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元璋 > 朱元璋文集3 | 上頁 下頁
誦經論


  暇遊天界,入寺,聞鐘,且經聲嘹亮。正行間,遙見長老持鑪而來。少時詣前,禮畢,朕問和尚:「彼中撞鐘擊鼓,香煙繚繞,經聲琅然,必好善者送供以飯諸僧乎?」長老對曰:「近日並無飯僧者。」朕又問長老:「既無飯僧者,諸人止可寂寥面壁,以觀想為然,何故周旋精舍,眾口喃喃?」長老曰:「僧之所以諷經者,恐有過失,誦之不過釋愆耳。」

  朕既聽斯言,忽然嗟歎。噫!愚哉!豈不聽解之差矣。所以僧多愚而不善,民廣頑而不良,以其悟機,錯矣。

  且佛之有經者,猶國著令;佛有戒,如國有律。此皆導人以未犯之先,化人不萌其惡。所以古雲:「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名雖異,理則一。

  然以朕觀之,佛所以教人諷經者有二:若談經、說法、化愚者,必琅然其聲,使觀聽者解其意而善其心,所以不慮其意,止諷誦之。若自欲識西來之意,必幽居淨室,使目誦心解,歲久而機通,諸惡不作,百善從心所至。於斯之道,佛經豈不大矣哉,利益甚矣。豈有誦經不解其意,止顧口熟,心懷惡毒,歲月以來,集業深重,自知非禮,卻乃誦經,以欲釋之,可乎?譬猶國之律令,所以禁暴止邪,皆出之於未犯之先,乃救狂惡而生善良者,上自三皇,以至於唐、宋、元,列聖相傳,觀斯之道,豈不天地者歟!

  或曰:「民有善誦律令者如流。」朕將為識其意不墮刑憲,又知卻乃真愚夫愚婦,徒然誦熟,罔識其意。

  忽一日,有奏朕曰:「民有犯法者,捶父淩母。考之于律,諸犯者重莫過於此,臣將施行。其犯人親屬,印律成千,誦聲琅然,有此知律善諷者,以此為贖罪,臣不敢施行,特來上聞,幸望宥之。」

  朕謂奏臣曰:「古者帝王立法令,所以申明之,律所以戒責之,一定不易之法。民有知而不善者,法當尤重,安有贖焉?經雲:『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雖古聖人亦惡其惡,朕薄德之見,安敢易古人之法歟?佛猶人,人亦佛性也。既有違背經戒之徒,在佛必律之以深重禍愆,安肯釋宥者?」

  於戲!愚至於酩酊之酣,撼之而不醒;濁至於大河之流,澄之而不清。愚哉,愚哉!可不修悟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