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國藩 > 曾文正公全集 | 上頁 下頁 |
曾文正公年譜卷十一 |
|
「丙寅」同治五年,公五十六歲 正月,公在徐州營。 初十日,專折奏謝年終恩賞。 派委劉松山率軍督遣王團、刁團回山東原籍。 十四日,馳折奏酌撥現防徐州之馬隊二起,共計九有餘人,馳赴奉天省城,剿捕馬賊,聽候文祥調遣。附片奏調侍講學士劉秉璋來營襄辦軍務。又片奏報湖北軍情吃緊,張總愚折回湖南,有東竄之意。湖團撤遣事竣,即調李昭慶軍馳赴周家口。又片奏知縣向師棣在營病故請恤。 二十八日,劉銘傳軍克湖北黃陂縣城,賊竄河南。 是月,左公宗棠督諸軍克復嘉應州城。鮑公超追剿竄賊,至大嶂嶺破之,招降二萬餘人,奧逆盡減,東南底平。左公宗棠暫駐廣東境,籌辦善後。 公弟國荃奉旨授湖北巡撫,李公鶴年調補河南巡撫。三十日,奉到上諭:「刻下撚匪竄擾湖北邊境,防剿正當吃緊。曾國荃素嫻軍旅,朝廷為地擇人,正資倚任,且由湘赴鄂,相去甚近。著曾國藩、李瀚章即行知照該撫,迅速馳赴新任,力圖報稱,不得稍存推諉之念,有負屬望。欽此。」 二月初八日,馳折奏結湖團歷年訟案,剖別是非,平情論斷,不分土民客民,但分孰良孰莠。王團、刁團業已全數徙去,安靜回籍,酌定善後事宜,飭地方官次第經理:一曰酌給錢文,以恤已逐之團;二曰設立官長,以安留住之團;三曰撥還田畝,以平土民之心。並請將罵賊殉難之團紳唐守忠、唐錫彤、唐振海三名優恤建坊,以為草莽效忠者勸。 又具折奏謝天恩,已知照臣弟國荃招募舊部,迅赴新任。又折奏浙江衢州鎮總兵朱品隆、河南歸德鎮總兵朱南桂均請開缺。又奏保總兵唐殿魁、徐二員。附片奏報視師山東起程日期。又片奏張樹聲經手營務,俟料檢完畢,即起程北上,赴直隸臬司任。又片奏陣亡總兵夏金標請恤。 初九日,由徐州拔營啟行。 十五日,宿鄒縣,謁亞聖孟子廟,接見孟氏宗子孟廣均。是日馳折奏報劉銘傳一軍援鄂,克復黃陂縣城。隨折奏保劉銘傳及其營官唐殿魁、劉盛藻等十九員。陣亡勇弁陳福祿、張思聰、李先道、錢萬桂請恤。 十六日,行次曲阜縣,謁至聖先師廟,見衍聖公孔祥珂,觀金絲堂彝器,竭複聖顏子廟。 十七日,偕衍聖公孔祥珂出謁聖林及述聖子思子墓。 十八日,宿兗州府。 十九日,至濟寧州。丁公寶楨護理山東巡撫,來濟寧見公。 二十一日,閱視潘鼎新一軍操演。 二十八日,巡視運河、泗水形勢。 是月,牛洪、任柱、賴文光由湖北竄河南汝寧,擾及潁州、陳州境。張總愚一股竄山東曹州。 三月初五日,馳折奏報:張總愚大股東竄,調潘鼎新全軍堵剿,李昭慶軍來山東會剿,調徐州楊鼎勳軍護衛孔林。任、賴等股回竄皖、豫之界,銳志東趨。劉銘傳、周盛波合力剿辦,查撚逆西逼楚疆,東趨海岱,相去動三千里,馬步以數萬計,必須鮑超、劉秉璋、劉松山等多成數路遊擊之師,乃足以布遠勢。臣現駐濟甯,就近調度,東事定後,再行赴豫。又折奏遵調鮑超一軍北來剿撚,請飭江西月解七萬兩,湖北月解二萬兩,江蘇月解二萬五千兩,專供鮑超霆營之餉。請飭左宗棠、劉坤一將江閩各軍分別遣撤,次第銷兵,以靖民氣。臣自抵臨淮,察看皖豫等省行軍,每以柴草細故,兵民成仇,因令各營發價購賣,不得妄取絲毫。鮑超所部,頗有騷擾之名,今籌定有著之款,於襄陽設糧台,委員支應,俾得專精辦賊。且申明紀律,秋毫無犯,乃能軍民一氣,一以保全鮑超之令名,一以拊循河南之赤子,關係甚重。 二十一日,馳折奏彙報山東近日軍情,潘鼎新、李昭慶兩軍剿賊勝負情形。任、賴等逆續竄曹州之境,張逆屯于濮範之境,一片賊氛。劉銘傳、周盛波兩軍追賊均抵東境,現在調派各軍嚴扼運河,劉松山軍來濟寧會剿。陣亡將弁劉洪盛、裴兆宏二十八名員請恤。又折奏報劉銘傳、張樹珊兩軍在皖豫之境剿賊獲勝,陣亡將弁胡鳳喈、劉得發請恤。附片奏東豫兩省車輛甚少,難於雇覓,派員前赴張家口采賣駱駝五百匹來營應有,請飭部援照賣馬成案,免稅放行。又附片瀝陳:此股撚匪奔突六省,攻剿十年,久成流寇之證。中外論者,或輕此賊,以為不足平;各路奏報,每多粉飭虛浮,或並無戰事,而開單請獎。臣受命剿賊,已滿十月,制寇之方,尚無把握。終夜以思,且憂且愧!願我皇上弗輕視此賊,博儲將材,求為何繼,稽核奏報,戒其勿欺,庶憑聖主朝乾夕惕之懷,以救中原火熱水深之厄。又奏稱督師有年,損折將士甚多,凡當時未及奏報,漏未請恤之員弁,統計陣亡者一百四十四員名,傷亡七員名,病故者一百五十員名,匯開清單,懇恩敕部分別議恤,以慰忠魂。 是月,公弟國荃到湖北巡撫任,李公鶴年到河南巡撫任。 撚匪由山東南竄淮、徐之境。 四月初三日,閻公敬銘來濟寧見公。 初七日,馳折奏報:撚匪自山東回竄,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迫剿迭勝。並陳明潘鼎新一軍力戰保全東境之功,山東官軍扼防運河之功。劉銘傳、周盛波、周盛傳竭力苦戰,冒險立功,容俟匯案請獎。附片奏:賊勢南趨,劉松山回軍徐州,該處現有劉秉璋、楊鼎勳等軍、尚為聯絡。