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朱熹 > 小學 | 上頁 下頁 |
稽古第四 |
|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其言曰,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摭往行,實前言,述此篇使讀者有所興起。 §1 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之中女也。任,姓。文王,周君。摯,國名。王季娶以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王季,周君。文王父。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娠,振動。懷妊之意。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宗謂有德有功,為百世不遷之廟。 §2 孟軻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戲為賈炫。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戲乃設爼豆揖讓進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時,問東家殺豬何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教。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買豬肉以食之。既長就學,遂成大儒。 §3 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鯉,孔子之子。字,伯魚。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 §4 孔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為猶學也。周南召南,詩首篇名。所言皆修身齊家之事。正牆面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已無所見,不可行也。 ——右立教。 §5 虞舜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虞,氏。舜,名。父,瞽叟。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母,瞽叟後妻。舜繼母也。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象,舜後母弟。傲,慢,不友,言並惡。諧,和。烝,進也。言能以至孝諧和頑嚚昏傲,使進進以善自治不至於奸惡。史記雲,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 §6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旻天。何為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于我何哉。號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于我何哉,自責不知己有何罪耳。非怨父母也。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于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帝,堯也。胥,相視也。遷之,移以與之也。如窮人之無所歸,言其怨慕迫切之甚也。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艾,美好也。不得,失意也。熱中,躁急心熱也。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7 楊子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8 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禦者曰,今日安否如何。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內豎,小臣。掌通內外之命。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莫,夕也。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節謂居處,故事,履蹈地也。王季複膳,然後亦複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在,察也。末猶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進,為其失飪,臭味惡也。退,反其寢。 §9 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欲知氣力箴藥所勝。 §10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武王、周公,文王子。達,通也。言天下通共之孝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踐,升也。其,先王也。所尊,所親,先王之祖考、子孫、臣庶也。始死,謂之死。既葬則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也。此皆繼志述事之意也。 §11 淮南子曰,周公之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屬屬如將不勝,如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12 孟子曰,曾子養曾晰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子,孔子弟子。名,參。曾皙,曾子父。名,點。徹,去也。曰有,恐親意更欲與人也。曾晰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複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曾元,曾子子。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養志,承順父母之志,而不忍傷之也。 §13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孔子弟子。名,損。父母昆弟,稱其孝友,人無異詞。 §14 老萊子孝奉二親。行年七十作嬰兒戲,身著五色斑斕之衣。嘗取水上堂,詐跌僕臥地,為小兒啼,弄雛於親側。欲親之喜。 §15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子春,曾參弟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歩而不敢忘孝也。頃,當為跬。一舉足為跬。再舉足為歩。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一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遊。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人不能無忿怒之言。當由其直。直則人服,不敢以忿言來也。 §16 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泣,今泣何也。對曰,俞得罪笞常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於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憐,上也。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於意,見於色,下也。 §17 公明宣學于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庭,親在叱吒之聲未嘗至於犬馬。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 §18 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怠,惰也。解,倦也。期,周年也。東夷之子也。言其生於夷狄而自知禮也。 §19 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子皋,孔子弟子。名,柴。泣血,言泣無聲,如血出。未嘗見齒,言笑之微。 §20 顏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既殯,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顏丁,魯人。從,隨也。慨,憊也。 §21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啟,開也。曾子以為身體髮膚受于父母,父母既全而生之。子當全而歸之。故平日保守不敢毀傷。至此將死。故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見其所歸之全也。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詩,小旻之篇。既以其所歸之全示門人,而又言其所以全之之難如此。免謂既死,然後得免於毀傷。小子,門人也。呼之,使記其言也。 §22 箕子者紂之親戚也。箕,國。子,爵。紂,商王帝辛。紂始為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為淫泆。箕子諫。紂不聽而囚之。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微子,名啟,帝乙之子。紂庶兄。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遂行。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3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兵謂殺之也。