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
西胡考 |
|
漢人謂西域諸國為西胡,本對匈奴與東胡言之。《海外東經》雲,「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又雲:「昆侖山在西胡西。」白玉山及昆侖山,即今之喀喇昆侖。是前漢人謂蔥嶺以東之國曰西胡也。(《山海經》此篇中多漢郡縣名,是漢人所附益。然在建平元年,劉歆所進十三篇中,是猶出前漢人手也。)《說文解字·玉部》:「□,石之有光者,璧□也,出西胡中。」又邑部:「鄯善,西胡國也。」又《糸部》:「𦇧,西胡毳布也。」鄯善在蔥嶺東。毳布,蔥嶺東西皆產之。璧□則專出蔥嶺以西月氏、罽賓、大秦諸國。是後漢人於蔥嶺東西諸國,皆謂之西胡也。魏晉六朝猶襲此名。《後漢書·西域傳贊》雲:「逖矣西胡,天之奧區。」宋雲《行記》雲:「鄯善城主,是吐谷渾第二息,甯西將軍,統部落三千以禦西胡。」又雲:「惠生在烏場國二年。西胡風俗,大同小異,不能具錄。」是南北朝人亦並謂蔥嶺東西諸國為西胡也。西胡亦單呼為胡。《漢書·西域傳》:「西夜與胡,異其種類,氐羌行國,逐水草往來。」是其所謂胡,乃指西域城郭諸國,非謂遊牧之匈奴。後漢以降,匈奴浸微,西域諸國,遂專是號。羅布泊畔所出之魏晉間木簡,所雲胡浮窟、胡犁支者,皆西域人名。而鄯善、龜茲所產鐵,謂之胡鐵,所作臿頭金,謂之胡臿金。 又魏晉以來,凡草木之名冠以胡字者,其實皆西域物也。六朝以後,史傳釋典所用胡字,皆不以之斥北狄而以之斥西戎。釋道宣《釋迦方志》所謂「此土」,又指西蕃,例為胡國者也。隋僧彥琮始分別胡梵,(《續高僧傳》一。)唐人皆祖其說。(道宣《釋迦方志》、智廣《悉曇字記》、慧琳《一切經音義》皆然。)然除印度外,凡西域諸國皆謂之胡。玄奘《大唐西域記》,又由其文字分胡為三種,其於蔥嶺以東諸國,但雲文字語言取則印度而已,不別為之立名。至蔥嶺以西,分為二種,一曰窣利,「自素葉水城以西至羯霜那,(火國。)地名窣利,人亦謂焉。文字語言,即隨稱矣。字源簡略,本二十餘言,轉而相生,其流浸廣。粗有書記,豎讀其文,遞相傳授,師資無替」。二日睹貨邏,此鐵門以南雪山以北之地,分為二十七國,「語言去就,稍異諸國,字源二十五言,轉而相生,用之備物。書以橫讀,自左而右,文記浸多,逾廣窣利」。此外如梵衍那、迦畢試、屍棄尼、商彌等國,皆雲文字同睹貨邏國,語言稍異,則亦睹貨邏之一支。案奘師此言,蓋本印度舊說。《大智度論》(二十五)謂:「敝生處者,安陀羅、舍婆羅、(原注裸國也。)兜佉羅、(原注小月氏。)修利、安息、大秦等。」考安陀羅即《西域記》之案達羅國,與裸國俱在印度之南。安息、大秦在印度之西,則兜佉羅、修利當在印度之北。兜佉羅即睹貨羅,修利即窣利,審矣。唐僧利言「梵語雜名」。胡之梵言,形為SuLi,聲曰蘇哩,蘇哩亦即窣利。但利言專以蘇哩為胡,玄奘則但以窣利為胡之一種,故又雲「自黑嶺以來並為胡俗」。則蔥嶺東西與媯水南北,雖非窣利,仍是胡國。慧超《行記》與慧琳《西域記音義》所說略同。 道宣《釋迦方志》並謂:「雪山以西至於西海,名寶主也。偏饒異珍而輕禮重貨,是為胡國。」則波斯、大秦亦入其中。故西域諸國,自六朝人言之,則梵亦為胡;自唐人言之,則除梵皆胡。斷可識矣。是故以形貌言,則《漢書》言「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北史》言「自高昌以西,諸國人等皆深目高鼻」,又言「康國人深目高鼻多須髯」,顏師古《漢書注》言「烏孫人青眼赤須」。《西域記》及《唐書》皆言疏勒護蜜人並碧瞳,均與波斯、大秦人相似。