臣軍注重東路,不得不藉運河以為阻截之界,擬大加修浚,增堤置柵,以為之防。拜折後,與閻公敬銘登舟,查勘運河以至黃河,是日,泊分水龍王廟。 初九日,泊申家口。劉公長佑來舟次見公。十一日,渡河至張秋鎮。十二日,回舟次。十三日,登南岸,宿東平州。十五日,行抵泰安府,謁東嶽廟。十六日,登岱嶽,上至天柱峰。 十九日,公回濟寧州。 二十五日,馳折奏撚匪張總愚、牛洪一股竄擾曹州、徐州之交,任柱、賴文光等一股竄擾淮、泗一帶。並陳湘淮各軍防剿情形:劉銘傳一軍自去年臘月以來,馳驅四省,已飭該軍移赴濟寧,暫予休息,騰出潘鼎新軍代為遊擊之師。附片奏查勘運河、黃河佈置防守情形。 五月二十二日,馳折匯奏劉秉璋、劉松山、劉銘傳、周盛波等軍與賊接仗獲勝情形。撚黨分股回竄,張總愚、牛洪入豫,任柱、賴文光入皖。飭潘鼎新、周盛波為一路,劉秉璋、楊鼎勳為一路,劉松山、張詩日為一路分途馳擊。劉銘傳、李昭慶兩軍分駐徐州、濟寧,暫予休息。附片奏黃、運兩河應劃分汛地,歸直隸、山東督撫派兵設防。又擬查閱運河南路、興工修撤堤牆。 是月,公錄《樸目雜記》,分小學、修齊、禮、兵、經濟、詩文。凡六門。 六月初七日,行至嘉祥縣,謁宗聖曾子廟,接見曾氏宗子曾廣莆,公捐銀一千兩,以助祀產之資。初八日,出詣南武山宗聖林墓。 初九日,回濟寧。 十四日,馳折奏撚匪西竄,官軍追剿情形。並稱:中原平曠,四通八達,此剿彼竄,不能大加懲創,擬自周家口以下扼守沙河,周家口以上扼守賈魯河,自朱仙鎮以北,至黃河南岸,無水可扼,擬掘壕守之。調派水師及劉銘傳等軍分段扼防,諮商河南、安徽兩撫臣調兵分守。至群賊南竄,不出南汝、光固、黃州、六安等處,則鮑超一軍,劉秉璋、楊鼎勳等之淮軍,劉松山、張詩日之湘軍足敷剿辦。臣擬拔營東下,閱勘運隄,即由運入淮,逕赴周口。附片奏:防河之舉,地段太長,派劉銘傳、潘鼎新、張樹珊扼守朱仙鎮以下四百里之地,力任其難。自朱仙鎮以上,匯資河南兵力,已諮請李鶴年暫駐汴梁,調回各軍,先辦防務,主守而不主剿。誠恐李鶴年蒙頓兵不進之機,設將來河防不成,臣願獨當其咎,不與李鶴年相干。 十五日,由濟寧登舟,行閱運河所修堤牆。 二十五日,舟泊宿遷,登岸駐營中。時豫皖大水,淮流盛漲,微山、南陽等湖與運河連成巨浸。公深以民間饑溺為憂。 是月,撚匪在河南合股,既而張總愚、牛洪西竄,劉松山、張詩日截剿,破之。任柱、賴文光東竄,潘鼎新迎擊,卻之。 公弟國荃調派郭松林、彭毓橘等軍防守德安、隨州。 鮑公超軍行抵湖北蘄、黃之境。 七月初四日,馳折奏報查閱運河堤岸情形:任、賴股匪回竄東路,前奏扼守沙河之策,難遽興辦,現令劉銘傳、周盛波、潘鼎新赴東路馳剿。惟淮南北大水,為數十年所未有,既自憾軍務毫無起色,又恐饑民失所,從賊偷生,則剿撫兩俱棘手,實深憂愧! 初六日,由宿遷解纜,下泊楊莊。 初七日,吳公棠來見公於舟次。運河堤決于高郵州之清水潭二閘,浸興化、東台、監城等縣之境。 初八日,公換船入淮。 初十日,渡洪澤湖,泊盰眙。 十五日,舟次王家圩,大風,舟幾覆,水師舢板船覆者八號,弁勇死者五人。公言生平經歷江湖風波之險:道光戊戌之秋,在襄河遇風;咸豐甲寅三月,在岳州水軍遇風;並此為三度矣。 十六日,抵臨淮,登岸駐營。 二十二日,巡閱張錫嶸淮勇營。 二十三日,公病暑濕證,服藥閱數日乃愈。自是以後,遇有疾病,公恒持勿藥之說,蓋其視生死之際,之脫然矣。 二十八日,馳折奏潘鼎新一軍迎剿獲勝,任、賴一股竄至賈魯河以西,仍擬扼防賈魯河、沙河,杜其回竄。附片奏:船遇大風,委員知縣譚鼇舟覆隕命,請恤。又片奏報劉松山、張詩日兩軍在西華、上蔡等處大捷,並自陳途中病狀,力疾西上。公拜折後登舟行,泊懷遠縣。 三十日,泊蒙城縣。是月,官文公奏請以公弟國荃幫辦軍務。 張總愚、牛洪西竄南陽,劉松山與河南官軍宋慶等追剿至新野、鄧州、南召、魯山之境。任柱、賴文光竄襄城以南。 八月初一日,公由蒙城換小舟溯渦河而上,派親兵由陸路先赴周家口,令輜重各船改道溯淮上潁,以赴周口。 初二日,泊雉河集。初四日,行抵毫州。 初六日,由毫州登陸啟行。 初八日,行至陳州府,詣袁端敏公祠。 初九日,至周家口營。 十二日,馳折詳報劉松山、張詩日剿賊勝仗。奏稱:近年撚逆縱橫,從未大受懲創,此次湘軍奮擊,兇焰頓衰,容查明匯案奏獎。附片奏:病患未痊,請假一月,在營調理。又片奏任、賴一股久踞舞陽、葉縣之交,有回竄東北之勢;張、牛一股,亦聞有回竄之意。調派各軍堵剿。鮑超由汝寧北出迎剿,力扼東竄之路,劉銘傳等仍興修堤牆,分汛防守,以符初議。又附片奏:臣向辦保案,極為矜慎。金陵克復,續保六案,疊准部諮駁斥,查取考語申複,自應遵部議辦理。惟原保各統領散處各省,行查為難,懇恩俯念將士立功之苦,敕部准照原奏清單駐冊,以為奮勇立功者勸。 劉銘傳等軍修築賈魯河進牆工竣。李公鶴年調官軍六營於朱仙鎮以北,開壕置守,淮軍複分眾助之。浮沙壅塞,難於挑浚。時撚逆全股由許州北竄。十六日,逼近汴梁,全股沖壕東竄,疾趨山東。 二十三日,馳折奏撚匪東竄,河防無成,檄調劉銘傳、潘鼎新等赴山東追剿。