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高昌甯朔將軍麹斌造寺碑跋


  高昌甯朔將軍麹斌《造寺記》,新出土魯番,為考高昌麹氏事者第一史料,既詳見於上虞羅叔言參事跋矣。碑陰高昌王麹寶茂結銜中,有「希□寺多浮跌無亥希利發」十一字;高昌令尹麹乾固結銜中,有「多波鍮屯發」五字,皆蕃夷語。參事疑為高昌尊號以施之國中者。餘謂此皆突厥官號也。《周書·突厥傳》言突厥「有葉護,次沒,次特勒,次俟利發,次屯吐發」(《隋書·突厥傳》文同)。此「希利發」即「俟利發」,「鍮屯發」即「吐屯發」。自突厥崛起,高昌常為所役屬,故其君相皆受突厥官號。《唐書·突厥傳》謂統葉護可汗「徙庭石國之千泉,遂霸西域諸國,悉授以頡利發」。案「頡利發」,即「俟利發」。《舊唐書·突厥傳》其大官有屈律囁,次阿波,次頡利發,次吐屯,次俟斤。」「頡利發班」次亞當《周》、《隋》二《書》之「俟利發」,蓋一語之異譯。《新書》載突厥官有「俟利發」,又有「頡利發」,蓋失之。征之此碑,則突厥先世已用此制,不自西突厥始。

  故唐初諸外國酋長,多稱「頡利發」或「俟利發」。如回紇首領,稱「活頡利發菩薩」及「胡祿俟利發吐迷度」,拔野古首領,稱「大俟利發屈利失」;僕骨首領,稱「娑匐俟利發歌濫拔延同羅首領,稱「俟利發時健囁渾首領,稱「俟利發阿貪支大俟利發渾汪,黯戛斯首領,稱「俟利發失缽屈阿棧」。即龜茲王訶黎伐失畢,「訶黎伐」亦「俟利發」或「頡利發」之音變也。凡此諸王或首領皆有「俟利發」或「頡利發」號,蓋突厥於其所屬之國,皆授其王或首領以己國官職。故唐滅東、西突厥,即於其故地及屬國置羈縻州,並命其王為都督、刺史,蓋即用突厥舊制也。然「俟利發」一語,疑本出蠕螺。突厥主稱「可汗」,後稱「可賀敦」,皆襲蠕蠕舊號,「俟利發」亦然。《魏書·蠕蠕傳)阿那瑰族兄有「俟力發示發」,從父兄有「俟力發婆羅門」。突厥後起,故沿以為官號。其上冠以「希□寺多浮跌無亥」八字者,則官號上所加之美稱,如「某某可汗」、「某某可敦」之類。

  日本大谷伯爵藏高昌延昌冊年所寫《大品般若經》,其跋尾高昌王結銜為「使持節(缺)跋彌磑伊離地(缺四、五字)陁豆(缺三、四字)利發」。「伊離」即「伊利」,「陁豆」即即,達頭」之異譯,皆突厥可汗之美名也。北方種族,於君長名稱上,率加以美名。唐代諸帝之有尊號,亦當為對外族而設也。「鍮屯發」,高昌所寫《大品般若經》徑作「吐屯發」,則本監察之義。《唐書·突厥傳》統葉護可汗悉授西域諸國以頡利發,而命一吐屯監統以督賦入。」是「吐屯」本監統之官。《太平廣記》(二百五十)引《唐禦史台記》,謂「突厥謂禦史為『吐屯』」。是「吐屯」職掌與唐禦史略同,禦史亦以監察為職者也。

  惟唐時突厥命其國人為吐屯,以監統屬國;此則以高昌國相為之。其上所冠「多波」二字,亦美名也。至此碑立於麹寶茂建昌元年,碑中所雲「與突厥同盟結婚」,蓋猶其先世事,其後二國世為婚姻。《隋書·高昌傳》言「鞠伯雅大母,本突厥可汗女,慈恩《三藏法師傳》言「西突厥葉護可汗長子咀度設,是高昌王麹文泰妹婿」,蓋終高昌之亡,常附庸於突厥。《隋書》稱其「臣屬鐵勒」,蓋屬一時之事矣。

  己未九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