以言語言,則《漢書》言「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又近日西人于新疆南北路發見三種古文字,一粟特語,二睹貨邏語,三東伊蘭語。睹貨邏語與玄奘所稱名同,粟特當玄奘之所謂窣利,東伊蘭語則當其所謂蔥嶺以東諸國語也。三者皆屬阿利安語系,與印度、波斯、大秦語族類相同,而粟特語與東伊蘭語,尤與波斯語近。以風俗言,則《漢書》言「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人善賈市,爭分銖,貴女子」;《西域記》言「寶主之鄉,無禮義,重財賄,短制左衽,斷發長髭,有城郭之居,務貨殖之利」;又言「黑嶺以來莫非胡俗,大率土著,建城郭,務田畜,性重財賄,俗輕仁義,嫁娶無禮,尊卑無次,婦言是用,男位居下,吉乃素服,凶則皂衣」。亦與大秦、波斯俗尚略同。是故言乎稱號,則同被胡名,言乎形貌、言語風俗,則雖有小異,無害大同。於是此種胡人種族之疑問起,即此種胡人果從東方往,抑從西方來之疑問是也。 自來西域之地,凡征伐者自東往,貿易者自西來,此事實也。太古之事不可知,若有史以來,侵入西域者,惟古之希臘、大食,近世之俄羅斯,來自西土。其餘若烏孫之徙,塞種之徙,大夏之徙,大月氏之徙,匈奴之徙,嚈噠之徙,九姓昭武之徙,突厥之徙,回鶻之徙,蒙古之徙,莫不自東而西。即如玄奘所稱窣利、睹貨邏二種,亦有西徙之跡。玄奘謂:「自素葉水城以西至羯霜那,地名窣利。」是窣利之地,東盡康居故境,西盡九姓昭武之地。諸國之中,康為宗國。《北史》謂:「康本康居之後。」又謂:「其王本月氏人,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遂有國。支庶各分王,故康國左右諸國,並以昭武為姓。」其稱九姓昭武,亦如三姓葛祿、九姓回鶻、十姓突厥、卅姓突厥、卌姓拔悉蜜,為北方遊牧人種之名稱。是窣利之人,本出東方,文字豎讀,尤近漢法。至睹貨邏,則西徙之跡尤歷歷可指。考睹貨邏之名,源出大夏。(嘉興沈乙庵先生並西人馬括德等並創是說。)大夏本東方古國,《逸周書·王會解》雲:「禺氏騊駼,大夏茲白牛,犬戎、文馬。」又伊尹獻令雲:「正北空桐、大夏。」空桐與禺氏、(即月氏。)大戎,皆在近塞,則大夏一國,明非遠夷。 《史記·封禪書》雲:「齊桓公西伐大夏,涉流沙。」此本《管子》佚文。《呂氏春秋·古樂篇》:「伶倫自大夏之西,乃至阮隃之陰。」《漢書·律曆志》、《說苑·修文篇》、《風俗通·音聲篇》同紀此事,阮隃皆作昆侖。昆之為阮,聲之近;(《說文·峊部》:「阮讀若昆。」)侖之為隃,字之誤也。綜此二說,則大夏當在流沙之內,昆侖之東,較周初王會時已稍西徙。《穆天子傳》雲:「自宗周瀍水以西,至於河宗之邦,陽紆之山,三千又四百里。自陽紆西至於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於珠餘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至於舂山珠澤昆侖之邱,七百里。」是西夏氏西距昆侖二千又二百里,與《管子》、《呂覽》所記大夏地望正合。惟《海外東經》雲:「國在流沙外者,大夏、豎沙、居繇、月支之國。」又雲:「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與周秦間故書不合。此出漢通西域後所附益,非其本文矣。《大唐西域記》(十二。)雲:于闐國尼壤城東「四百餘裡,至睹貨邏故國。國久空曠,城皆荒蕪」。 案:于闐國姓,實為尉遲,而畫家之尉遲乙僧,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雲於闐人,朱景元《唐朝名畫錄》雲吐火羅人,二者皆唐人所記。