附片奏稱:剿撚年餘,仍無成效,憂愧無極;請旨飭令李鴻章帶兩江總督關防出駐徐州,與山東撫臣會辦東路;湖北撫臣曾國荃攜帶關防移駐南陽,與河南撫臣會辦西路;臣現駐周家口,居數省之中,庶可聯絡一氣,呼吸相通。又片奏稱:防守沙河、賈魯河,本系策之至拙者,惟以流寇難制,不得已而出於下策。此次撚匪東竄,出於豫軍汛地,或不免歸咎于撫臣李鶴年。謹縷陳持平之論,懇恩暫予免議,以期和衷共濟,為將來同心設防之計。又片奏調浙江處州鎮總兵馬得順帶所部馬隊來豫剿撚。是日,又具折奏:撚逆以蒙、毫老剿為歸宿,莠民勾引,居則為民,出則為撚。若商賈之遠行,恬不為怪。臣于上年選委各員,查辦民圩,擒斬著名積撚甚多,謹將蒙城、毫州、宿州阜陽四屬已經正法之撚徙,匯單附呈為第一案,以後續獲,逐案匯奏。 是月,撚匪竄撲運河,山東官軍堵禦卻之,回竄河南。 左公宗棠調授陝甘總督,喬公松年調陝西巡撫,英翰公授安徽巡撫。 九月初四日,李公鶴年來營見公。 初六日,漕督張公之萬來營見公。 十三日,馳折詳報劉松山等在新野、南陽等處迎剿張、牛逆股,迭次勝仗。奏稱:劉松山等聞豫軍宋慶被圍,即日馳援,及解圍後,即與宋慶聯絡一氣,同心苦戰,尤得師克在和之義。又折奏劉銘傳、潘鼎新兩軍往來剿賊齊、豫之境,迭獲勝仗。撚匪既不得逞志於東,必仍狂竄而西。檄令劉松山由扶溝迎剿,鮑超由南陽進軍,遮截西竄之路。附片奏請續假一月,在營調理。是日又具折奏彭玉麟所部水師報捐餉銀十萬兩,請加廣衡州府縣學額。附片奏彭玉麟報捐歷任應得養廉銀二萬餘兩,不敢仰邀議敘。 十九日,彭公玉麟來營見公。 是月,撚匪由山崠竄河南,循河南岸至滎澤決河堤,河南官軍堵塞之。撚複南竄。撚酋牛洪死,張總愚西竄陝、汝,遂入陝西商州境。任柱、賴文光仍竄山東,疾趨濟寧,攻撲運河,山東官軍扼之。 李公鴻章出視師於徐州。公弟國荃出視師於襄陽,具疏劾官文公。 十月初九日,喬公松年來營見公,遂赴陝西任。 十二日,英翰公來營見公。 十三日,馳折奏彙報軍情,賊分東西兩路。東路任、賴逆股,劉銘傳、潘鼎新等追剿,逆蹤盤旋於巨、鄆一帶;西路張總愚一股,已入陝西,鮑超軍馳至陝州,未及接仗。又折詳報劉銘傳、潘鼎新在鄆城等處追剿勝仗。又折奏病難速痊,請開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並請另簡欽差大臣接辦軍務,自以散員留營效力,不主調度。附片奏陳剿撚無效,請將臣所得封爵暫行注銷,以明自貶之義。又具折續報水陸陣亡病故員弁,匯單靖恤。又附片密陳山東撫臣閻敬銘、藩司丁寶楨澄清吏治,講求軍務實際,請開複處分。又片奏李鴻章已帶印出省,黃翼升回駐江寧,藉資鎮撫。 十五日,公子紀鴻來營省視。 十九日,奉到寄諭一道,詞旨嚴切,催令遠籌援軍,以赴陝、洛。 二十五日,奉到上諭:「該大臣勳望夙著,積勞致病,自系實情,著再賞假一個月,在營安心調理。欽差大臣關防著李鴻章暫行署理。曾國藩俟調理就痊,即行來京陛見一次,以慰廑系!朝廷賞功之典,具有權衡,該大臣援古人自貶之義,請暫駐銷封爵,著無庸議。欽此。」 三十日,任、賴撚股由山東回竄陳州境。公行營戒嚴,調親軍出隊截剿。 是月,公弟國荃出駐黃州。 十一月初二日,馳折奏報西路張逆深入秦境,尚無回竄之說,調鮑超一軍進荊紫關,以援秦中;東路任、賴一股回竄河南,飭劉松山迅赴汝州,遏其西竄之路。附奏奉旨複陳一片。稱行軍太鈍,精力日衰,俟病體稍痊,入都陛見,自請辦撚不善之罪。又片奏楊鼎勳、張錫嶸追剿任、賴一股撚蹤,直奔沙河以南,劉松山仍由汝、洛進兵,以力保黃河,先顧山西為主。 初六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著回兩江總督本任,暫緩來京陛見。江蘇巡撫李鴻章著授為欽差大臣,專辦剿匪事宜。欽此。」 十七日,馳折奏酌籌西路軍務,鮑超一軍援秦,派委江蘇道員薛書常專辦霆營糧台,採辦軍米。又折奏:交卸欽差大臣關防,齎送徐州,交李鴻章祇領,欽奉諭旨,飭臣竟回本任,臣自度病體不能勝兩江總督之任,若離營回署,又恐不免畏難取巧之譏,請仍在軍營照料一切,維擊湘、淮軍心,庶不乖古人盡瘁之義。附片奏:刊用木質關防一顆,其文曰「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侯行營關防」。又片奏任、賴股匪奔擾信陽之南,將入鄂境,周盛波跟蹤追剿。現飭張樹珊拔隊追擊。劉銘傳軍疲勞太久,在周家口稍休,即行赴鄂。又檄調李昭慶全軍由皖赴鄂,以收夾擊之效。又附密片奏保湘、淮各軍將才。如道員劉盛藻、總兵戴春林、潘鼎立、提督章合才,均為後起之選。前任大名道祝塏、編修張錫嶸,皆文員中出群之才,略陳品概,以備採擇。 十九日,委員齎送欽差大臣關防赴徐州營。 二十八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請以散員仍在軍營自效之處,具征奮勉圖功,不避艱險之意。