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敦煌漢簡跋十三☆


  縣承塞亭各謹候,北塞燧即舉表皆和,盡南端亭。以劄署,表到曰時。(第一簡)

  七月乙丑日出二幹時,表一通至。其夜食時,苣火一通從東方來。杜充見。(第二簡)

  右二簡皆記舉烽之事。「承塞亭」者,亭之最近塞者也。漢敦煌北塞,自西而東,所有亭燧皆沿塞上置之。此簡乃雲「承塞亭」及「南端亭」者,蓋非塞上各亭燧,而謂自塞上南至郡治之亭燧也。漢制:內地十裡一亭。其當孔道者,即為傳烽之所矣。表,即《說文》所謂「喪燧,候表也」。然不雲「舉養」而雲「舉表」者,意漢時塞上告警,逶、燧之外,尚有不然之賽。晉灼《漢書音義》雲:「烽,如覆米箕縣著桔槔頭,有寇則舉之。」但言舉而不言然。蓋渾言之,則烽、表為一物;析言之,則然而舉之謂之烽,不然而舉之謂之表。夜則舉烽,晝則舉表。烽台五丈,上著烽幹,舉之足以代燔燧矣。《墨子·號令》篇之「垂」,與《雜守篇》之「烽」,實皆謂是物也。

  《號令篇》雲:「望見寇,舉一垂(孫氏詒讓《間詁》以「垂」為「表」字之偽,是也入境,舉二垂;狎郭,舉三垂;入郭,舉四垂;狎城,舉五垂。夜以火,亦如此。」《雜守篇》雲望見寇,舉一烽,入境,舉二烽;射妻,舉三烽;郭會,舉四烽;城會,舉五烽。夜以火,如此數。」或雲垂,或雲烽,又別烽與火為二物,明烽即表也。「表到」、「表至」者,謂見表之時。「苣」者,「炬」之本字。《說文》苣,束葦燒也。」「一通」者,古者傳烽以多少為識,如《墨子·號令》、《雜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敵之遠近者也。唐《兵部烽式》(《白氏六帖》引。則雲:「寇賊不滿五百,放烽一炬;得蕃界事宜,知欲南入,放二炬,蕃賊五百騎以上,放三炬,千人,放四炬;余寇萬人,亦四炬。」《御覽》引《李衛公兵法》,語亦略同。此以烽之多少,示敵之多寡者也。

  惟李筌《太白陰經》及《通典》則雲:「每晨及夜半,安、舉一火;聞警,因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見敵,燒柴籠。」則又以一火為報平安之烽。漢人舉烽,不知用何法。然沙氏書中別錄一簡釋文(原簡沙書未印)雲:「六月丁巳,丁亥第二百一十,苣火一通從東方來。」所謂「丁亥第二百一十」者,蓋謂自丁亥歲首至六月丁巳所見之烽數。一百七八十日間,而烽火之數至二百一十,恐漢時每夜亦有報平安之烽,如李、杜二書所雲也。此簡出玉門大煎都候官所治淩胡燧,「苣火一通從東方來」,則來自玉門方面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