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陽明 > 傳習錄 | 上頁 下頁
陸澄錄(7)


  六一

  問:「身之主為心,心之靈明是知,知之發動是意,意之所著為物,是如此否?」

  先生曰:「亦是」。

  六二

  「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言語無序,亦足以見心之不存。」

  六三

  尚謙問孟子之「不動心」與告子異。

  先生曰:「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動;孟子卻是集義到自然不動」。

  又曰:「心之本體,原自不動。心之本體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動,理元不動。集義是複其心之本體」。

  六四

  「萬象森然時,亦沖漠無朕;沖漠無朕,即萬象森然。沖漠無朕者,『一』之父;萬象森然者,『精』之母。『一』中有『精』,『精』中有『一』。」

  「心外無物。如吾心發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

  六五

  先生曰:「今為吾所謂格物之學者,尚多流於口耳。況為口耳之學者,能反於此乎?天理人欲,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治,方日漸有見。如今一說話之間,雖口講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間,已有多少私欲!蓋有竊發而不知者,雖用力察之尚不易見,況徒口講而可得盡知乎?今只管講天理來頓放著不循,講人欲來頓放著不去,豈格物致知之學?後世之學,其極至只做得個『義襲而取』的功夫」。

  六六

  問格物。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也」。

  問:「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後志定」。

  曰:「然」。

  六七

  問:「格物于動處用功否?」

  先生曰:「格物無間動靜,靜亦物也。孟子謂『必有事焉』,是動靜皆有事」。

  六八

  「功夫難處,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誠意之事。意既誠,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功夫亦各有用力處。修身是已發邊,正心是未發邊。心正則中,身修則和。」

  六九

  「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個『明明德』,雖『親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盡處。」

  七十

  「只說『明明德』而不說『親民』,便似老、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