惟兩江總督責任綦重,湘、淮軍餉,尤須曾國藩籌辦接濟,與前敵督軍,同為朝廷倚賴。該督忠勤素著,且系朝廷特簡,正不必以避勞就逸為嫌,致多顧慮等因。欽此。」 是月,公弟國荃駐軍德安,湖廣總督官文公奉旨開缺,入都供職。欽差戶部侍郎譚公廷襄暫署總督。 十二月初三日,馳折奏欽奉諭旨,再陳下悃,乃請開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缺。附片奏:任、賴一股竄擾孝感,鄂軍接仗獲勝,檄調劉秉璋與劉銘傳軍合為一路,探蹤追剿。又具折奏保劉銘傳一軍克復黃陂,並在濟寧、雉河、阜陽、撫溝等處戰功最偉,勞苦尤甚。五案並保,開單請獎。附片奏保吏部主事錢應溥在營效力,請加四品卿銜。 十五日,奉到上諭:「曾國藩當仰體朝廷之意,為國家分憂,豈可稍涉疑慮,固執已見?著即懍遵前旨,克期回任,俾李鴻章得專意剿賊,迅奏膚功等因。欽此。」 二十一日,馳折奏:遵旨回駐徐州,暫接兩江總督關防。臣病體未痊,仍懇另簡江督,而臣以散員效力行間。至中外交涉事件,素未講求,請旨令兩淮運司丁日昌護理通商欽差大臣關防,必能有裨時局。附片奏:東路任、賴一股,盤旋于安陸之境。劉銘傳等追剿,賊竄向鄂東一帶。西路張逆,渡過渭北,鮑超自請移師赴鄂,先剿東股。因檄令劉松山、張錫嶸等由潼關入秦,即在陝州設立糧台,仍派薛書常管理。是日具折奏江西南康縣查辦案內充公田產,分析辦竣。又奏保劉松山、張詩日等軍在西華、上蔡、新野等處大勝,匯案請獎。附片奏請酌提安徽丁漕,加該省兵勇之餉。又片奏前年飭委運同銜容閎前往西洋採辦機器百數十種,均交上海製造局收用。該員不避艱阻,請予獎勵,以昭激勳。又片奏參安徽渦陽縣知縣沈濂革職。 是月,楚軍、淮軍集於湖北之境,凡七萬餘人,會剿任柱、賴文光一股。郭松林軍挫于德安,總兵張壯勇公樹珊陣亡,賊益張。 陝西官軍挫潰,張總愚逼近西安省城。喬公松年到陝後,亟檄劉松山一軍入援關中。 公辦理撚匪一載有餘,初立駐兵四鎮之議,次設扼守兩河之策,皆未久而改變。其在臨淮,搜擒蒙、毫匪徙,以絕撚之根株;在徐州辦結湖團巨案,以除撚之勾引。劉銘傳、劉松山、潘鼎新三軍,大小數十戰,賊眾縱橫飆忽之勢,實因以少衰。是冬張逆人秦,任、賴入楚,中原稍得息肩矣。而是歲言路劾公辦理不善者,有禦史朱鎮、盧士傑、朱學篤等疏,皆奉寄諭鈔發。禦史穆緝香阿奏督師日久無功,請量加譴責一疏。奉上諭:「年余以來,曾國藩所派將領,馳驅東、豫、楚、皖等省,不遣餘力,殘賊亦頗不少,雖未能遽蕆全功,亦豈貽誤軍情者可比?該禦史所奏,著毋庸議。欽此。」是後,又有禦史阿淩阿劾公驕妄各款,亦奉旨辨斥。公念權位所在,眾責所歸,惕然不敢安焉! 「丁卯」同治六年,公五十七歲 正月,公在周家口營。 初六日,啟行赴徐州。 十三日,過碭山境,散錢二十六緡給饑民。 十五日,公至徐州。 十九日,接受兩江總督關防、兩淮鹽政印信、通商大臣關防,與李公鴻章通籌西北大局。 二十一日,馳折奏報回駐徐州接篆日期。附片奏:賊在鄂中,官軍有合圍之勢,恐任、賴一股續竄入秦,鮑軍一軍應留豫西攔截,俟賊情定後,再調赴秦。又片奏彭玉麟報捐養廉銀兩,奉旨查明子弟,給予獎敘。該侍郎力辭,出於至誠,懇如所請,以遂其報效之誠。 二十九日,奉到上諭:「曾國藩既接受兩江督篆,所有察吏籌餉及地方應辦事宜,均關緊要;且金陵亦不可無勳望素著大員坐鎮。著即回駐省城,以資鎮攝。該督公忠體國,自當仰體朝廷倚畀之隆,勉為國家宣力。一切軍情調度,仍著李鴻章隨時諮商,以資裨益。欽此。」 是月,張公錫嶸在陝西陣亡。 鮑公超回軍襄陽,擊賊于楊家洚,大破之;追剿至豐樂河,複大破之,殺賊萬餘人。任、賴撚股竄河南境。 李公鴻章奉旨授湖廣總督,李公瀚章調授江蘇巡撫,暫署湖廣總督,劉公琨授湖南巡撫。 二月初三日,李公鴻章拔營赴河南督師,仍駐周家口。 初八日,專折奏謝年終恩賞。又奏報軍需款目:自咸豐三年起,至金陵克復之日,凡為時閱十二年之久,用款至二千一百三十余萬之多。分為四案,開列簡明清單,照例報銷。附片奏:動用安徽抵征一項,比例請銷。又片奏江忠義、席寶田二軍餉銀,歸入江西匯總造報。又片奏補發湘軍欠餉,作為第四案續報之款。又奏新授江蘇布政使丁日昌請暫緩陛見。 十四日,馳折奏疊奉諭旨,移馳金陵,恭報起程日期。又折奏:上年奉旨發交臣營差委各員——道員鐘文、總兵沈宏富、提督何紹彩,分別發往各路差遺。附片奏道員祝塏應仍交李鴻章隨營差遺。又片奏甘肅道員金國琛,請開缺終養。又片奏陣亡編修張錫嶸,請加恩其子。又奏陣亡總兵張樹珊,請于周家口建立專祠。又折奏彭玉麟水師營、鮑超霆軍查辦滋事弁勇。 十六日,由徐州啟行,至韓莊登舟,沿途查閱運河堤牆。 二十二日,至清江浦,張公之萬來見公。 二十三日,吳公廷棟來見公於舟次,方舟從公赴金陵。 二十六日,查閱清水潭堤工。 三十日,抵揚州。 是月,任、賴撚股東竄安徽境,回竄湖北東境,湘軍敗挫,彭忠壯公毓橘陣亡于黃州。 劉松山軍入陝西,擊張逆一股,連破之。 三月初一日,公與官文公相見於舟次。 初二日,查閱瓜洲鹽棧。 