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水滸大全 > 匯評水滸傳 | 上頁 下頁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3)


  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性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虛躍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袁夾:解得醒透。〕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袁夾:此二字妙。(「此」字據芥本校補)〕旋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

  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袁眉:一篇畫撲文字,可為描神。〕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的香官看了,齊聲喝采。那任原的徒弟們見顛翻了他師父,先把山棚拽倒,亂搶了利物。眾人亂喝打時,那二三十徒弟搶入獻台來。知州那裡治押得住,不想傍邊惱犯了這個太歲,卻是「黑旋風」李逵看見了,睜圓怪眼,倒豎虎須,面前別無器械,便把杉剌子撅蔥般拔斷,拿兩條杉木在手,直打將來。〔容夾:妙。〕〔容眉:此處都用著李大哥了。〕

  香官數內有人認得李逵的,說將出名姓來,外面做公人的齊入廟裡大叫道:「休教走了梁山泊『黑旋風』!」

  那知府聽得這話,從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便望後殿走了。四下裡的人湧並圍將來,廟裡香官,各自奔走。李逵看任原時,跌得昏暈,倒在獻台邊口內只有些遊氣。李逵揭塊石板,把任原頭打得粉碎。〔容夾:佛。〕兩個從廟裡打將出來,門外弓箭亂射入來,燕青、李逵只得爬上屋去,揭瓦亂打。〔餘評:觀此處二人生死反掌,逃脫難存。〕

  不多時,只聽得廟門前喊聲大舉,有人殺將入來。當頭一個,頭戴白范陽氈笠兒,身穿白段子襖,跨口腰刀,挺條樸刀,那漢是北京「玉麒麟」盧俊義。後面帶著史進,穆弘,魯智深,武松,解珍、解寶七籌好漢,引一千餘人,殺開廟門,入來策應。燕青,李逵見了,便從屋上跳將下來,跟著大隊便走。李逵便去客店裡拿了雙斧,趕來廝殺。〔容夾:妙。〕這府裡整點得官軍來時,那夥好漢,已自去得遠了。官兵已知梁山泊人眾難敵,不敢來追趕。卻說盧俊義便叫收拾李逵回去,行了半日,路上又不見了李逵。〔容夾:奇。〕

  盧俊義又笑道:「正是招災惹禍,必須使人尋他上山。」

  穆弘道:「我去尋他回寨。」

  盧俊義道:「最好。」

  ***

  且不說盧俊義引眾還山,卻說李逵手持雙斧,直到壽張縣。當日午衙方散,李逵來到縣衙門口,大叫入來:「梁山泊「黑旋風」爹爹在此!」〔容夾:趣。〕〔袁眉:又找一出,妙,有餘波。〕嚇得縣中人手足都麻木了,動彈不得。原來這壽張縣貼著梁山泊最近,若聽得「黑旋風」李逵五個字,端的醫得小兒夜啼驚哭,今日親身到來,如何不怕!當時李逵逕去知縣椅子上坐了,口中叫道:「著兩個出來說話,不來時,便放火。」〔容夾:趣。〕

  廊下房內眾人商量:「只得著幾個出去答應;不然,怎地得他去?」

  數內兩個吏員出來廳上拜了四拜,跪著道:「頭領到此,必有指使。」

  李逵道:「我不來打攪你縣裡人,因往這裡經過,閑耍一遭,請出你知縣來,我和他廝見。」〔容夾:趣。〕

  兩個去了,出來回話道:「知縣相公卻才見頭領來,開了後門,不知走往那裡去了。」〔容夾:好知縣!〕李逵不信,自轉入後堂房裡來尋。「頭領看,那襆頭衣衫匣子在那裡放著。」

  李逵扭開鎖,取出頭,領上展角,將來戴了,把綠袍公服穿上,把角帶系了,再尋皂靴,換了麻鞋,拿著槐簡,走出廳前,〔容眉:趣人。〕〔袁眉:好看。〕大叫道:「吏典人等都來參見。」〔容夾:趣。〕眾人沒奈何,只得上去答應。李逵道:「我這般打扮也好麼?」

  眾人道:「十分相稱。」

  李逵道:「你們令史只候都與我到衙了,便去;若不依我,這縣都翻做白地。」〔容夾:趣。〕眾人怕他,只得聚集些公吏人來,擎著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聲喏。李逵呵呵大笑,〔容夾:快活。〕又道:「你眾人內也著兩個來告狀。」