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釆薇而食之。遂餓而死。 §24 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複有聲,轔,車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伯玉,名瑗。孔子居衛主其家。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路馬,君路車。所駕之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為昭昭信節,不為冥冥惰行。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人視之。果伯玉也。 §25 趙襄子殺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二人皆晉大夫。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欲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讓又漆身為癩,呑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讓曰,委質為臣而求殺之,是二心也。吾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懐二心者也。後又伏於橋下欲殺襄子。襄子殺之。 §26 王孫賈事齊閔王。王出走。賈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去而晩來,則吾倚門而望,女莫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尚何歸。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齒者袒右。市人從之者四百人,與誅淖齒,刺而殺之。 §27 臼季使過冀,臼季,胥臣字。冀,晉邑。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文公,晉君。名,重耳。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28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文伯,魯大夫,公父名歜。母,敬薑也。康子,魯正卿。名,肥。康子往焉,䦱門而與之言,皆不逾閾。䦱,辟也。閾,門限也。仲尼聞之,以為別於男女之禮矣。 §29 衛共姜者,衛世子共伯之妻也。共伯蚤死。共薑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共薑不許。作柏舟之詩以死自誓。 §30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將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壹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酌而無酬酢曰醮。昏禮贊者三酳婿婦,而自酢。婿婦不與之酬也。 §31 萬章問曰,像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萬章,孟子弟子。放猶置也。問何不誅也。孟子言舜實封之,而或者誤以為放也。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藏怒謂藏匿其怒。宿怨謂留蓄其怨。 §32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33 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焉。乃相與朝周。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田為間田而退。天下聞之,而歸者四十余國。 §34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友指顏淵也。 §35 孔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齊大夫。名,嬰。 ——右明倫。 §36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 §37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武城,魯下邑。澹台,姓。滅明,名。字,子羽。徑,路之小而捷者。公事,如飲射讀法之類。 §38 高柴自見孔子,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高柴,即高子皋也。不履影謂不敢履孔子之影。敬之至也。啟蟄,蟲獸胎卵之時。長謂草木發生也。折,毀折也。衛輒之難,出而門閉。或曰,此有徑。子羔曰,吾聞之,君子不徑。曰,此有竇。子羔曰,吾聞之,君子不竇。有間使者至,門啟而出。 §39 南容三複白圭。南容,孔子弟子。名,適。白圭,大雅。抑篇之辭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南容一日三複此語。蓋有意於慎言也。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妻,以女為之妻也。 §40 子路無宿諾。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宿,豫也。恐臨時多故。故不豫諾。 §41 孔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敝,壞也。縕,枲著也。袍,衣有著者也。蓋衣之賤者。狐貉,獸名。以其皮為裘。衣之貴者。立,並立也。恥謂愧其不如。言其不以貧富動其心也。 §42 鄭子藏出犇宋。好聚鷸冠。鄭,國名。子藏,鄭文公子。宋,國名。鷸,鳥名。聚鷸羽以為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殺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詩曰,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子藏之服不稱也夫。衷猶適也。詩,曹風候人篇。 §43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居,吾語女。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是故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以紘、綖,卿之內子為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玄,黒色。紞,冠之垂前後者。紘,纓之無緌者。從下而上不結。綖,冕上之覆者。內子,卿之適妻也。大帶,緇帶也。命婦,大夫之妻也。列士,元士也。庶士,下士也。社,春分。祭社也。事,農桑之屬也。冬祭曰烝。烝而獻五穀布帛之功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絕嗣也。 §44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孔子弟子。姓,顏。字,子淵。簞,竹器。食,飯也。瓢,瓠也。言不以貧窶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 ——右敬身。 §45 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薑。美而無子。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薑以為己子。衛,國名。莊公,衛君。齊,國名。東宮,太子。得臣,齊太子名。姜,齊姓。娣,女弟之從嫁者。媯,陳姓。厲,戴,皆諡也。桓公,名完。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薑惡之。嬖,親幸也。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石碏,衛大夫。方,道也。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憾,恨。眕,重也。降其身則必恨。恨則思亂,不能自安自重。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臣行君之義。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46 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脤於社不敬。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膰,祭肉。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47 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文子,名括。圍,楚公子名。言于衛侯曰,令尹其將不免。詩雲,敬慎威儀,維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像,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像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棣棣,富而閑也。選,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詩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攸,所也。攝,依也。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訓以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像,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 ——右通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