初六日,抵金陵,還署。金陵之民焚香於道以迎公。 初十日,按視新修江甯學宮工程。 十五日,劉公琨舟過金陵見公。 二十日,馳折奏報回省日期,並陳鄂東之賊向西北竄走,張逆在秦與逆合股,劉松山攻剿屢勝,尚有把握。附片奏:酌撥軍餉,協解陝、甘兩省。 是月,鮑公超在襄陽傷病大作,公委員齎藥饋問之。 左公宗棠赴陝甘任,行至湖北,接受欽差大臣關防。 丁公寶楨補授山東巡撫。 四月初七日,馳奏提督鮑超傷疾甚劇,請調直隸署提督婁雲慶南來接統霆軍。附片奏回任以後,通計餉需款目,入不敷出,且有萬不容緩之事,須行籌款者,如製造輪船,購賣機器。湘軍入秦,淮軍在楚,多未發足軍餉,長江北岸擬添陸軍,以為防運河堤壩,險工林立,均屬刻不容緩。請旨將江海關洋稅應解部之四成,酌留二成以濟要需。 十六日,專折奏謝京察從優議敘恩。又奏遵照新章,甄別勞績州縣,開單附呈。江南苦旱,公出禱雨于甘露神祠,二十四日,雨。 是月,任、賴撚股由湖北竄河南南陽境。 五月十六日,馳奏續查民玗,擒斬撚党,開單奏結,嗣後歸地方官辦理。附片奏:任、賴逆股自鄂省竄出,有東趨之勢。本年天氣亢旱,農田枯坼,人心皇皇,皆由臣德薄,累及斯民,憂愧無地,且運河水涸,東路軍情可慮。又聞張逆有回竄出關之意。又折奏本年鄉試依限舉行,並兼行乙卯科武鄉試。又片奏保員外郎王家璧,請以五品京堂,遇缺題奏。 公連日步出禱雨。十九日,公詣靈谷寺取水。二十日,大雨。公籌銀四千兩,修復靈穀神詞。 是月,任、賴逆股由河南竄山東,越運河而東,犯青州之境。奉到上諭:「曾國藩著補授大學士,仍留兩江總督之任。欽此。」 六月初十日,專折奏謝天恩補授大學士。又折奏鮑超傷病深重,懇請回籍養病。附片奏:賊已渡運東竄,令黃翼升駐劄射陽湖,為裹下河之防。又片奏江甯建立昭忠祠,其初專祀湘軍陸營將士,請並祀水師員弁。又折奏本年鄉試,派學政鮑源深入關監臨。又奏請展繳本年軍政。 十八日,專折奏江南、江北糧台收支軍需各款,分案開單奏銷。 是月,任、賴逆股東竄登、萊之境,李公鴻章、劉公長佑建議:合四省兵力,合堵運河,就東境剿減任、賴一股;河南、湖南兩省兵力嚴扼潼關,毋令東竄,就關中剿除張總愚一股。英翰公疏請合兵嚴守膠萊河,逼賊於海隅,聚而殲之。 七月二十九日,馳奏霆營將領公稟不願隸婁雲慶部下,請將鮑超全軍撤遣大半,其餘令譚勝達等帶赴濟甯,歸李鶇章調遣,並令婁雲慶另募新軍,以備防剿。又奏遵旨籌撥直隸賑災一款,皖軍協餉一款,並陳現籌興複淮瀆,使水歸故道,以減淮揚水患,於清江設立導淮局,試辦挑浚。附抄章程十六條,諮送軍機處,以備查核。附片奏籌撥本年大運銀兩,解交織造衙門應用,俟軍務平定,再議添撥。 是月,任、賴股匪回竄,越濰河擾犯沂州境,竄擾贛榆、海州、沐陽之境。 八月,接到總理衙門公文,預籌換約事宜。公節屬吏悉心條議,擇其善者,具諮與函,專派員弁,由瀘入都呈複。 議增修金陵昭忠祠,祀江南殉難官紳。 九月十八日,具折奏甄別府縣等官,續奏採訪忠義第二十八案。附片奏:水營記名提督馮標病故請恤,皖南殉難縣丞羅慶恩請恤,烈婦程胡氏請旌。 是月,海州撚股回竄山東境。 十月初五日,公下闈典校武鄉試,提督李朝斌會考。 十九日,試竣,取中武舉一百五十七名。 是月,山東賊複竄贛榆,劉公銘傳追剿,破之,陣斃撚酋任柱。 公弟國荃開缺回籍。 十一月初三日,專折奏報江南武闈鄉試事竣。 初六日,專折奏江北糧台捐造船炮,用過銀數,循例報銷。又奏徐州善後局報銷。又折奏揚州虹橋鄉殉難紳民婦女請旌恤。巡檢陸炘請恤,澄海營副將陶位中、參將黃占魁出洋捕盜遇害,請恤。 十五日,馳折奏遵旨預籌修約事宜。 二十七日,劉公銘傳擊賊于壽光河,大破之,擒斬數萬人,賊大潰。賴文光遁走,山東肅清。 是月,官文公署直隸總督,丁公日昌授江蘇巡撫。 十二月初三日,奏查明本年江北新漕征解實數,現在籌辦情形。又奏籌解明年協甘餉銀。又折奏:江甯省城,自咸豐三年淪陷,向榮、和春等駐兵八載,陣亡之文武將弁殉難之官紳士民,尚未建祠崇祀,實為闕典。湘軍昭忠祠地基寬敞,因與僚屬議建三祠,中為湘軍陸營,西為湘軍水師,東為金陵官紳,務使毅魄忠魂,萃於一處。其金陵官紳、綜舉約有六端:一曰咸豐三年城陷殉難之員,二曰向榮、和春營中陣亡病故之員。三曰江寧七屬殉難之紳。四曰江南大營援剿他處殉難之員。五曰鎮江、揚州兩軍陣亡病故之員,皆祔祀祠中。六曰滿漢婦女不屈面死者,別立貞烈祠祀之。懇飭令地方官一併致祭,實有裨於聖朝勸忠之道。附片奏霍邱縣殉難團紳李友張請恤,並其家屬五十一名。 初十日,揚州官軍擒撚酋賴文光斬之,餘黨迸散,東南蕩平。 二十二日,奉上諭:「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曾國藩著加恩加賞一雲騎尉世職。欽此。」 是月,張總愚撚股由陝西越黃河竄至山西境,東趨畿輔。 是歲,駱文忠公秉章奉旨以四川總督協辦大學士、尋卒于成都。 李武壯公祥和在陝西宜川陣亡。 「戊辰」同治七年,公五十八歲 正月初二日,接見西洋公使浦安臣。 十七日,專折奏謝天恩加賞世職。