,曹正準備筵席,委柴進都管提調,務要十分齊整,鋪設下太尉幕次,列五色絹緞,堂上堂下,搭彩懸花。先使裴宣、蕭讓、呂方、郭盛預前下山,離二十里伏道迎接。水軍頭領準備大船傍岸。吳用傳令:「你們盡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

  〔餘評:觀吳用聞天使至,便知此一回招安又不能成事,足有先見之明。〕

  且說蕭讓引著三個隨行,帶引五六人,並無寸鐵,將著酒果,在二十里外迎接。陳太尉當日在途中,張幹辦,李虞候不乘馬匹,在馬前步行,背後從人,何只二三百,濟州的軍官約有十數騎,前面擺列導引人馬。龍鳳擔內挑著禦酒,騎馬的背著詔匣。濟州牢子,前後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內,指望覓個小富貴。〔袁眉:主意便可恨。〕蕭讓,裴宣,呂方,郭盛在半路上接著,都俯伏道傍迎接。那張幹辦便問道:「你那宋江大似誰?皇帝詔赦到來,如何不親自來接?甚是欺君!你這夥本是該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袁眉:開口便可恨。〕請太尉回去。」〔容夾:是。〕〔容眉:大是。〕蕭讓,裴宣,呂方,郭盛俯伏在地,請罪道:「自來朝廷不曾有詔到寨,未見真實。宋江與大小頭領都在金沙灘迎接,萬望太尉暫息雷霆之怒,只要與國家成全好事,恕免則個。」

  李虞候便道:「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這夥賊飛上天去了。」〔容夾:這便多了。〕有詩為證:

  貝錦生讒自古然,小人凡事不宜先。
  九天恩雨今宣佈,可惜招安未十全。

  當時呂方,郭盛道:「是何言語!只如輕看人!」〔容夾:野。〕蕭讓,裴宣只得懇請他捧去酒果,又不肯吃。〔容夾:是。〕眾人相隨來到水邊,梁山泊已擺著三隻戰船在彼,一裝裝載馬匹,一隻裝裴宣等一干人,一隻請太尉下船,並隨從一應人等,先把詔書禦酒放在船頭上。那只船正是「活閻羅」阮小七監督。

  當日阮小七坐在船梢上,分撥二十餘個軍健棹船,一家帶一口腰刀。〔容夾:可惡。〕陳太尉初下船時,昂昂然傍若無人,坐在中間。阮小七招呼眾人,把船棹動,兩邊水手齊唱起歌來。〔容夾:不是。〕李虞候便罵道:「村驢,貴人在此,全無忌憚!」〔容夾:是。〕那水手那裡睬他,只顧唱歌。李虞候拿起藤條,來打兩邊水手,〔容夾:又多了。〕眾人並無懼色。有幾個為頭的回話道:「我們自唱歌,幹你甚事。」〔容夾:野。〕李虞候道:「殺不盡的反賊,怎敢回我話?」〔容夾:多了。〕便把藤條去打,兩邊水手都跳在水裡去了。阮小七在艄上說道:「直這般打我水手下水裡去了,這船如何得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