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庫書樓記


  光宣之間,我中國新出之史料凡四:一曰殷虛之甲骨,二曰漢晉之簡牘,三曰六朝及有唐之卷軸,而內閣大庫之元明及國朝文書實居其四。顧殷虛甲骨,當其初出世,已視為骨董之一,土人仍歲所掘,率得善價以去,幸無毀棄者。而西垂簡牘、卷軸,外人至不遠數萬里,曆寒暑、冒艱險以出之,其保藏之法尤備。獨內閣文書,除宋元刊寫本書籍入京師圖書館外,其餘十三年之間,幾毀者再,而卒獲全者,雖曰人事,蓋亦有天意焉。案內閣典籍廳大庫,為大樓六間,其中書籍居十之三,案卷居十之七。其書多明文淵閣之遺,其案卷則有列朝之朱諭、敕諭,內外臣工之黃本、題本、奏本,外藩屬國之表章,曆科殿試之大卷,其他三百年間檔冊、文移,往往而在,而元明遺物亦間出其中。

  蓋今之內閣,自明永樂至於國朝雍正,曆兩朝十有五帝,實為萬幾百度從出之地。雍、乾以後,政務移於軍機處,而內閣尚受其成事,凡政府所奉之朱諭,臣工所繳之敕書、批摺,胥奉儲于此,蓋兼宋時宮中之龍圖、天章諸閣,省中之制敕庫、班簿房而一之。然三百年來,除舍人、省吏循例編目外,學士、大夫罕有窺其美富者。宣統元年,大庫屋壞,有事繕完,乃暫移于文華殿之兩廡。地隘不

  足容!其露積庫垣內者尚半,外廷始稍稍知之。時南皮張文襄公方以大學士、軍機大臣管學部事,奏請以閣中所藏四朝書籍設學部京師圖書館。其案卷,則閣議概以舊檔無用,奏請焚毀,已得俞旨矣。適上虞羅叔言參事以學部屬官赴內閣參與交割事,見庫垣中文籍山積,皆奏准焚毀之物,偶抽一束觀之,則管制府幹貞督漕時奏摺,又取觀他束,則文成公阿桂征金川時所奏,皆當時歲終繳進之本,排比月日,具有次第。乃亟請于文襄,罷焚毀之舉,而以其物歸學部,藏諸國子監之南學,其曆科殿試卷則藏諸學部大堂之後樓。辛、壬以後,學部後樓及南學之藏又移於午門樓上所謂歷史博物館者。越十年,館中資費絀,無以給升鬥,乃斥其所藏四分之三,以售諸故紙商,其數以麻袋計者九千,以斤計者十有五萬,得銀幣四千圓,時辛酉冬日也。

  壬戌二月,參事以事至京師,於市肆見洪文襄揭帖及高麗國王貢物表,識為大庫物,因蹤跡之,得諸某紙鋪,則庫藏具在,將毀之以造俗所謂還魂紙者,已載數車赴西山矣。亟三倍其值價之,稱貸京津間,得銀萬三千圓,遂以易之。於是此九千袋、十五萬斤之文書卒歸於參事。參事將築庫書樓以儲之,而屬餘為之記。餘謂此書瀕毀者再,而參事再存之,其事不可謂不偶,然固非參事能存之也,國朝祖宗聖德神功之懿、典章制度、聲名文物之盛,先正訏謨遠猷之富,與夫元明以來史事之至賾、至隱,固萬萬無亡理。天特假手于參事以存之耳。然非篤于好古如參事者,又烏足以與於斯役也。參事夙以收藏雄海內,其天津之嘉樂裡第,有殷時甲骨數萬枚,古器物數千品、魏晉以降碑誌數十石、金石拓本及經籍各數萬種,實三古文化學術之淵藪。

  今者又得此大庫之書,宸翰之樓、大雲之庫與斯樓鼎峙北海濱。世有張茂,先必將見有慶雲休氣發於漢津、箕斗之間,而三垣十二次無不浴其光景者,何其禕歟!雖然,參事固不徒以收藏名家者也,其于所得之殷虛文字,固已編之、印之、考之、釋之,其他若「流沙墜簡」、若「鳴沙石室古佚書」等,凡數十種,先後繼出,傳古之功,求之古今人,未見其比。今茲所得,又將以十年之力檢校、編錄,而擇其尤重要者次第印行。其事誠至艱且巨,然以前事征之,余信參事之必能辦此也。其諸山川重秀、天地再清,舉斯樓之藏,還之天府,以備石室、金匱之儲,至千萬世傳之無窮,余又信參事之必有樂乎此也。然則斯書之歸參事,蓋猶非參事之志歟?

  壬戌七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