又折奏謝年終恩賞。又奏年終密考學政聲名。又奏江蘇臬司李鴻裔請假。 二十一日,定書局章程八條,又訓手民四條,委道員洪汝奎經理書局。汝奎,漢陽劉公傳瑩之門人也。 二十七日,核定長江水師未盡專宜及水師補缺章程。 是月,張總愚撚股竄直隸境,擾犯保定、河間、天津各屬境,畿輔戒嚴。丁公寶楨督軍入援,駐固安;左公宗棠督軍追剿,駐天津;李公鴻章駐軍大名;李公鶴年、英翰公,皆引兵防河南北。 二月十七日,劉公長佑過金陵見公。 三月初五日,馳奏擬補長江水師各缺,並續陳未盡事宜十條。奏稱:衡州試辦水師之始,非有舊例可循,屢試屢變,漸推漸廣。今已奏定章程,著為令典,不敢謂立法之盡善而無弊,所願數十年後,督撫提鎮,隨時損益,遇事詳求。翼將材輩出,歷久常新,此則臣等所禱祀以求者也。又折奏總兵張詩日病故,請恤。並准加恩予諡。奉旨予諡「勤武。」 公又奏上年江北冬漕並歸海運,詳議海運章程十條,開單附呈。附片報江北漕糧起運實數。又片奏籌解甘餉分數。又附片奏陸營武職大銜借補小缺,請敕部核議准行。又片奏保總兵王可升、章合才、易致中三員,皆足勝專閫之任。 二十日,作《靈谷龍神祠碑記》。 二十八日,歐陽夫人至署。 四月初一日,江南苦雨,公出詣神祠祈晴。 李公瀚章調任浙江巡撫。初四日,過金陵見公。 初七日,奏結霆營上年在襄陽鬧餉一案,查辦營官哨官,審明定擬。又奏上海鐵廠製造火輪船,及廣東艇船,仍須酌改營制,略仿西洋之法,擬會同丁日昌履勘查閱,再將外海水師章程核議具奏。 二十日,調驗船廠所造八團舢板。 二十四日,由金陵登舟啟行,公子紀澤從。二十六日,至揚州,查運庫。 二十九日,登金山,觀蘇文忠公玉帶,為詩紀之。旋登焦山。 是月,直隸撚匪竄運河以東,分擾及山東東昌、武定各屬境。時河北水漲,官軍因扼運河以困之。 閏四月初一日,公舟泊丹陽。初二日,泊常州。初三日,泊蘇州省城,留五日。初八日,出巡閱李朝斌太湖水師,遂行赴上海。丁公日昌從。途次奉到上諭:「曾國藩著授為武英殿大學士。欽此。」 初十日,行至上海,駐鐵廠,查閱輪船洋炮工程。洋領事官白來尼等來見公。 十四日,會奏撥解直隸軍餉,並匯陳近年協撥陝甘軍餉情形。又奏酌提制錢三十萬串,由輪船解運天津,請照銀價盡抵京餉。附片奏:上海舊存輪船兩號,不能行駛外洋,適有福建華福輪船來滬,即令改調前赴天津,以備巡防之用。 公專奏遵旨派員馳赴合肥,催令劉銘傳銷假,迅赴直隸、山東軍營。並瀝陳:剿撚之師,謀勇以劉銘傳為最,而勞苦疲乏,亦惟銘軍獨甚。念本年畿輔之警,若非去歲先滅任、賴一股,大局不堪設想!懇於寄諭中獎其勳謀而慰其勞苦,則天語一字之褒,勝於臣等函牘萬萬矣。是日,公拜折後,登舟查閱吳淞口、狼山、福山各營。 十五日,由輪船回金陵署。 五月初八日,專折奏謝天恩。附片奏:提督黃翼升、總兵歐陽利見所領水師已赴濟寧。並查看山東河防提督劉松山添募湘勇,飭湖南鹽局撥銀二萬兩,以利遄行。 六月十八日,專折奏江北水災賑濟銀數,造冊報銷。又折奏李鴻裔病狀,請開缺調理。又折奏總兵婁雲慶撤營事竣,請開缺回籍養親。附片奏保總兵譚勝達、王衍慶二員。又折奏採訪忠義第二十九案。附片奏:已故總兵張運桂請祔祀張運蘭專祠。又奏常州殉難紳民史承簡等合族一百二十名,請于郡城建史氏忠節專祠;全椒縣知縣孟煊在任殉難,請建專祠。 是月,劉公銘傳赴直隸,時湘、淮各軍將領萃于三輔,詔都興阿出視師于天津。 七月,彭公玉麟經理長江水師事竣,奏請開兵部侍郎之缺,補行守制。奉旨允之。 官軍會剿撚匪,破平之。張總愚走死直隸。山東肅清。李公鴻章以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劉公銘傳封一等男爵,封疆將領,承恩賞各有差!初十日,奉上諭:「曾國藩籌辦淮軍後路軍火,俾李鴻章等克竟全功,著交部從優議敘。欽此。」 揚州民與天主教堂哄鬥,公委潘司李宗羲、運司李元華、上海道應寶時提案會訊。 二十二日,專折奏前次有密疏一件,未能慎密,自請交部議處。又折奏東西撚股一律肅清,湘、淮各軍亟應趕緊裁撤,以節餉需而蘇民困。謹預籌經費,為撤勇之用。又折奏查明運河水志情形。又折奏查報陣亡、傷亡、病故員弁,匯單請恤。附片奏:河工道員潘鴻燾請恤。又折奏江寧府屬查出熟田,試辦抵征。 二十七日,奉到上諭:「曾國藩著調補直隸總督,兩江總督著馬新貽調補。欽此。」 八月初六日,專折奏謝天恩,一為交部優敘,一為調任直錄。籲懇陛見!附片瀝陳丁憂兩次,均未克在家終制;從公十年,未得一展墳墓。瞻望松楸,難安夢寐。又稱剿撚無功,本疚心之事,而回任以後,不克勤於其職,公事多所廢馳,皆臣抱歉之端!俟到京時,剴切具奏。 十一日,作《江寧昭忠祠碑記》。 十三日,上海船廠造火輪船第一號成,駛至金陵。公登船試行至採石磯,命名曰「恬吉」,取「四海波恬,公務安吉」之意。 批發揚州教堂一案,具諮文呈報總理衙門。 是月,李公鴻章奏凱,撤剿撚官軍,唯留劉銘傳一軍駐劄畿南之張秋鎮。又奏籌款修葺孔林。湘勇劉公松山軍從左公宗棠入奏,剿辦回逆。 