是于闐與吐火羅本同族,亦吐火羅人曾居於闐之證。又今和闐以東大沙磧,《唐書》謂之圖倫磧,(《唐書·西域吐谷渾傳》「李靖等軍且末之西,伏允走圖倫磧,將托於闐。」是圖倫磧在且末於闐間。)今謂之塔哈爾馬幹磧,皆睹貨邏磧之訛變。是睹貨邏故國在且末於闐間,與周秦間書所記大夏地位,若合符節。《唐書·西域傳》雲:「大夏即吐火羅。」其言信矣。大夏之國,自西逾蔥嶺後,即以音行,除《史記》、《漢書》尚仍其故號外,《後漢書》謂之兜勒,(《和帝紀》及《西域傳》序。)六朝譯經者謂之兜佉勒、(《婆沙論》卷九,世尊極知兜佉勒語勝生兜佉勒中者。)兜佉羅,(《大智度論》卷二十五,見上。)《魏書》謂之吐呼羅,《隋書》以下謂之吐火羅,《西域記》謂之睹貨邏,皆大夏之對音。其徙蔥嶺以西,蓋秦漢間之事。希臘地理學家斯德拉僕所著書,記西曆紀元前百五十年時,睹貨邏等四蠻族,侵入希臘人所建之拔底延王國。是大夏之入媯水流域,前乎大月氏者僅二十年。故大夏居媯水南,而大月氏居其北,此其侵略先後之次序也。此事,中國、印度、希臘古籍全相符合,則睹貨邏一族,與月氏同出東方,可斷言矣。窣利、睹貨邏既同出東方,則其同語系之種族,若印度,若波斯,若大秦,當無一不出自東方。特其遷徙,當遠在有史以前。此前說之結論必歸於是,又與民族西徙之事實相符合也。雖然,侵略者自東往,貿易者自西來,二者皆史實也。凡西徙之種族,於其所征服之國,不過得其政權及兵權,而自成統治者之一級,其時人民之生活仍如故也。 慧超《行傳》于西域諸國,屢言「土人是胡,王是突厥」,或言「土人是胡,王及兵馬並是突厥」。凡東方民族侵入西域者,殆無不然;且西域人民,以國居東西之沖,數被侵略,亦遂專心職業,不復措意政治之事。是故希臘來則臣希臘,大夏、月氏來則臣大夏、月氏,嚈噠來則臣嚈噠,九姓昭武來則臣九姓昭武,突厥來則臣突厥,大食來則臣大食。雖屢易其主,而人民之營其生活也如故。當時統治者與被治者間,言語風俗,固自不同,而統治一級,人數較少,或武力雖優而文化較劣,狎居既久,往往與被治者相融合。故此土之言語風俗,非統治者之言語風俗,實被治者之言語風俗也。世或以統治者之名呼其種族及言語,如大月氏人、睹貨邏語之類,蓋非盡當。考古書所載,此土人民,本與波斯、大秦同是一族。《漢書》言:「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善賈市,爭分銖,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是其形貌、言語、風俗本同西方。自漢訖唐,蟬嫣未變。 《北史》言:「康國人善商賈」,「粟特人多詣涼土販貨」,「大月氏人商販京師。」《唐書》言:「康國人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國,利所在,無不至。」玄奘、慧超所記胡俗,無不同貫。又《西域》記于素葉水城及怛羅斯城,皆雲「各國商胡雜居」,於颯秣建及迦畢試國,雲「異方奇貨皆聚此國」。是大食未興以前,東西貿易,悉在此種胡人之手。故自漢以來,人民頗複東向。 《北史言》:「高昌以西諸國人等,皆深目高鼻。」是漢時此族,以大宛為東界者,至南北朝已越蔥嶺,而以高昌為其東界。雖此種人民,或于有史以前本居東土,然于有史以後,自西徂東,亦為事實。故高昌以西,語言文字與波斯、大秦同屬一系,漢魏以來,總呼為胡,深合事理。然則論西胡之事,當分別統治者與被治者二級觀之,否則鮮不窒閡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