  〔容夾:趣。〕〔袁眉:真會作耍。〕〔芥眉:真會作耍。可知事暈文瀾之妙。〕

  吏人道:「頭領坐在此地,誰敢來告狀?」

  李逵道:「可知人不來告狀,你這裡自著兩個裝做告狀的來告。我又不傷他,只是取一回笑耍。」

  〔容夾:趣。〕〔餘評:觀李逵此段做官,令人可笑。〕

  公吏人等商量了一會,只得著兩個牢子裝做廝打的來告狀,縣門外百姓都放來看。兩個跪在廳前,這個告道:「相公可憐見,他打了小人。」

  那個告:「他罵了小人,我才打他。」

  李逵道:「那個是吃打的?」

  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

  又問道:「那個是打了他的?」

  被告道:「他先罵了,小人是打他來。」

  李逵道:「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了他去。這個不長進的,怎地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

  〔容夾:千古絕唱。〕〔容眉:好個風流知縣。〕

  李逵起身,把綠袍抓紮起,槐簡揣在腰裡,掣出大斧,直看著枷了那個原告人,號令在縣門前,方才大踏步去了,也不脫那衣靴。〔容夾:妙。〕〔袁眉:趣甚。〕縣門前看的百姓,那裡忍得住笑。正在壽張縣前走過東,走過西,忽聽得一處學堂讀書之聲,李逵揭起簾子,走將入去,〔袁眉:又找此一出,更趣。〕嚇得那先生跳窗走了,〔容夾:畫。〕眾學生們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容夾:畫。〕李逵大笑。〔容夾:活(快?)活。〕〔容眉:李大哥是聖人,真是無可無不可。〕出門來,正撞著穆弘。穆弘叫道:「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裡瘋!快上山去!」

  那裡由他,拖著便走。李逵只得離了壽張縣,逕奔梁山泊來,有詩為證:

  牧民縣令每猖狂,自幼先生教不良。
  應遣鐵牛巡曆到,琴堂鬧了鬧書堂。

  二人渡過金沙灘,來到寨裡,眾人見了李逵這般打扮都笑。到得忠義堂上,宋江正與燕青慶喜,只見李逵放下綠襴袍,去了雙斧,搖搖擺擺,直至堂前,〔容夾:妙。〕執著槐簡,來拜宋江。拜不得兩拜,把這綠襴袍踏裂,絆倒在地,〔袁眉:還(芥夾:偏)有此下場動人處。文情。〕眾人都笑。〔容夾:畫。〕

  宋江罵道:「你這廝忒大膽!不曾著我知道,私走下山,這是該死的罪過!但到處便惹起事端,今日對眾弟兄說過,再不饒你!」〔容夾:俗。屁。〕李逵喏喏連聲而退。〔容夾:妙人。〕

  梁山泊自此人馬平安,都無甚事,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藝,操練人馬,令會水者上船習學。各寨中添造軍器、衣袍、鎧甲、槍刀、弓箭、牌弩、旗幟,不在話下。

  ***

  且說泰安州備將前事申奏東京,進奏院中,又有收得各處州縣申奏表文,皆為宋江等反亂,騷擾地方。此時道君皇帝有一個月不曾臨朝視事,當日早朝,正是三下靜鞭鳴禦闕,兩班文武列金階,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進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處州縣累次表文,皆為宋江等部領賊寇,公然直進府州,劫掠庫藏,搶擄倉廒,殺害軍民,貪厭無足,所到之處,無人可敵。若不早為剿捕,日後必成大患。」

  天子乃云:「上元夜此寇鬧了京國,今又往各處騷擾,何況那裡附近州郡?」

  朕已累次差遣樞密院進兵,至今不見回奏。

  傍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容眉:此人著實使得。〕「臣聞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術。〔袁夾:子書妙字。〕民心既服,不可加兵。〔容夾:知己。〕即目遼兵犯境,〔袁夾:伏。〕各處軍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間亡命之徒,皆犯官刑,無路可避,遂乃嘯聚山林,恣為不道。若降一封丹詔,光祿寺頒給禦酒珍羞,差一員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撫諭,招安來降,假此以敵遼兵,公私兩便。〔芥眉:先招安一番作個根影,於事有因,于文不卸。〕伏乞陛下聖鑒。」

  〔餘評:觀此段崔靖奏君招安梁山之句,此人足有高見。一者能複(服)粱山之眾;二者能使其退敵遼。細觀此兵人,有濟世之才。保國安民出於此人,真仁者大臣也。奈其中有此賊臣,豈由良臣乎!〕

  天子云:「卿言甚當,正合朕意。」〔容夾:聖主。〕便差殿前太尉陳宗善為使,齎擎丹詔禦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是日朝中陳太尉領了詔赦,回家收拾。不爭陳太尉奉詔招安,有分教:

  香醪翻做燒身藥,丹詔應為引戰書。

  畢竟陳太尉怎地來招安宋江,且聽下回分解。

  ***

  【容評:李卓老曰:燕青相撲,已屬趣事,然猶有所為而為也。何如李大哥做知縣、鬧學堂,都是逢場作戲,真個神通自在,未至不迎,既去不戀。活佛,活佛。】

  【袁評:李逵從來認真,今日公服上身,便如串戲,乃知公服是串戲行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