九月初二日,奏報恬吉輪船工竣,並陳明上海機器廠籌辦情形。附片奏金陵善後局經用之款,請免造冊報銷。又片奏內江水師糧台委員、船廠委員匯案請獎。 初十日,酌定湖北撤勇一案。 十七日,核定外海水師章程。 丁公日昌至金陵,會議揚州教堂一案。 二十日,馬公新貽到金陵。 二十六日,交卸關防印信。 二十八日,公弟國潢來署,相見甚歡,大被同宿,縱談家鄉瑣事,以為笑樂。又自書箴言六條贈之。 是月,公與漕督、河督會奏滎工漫水漸入洪湖會籌堵禦一折。 十月初五日,具折奏報交卸日期,遵旨會商公事,暫緩啟程。又具折奏請禁止川私行楚,收回淮南引地,以復舊制而整鹺綱。附片奏劉松山一軍由江南協餉,請改道湖北襄陽轉解入秦。並稱:臣交卸之際,應將經手事件略為結束。又折奏原任廣西巡撫鄒鳴鶴在金陵殉節,請從優加恤,並准予諡,以彰忠節。又奏水師營副將柳壽田病故請恤。二十六日、李公鴻章赴湖廣任,過金陵見公。 十一月初三日,專奏湘軍第五案軍需款目造冊報銷一折。奏稱:從前軍營辦理報銷,中外吏胥互相勾結,以為利藪。此次臣嚴飭屬員,認定實用實銷四字,不准設法騰挪,不准曲為彌縫。臣治軍十餘年,所用皆召募之勇,與昔年專用經制弁兵者情形迥異。其有與部例不符之處,請敕部曲為鑒諒,臣初無絲毫意見欲與部臣違抗也。是折奉旨:「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是日,又具折奏酌議江蘇外海內洋裡河水師事宜十四條,請敕下李鴻章、馬新貽、丁日昌各抒所見,妥為核議,並求部臣詳核,不厭駁詰,以期利多弊少。臣不敢因系初議之人,稍涉回護。又折奏江楚用兵太久,武職保舉太多,惟借補小缺一途,可以安置撤遣之將弁。謹將江南近年考試武職章程四條,錄呈御覽。又折奏:江淮等屬。歷年墊應兵差,添設台站,頭緒紛繁,州縣交代,永無結算之期,實有妨於吏治。臣任兩江最久,惟此為經手未完之件,現擬設法清厘,准仿照糧台之例,開單報銷,仍按據金陵未克以前及既克以後年分,分別辦理。附片奏補發湘軍欠餉,歸案報銷。又片奏:臣未交卸之時,兩次接准造辦處來文,俱稱移會兩淮監督。查兩淮只有鹽政,並無監督之官。造辦處系內務府司員,與部院司官體制相同,行文督撫,應用堂官之印。請旨敕下該衙門,嗣後遇有傳辦要件,統歸內務府大臣行文,不宜逕由造辦處移會,以符定制而杜弊端。又片奏報經手事竣,起程北上日期。 初四日,公由金陵登舟啟行。金陵士民焚香酌酒以餞送者,填咽街巷。于時歐陽夫人患亥喘甚劇,公長子紀澤留金陵侍疾。次子紀鳴從行。 初八日,泊揚州。公弟國潢從公於揚州,乃別回湘。 十三日,抵清江浦。 十七日,由清江啟行。江甯將軍魁玉公出都赴任,謁公於途次。 二十日,彭公玉麟從公於郯城境,乃別回南。 三十日,渡黃河,宿齊河縣。丁公寶楨來見公。 十二月初四日,行抵直隸境。公在途次,每日按輿圖稽查山川原委,尤詳考畿輔水利,隨時延訪官紳賢否,證以輿論而密記之。 十三日,入都門,寓東安門外賢良寺。 十四日,昧爽趨朝,見軍機大臣于朝房。召見於養心殿,奏對數十語,賜紫禁城騎馬。退朝,謁恭親王于邸第,及軍機大臣文祥公等。 十五日,遞折奏謝天恩召見,奏對十餘語。 十六日,又召見,奏對語尤詳。移時乃出,時在廷諸臣,想望丰采,退朝之際,千官屬目焉。 十八日,至內閣上任,接見侍讀中書各員。旋至翰林院上任,接見講讀學士以下各員。謁至聖朝及先儒韓文公祠。 十九日,公訪塔忠武公宅,登堂見其母,厚饋之。 二十日,移寓城南法源寺。 二十四日,至內閣,集議通商事宜,凡三日。 二十八日,會奏議複修約事宜一折。 二十九日,遞折奏謝年終恩賞。 「已巳」同治八年,公五十九歲 正月初一日,早朝捧慶賀表,從駕詣長信門行禮。天明皇上升殿受賀,公與朱公鳳標上階展表。太常寺司員宣讀表文畢,公與內廷諸臣,行禮而退。 初二日,始為《無慢室日記》,條記密事。 初五日,公訪倭仁公宅,因偕至內閣。醇郡王與大學士會議奏陳機務六條,公手稿數千字,移時而成。初七日,趨朝奏事。 初九日,至琉璃廠書肆,縱觀書籍。 十五日,趨詣保和殿,侍賜宴潘王。 十六日,賜宴廷臣于乾清宮。內監引人,皇上升座,倭仁公領滿大學士、尚書西向坐,公領漢大學士、尚書東向座。樂三闋,乃宴倭仁公起奉爵御座,皇上遍賜大臣爵,樂三闋,乃出謝恩頒賞珍物。 十七日,具折請訓,又遞折奏略陳直隸應辦事宜,請酌調人才,以資差委,酌撥銀兩,以濟要需。直隸最大之政,在於練兵飭吏,次則河工。請留劉銘傳一軍,長作拱衛之師,再練萬人,使成勁旅,則畿輔不患空虛。民間疾苦,由於積獄太多,差徭太重,屬僚玩上虐民,當以嚴法重懲之。永定、滹沱二河,常為民患,亦宜大加疏浚。請敕下江蘇督撫,每月撥解銀三萬兩,稍資周轉。並開單奏調道員錢鼎銘、陳鼐、知府李興銳、知州游智開、趙烈文、知縣方宗誠、金吳瀾及員外郎陳蘭彬八員召見,奏對數十語,皆疏中事也。退朝謁恭親王邸第。 二十日,出都。 二十一日,巡視永定河堤工。 二十七日,行抵保定府。 二月初二日,接受直隸總督關防、長廬鹽政印信。 初八日,拜發到任接印日期一折。附片奏:試辦永定河工,請敕戶部借撥銀兩,趕修要工。 初九日,送官入文公入都。 十三日,劄飭永定河道及河工委員擇日興工。 十六日,閱直隸選練六軍操演陣法。時直隸營伍疲弱,劉公長佑為總督時,遵部議於綠營弁兵中挑選數千人,酌加練餉。至是已五年矣。 十八日,作清訟事宜一編,為四柱冊,通飭各州縣官,刻期清結積案,以為課程。 二十三日,具折奏查明州縣積潦大窪地畝,分別豁減糧賦。又奏糧台循案報銷一折。 三月初五日,刊發直隸清訟事宜十條,核定限期功過章程十四條。 初九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公來見。 十四日,劉公坤一入都,過保定見公。 直隸臬司張樹聲調山西臬司。新授臬司史念祖,詔公察看。十六日,折奏直隸訟案最多,積壓未辦,臬司張樹聲情形較熟,清厘甫有端緒,請暫留本任;並抄呈清訟事宜十條。又折奏舉劾屬員,以飭吏治。又奏報上年搶修永定等河,用過銀數。 二十八日,丁公日昌入都,過保定見公。 史念祖到省,公派委綜理髮審局。 四月初一日,專折奏報查勘永定河工合龍出省日期。是日啟行。 初六日,驗收河工。 初八日,回署。 十四日,奏報勘工回省日期。又奏直隸採訪節義第三案。 十七日,粵南使臣黎峻等過境見公。 二十日,公子紀澤奉歐陽夫人到署。 二十八日,郭公柏蔭入都,過保定見公。 五月初四日,專折三劉松山軍在陝西宜君、綏德兩處有潰變之案,實因軍士久役思歸所致。該軍剿辦得力,銳氣未減,未可遽議撤遣。 初十日,楊公昌浚入都,過保定見公。 二十一日,具折奏稱:近日內外臣工間奏,多主練兵,不主養勇。當此全境敉平,自不宜留勇隊於近畿,然目前練軍,實無化弱為強之法,當參用東南募勇之意,仍須戶部籌撥的餉,然後營務漸有起色。又折奏永定河工合龍,請開複河員處分。附片奏報提用長廬複價銀兩。以濟河工,並擬酌加歲修領款。 二十二日,李公宗羲入都,過保定見公。 二十三日,永定河複決口。 六月初六日,作《客座示僚屬箴言》四條,定以每日傳見州縣二員。 十一日,奏遵照部議,裁撤長廬總商,以杜把持之弊。又折奏永定河水暴漲,道廳各員搶護新工,竟於他處漫溢,請分別參辦,並自請交部議處。又奏提督朱南桂、譚國泰病故,請恤。奏調瓊州總兵彭楚漢來直隸差委。 是月,作李忠武公、勇毅公神道碑銘二篇。 七月初一日,奏永定河漫口搶堵,未能合龍,擬緩期秋後將浚中泓、疏浚下口二事,認真籌辦。 初四日,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 二十一日,奏酌議直隸、山西、河南三省毗連州縣會哨章程。 二十四日,鄭公敦謹自山西入都,過保定見公。 八月初六日,奏續查屬員,據實舉劾。 二十七日,奏接准部諮再行酌議練軍事宜一折。奏請調南方戰將以練北方新兵,擬于古北口增練千人,提督傅振邦領之;正定府增練千人,總兵譚勝達領之;保定府增練千人,以彭楚漢領之。附片奏:劉銘傳一軍護衛京畿,未可遽撤。該提督開缺回籍,其部將劉盛藻代領其軍,尚能勝任,毋庸另派統領之員。又片奏保道員蔣春元署永定河道。 九月初四日,作《湘鄉昭忠祠碑記》。 初六日,奏採訪節義第四案。 十二日,核定直隸練軍章程。 委知府李興銳查訪長廬鹽務。 二十一日,具折奏試辦永定河挑浚中泓、下口二法核定工程,請停止攤捐,發給現銀,使廳汛無所藉口,以作兵弁夫役之氣。附片請撥長廬運庫銀兩,以濟河工之用。 二十三日,作《唐確慎公墓誌銘》。 十月初八日,作《羅忠節公神道碑》。 初十日,公啟行出省勘河工。 十二日,抵固安,巡視工程,驗收合龍。 十三日,奏報勘工出省日期,並報循河勘驗下口。 十七日,登舟順流而下,至天津府查勘鹽政,校閱洋槍洋炮隊。 二十日,由天津啟行;二十三日,回署。 十一月初一日,奏酌議長廬鹽政十條。又折奏查明州縣災歉情形,分別蠲緩,以紓民力。大、順、廣一帶尤苦旱,恐須預籌賑濟。附片奏查工回省日期。又奏採訪節義第五案。 十九日,具折奏廬綱憊累日甚,宜減輕成本,以蘇商困而保頹綱酌議五條。又折奏永定河漫口合龍暨疏浚中泓下口,均屬穩固,深通,請開複河員處分。又具折奏遵旨察看臬司史念祖,請酌調刑名稍簡之省分,乃為相宜。 是月,作《王考星岡府君墓表》。 十二月十四日,奏銘軍將領劉克仁、劉盛瑺病故,請恤。 二十四日,奏查明畿南各屬災歉較重,擬於來春以貸為賑,請于天津存儲項下撥製錢十萬串,解至大名。預備散放。附片奏:升任臬司錢鼎銘請暫留大名道任,督辦賑貸。又折奏滹沱河改道北流,已閱兩年,亟應設法修治,謹陳大概情形,請敕部核議。 是歲,公壹意清厘獄訟,遇重大之案,則親自鞠訊,每月數次。統計專折奏結重案及京控發交之件,前後凡五十餘疏,不能悉紀。 公自到任以後,定以每日分時清厘案牘、接見賓僚、吟覽經史詩古文,以為日課。每月以暇時為文一二篇,計成碑、銘、序、記、之屬幾十餘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