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國維 > 王國維文存 | 上頁 下頁
書郭注《方言》後三☆


  《方言》一書,經戴東原、盧抱經、劉瑞臨三先生校訂!又段懋堂先生《說文注》、王懷祖先生《廣雅疏證》亦時訂其i化鐘。丙辰冬,餘讀《方言》,複取諸古書,用戴氏《疏證》例校之,即書于戴本上。戊午冬,複檢前校,見有足訂正本文及注者,得十六事。聊書於後。其本文之顯然誤者,如卷一慎、濟、愁、溼桓,憂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溼,。」注溼者,失意、潛沮之名。」案《原本玉篇》、《荀子·修身篇》注,均引「溼」作「濕」。《玉篇》又引注「潛沮作,慘怛1。「濕」,古人皆讀他合反。今人於「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時,猶皆讀之如他合反之「濕」。以此一音,表彼四義,當是秦、晉舊語。自以作「濕」為長。卷三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間曰,膠,。自關而東西或曰,譎%或曰,膠,。」案《原本玉篇》、《爾雅序》、《釋文》、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慧琳《音義》卷六、卷七、卷三十八並引「謬,詐也」。疑「膠」乃「謬」之偽。《說文》譎」字注益梁曰,謬,。欺天下曰,譎V,即本之《方言》。「益、梁」即所謂「涼州西南之間」,「天下」所謂「自關而東西」也。是《方言》本作「涼州西南之間曰,謬,。」又《原本玉篇》引「自關而引東西或曰,謬,。」是末「膠」字亦本作「謬」。《廣雅》「謬、詐、膠,欺也」,上三字與《方言》次序同,當本之《方言》。「膠」字或取諸他書,或後人據偽本《方言》羼人也。卷六台既,失也。宋、魯之間曰,台,。既、隱、據,定也。」今本分二節,上十字為一節,下五字為一節。案《廣雅》「隱、據,定也。」無「既」字。是張稚讓讀「宋、魯之間曰台、既」為句,義較今本分節為長。又「紕、繹、督、雉,理也。秦、晉之間曰,紕,。凡物曰,督之,,絲曰,繹之,。」《原本玉篇》引「紕,理也。秦、晉之間曰,雉,。宋、鄭曰,紕1。是今本奪「曰雉宋鄭」四字。於是宋、鄭語誤為秦、晉語。而「雉」之為何語.亦不可知矣。又「撊、剿.續也。秦、晉續折謂之,撋繩索謂之,剿,。擘.楚謂之,紉,」。今本自「擘」以下五字自為一節。案《原本玉篇》引「集J.續也.楚謂之,紉,」。洪興祖《楚辭補注》亦引「續.楚謂之,紉1。是此二節本是一節,又衍「擘」字。王逸《楚辭注》紉,索也。」正本之《方言》。郭注雲:「今亦以線貫針為,紉?,義亦與「擘」無涉,而與「續」及「繩索」之義相近。今本蓋誤。卷十三:「扶,護也。」注:「扶挾將護。」案《原本玉篇》引「扶,護也。郭璞曰:「挾持,護之也,。」玄應《音義》卷一、卷十並引「挾,護也」。《廣雅》語同。是本文「扶」當作「挾」,涉注「扶」字而偽。又無升謂之,習鬥,。」戴雲:「無升,二字應有訛舛。」案《淮南·齊俗訓》「炮格生乎熱升」,《北堂書鈔》一三五、《太平御覽》七一二並引「熱升」作「熱鬥」。說者以為「尉鬥」。漢尉鬥之狀,與刁鬥同。今傳世漢器.其銘皆作「鑣鬥」。「無升」、「熱升」、「鑣鬥」.字形皆相近.當雲「樵鬥謂之,刁鬥猶《爾雅》雲「荏菽謂之,戎菽,矣」(「荏」、「戎」、「樵」、「刁」.音均相近)。又「鉺謂之,糕,,《御覽》八百六十引作「鉺謂之,餻,」.下有注「音恙」二字。《原本玉篇·食部》「餻.餘障反」引《方言》「餌謂之,饈,。」《廣韻》四十七:「漾、餌也。」《集韻》則雲恙.《方言》:餌也。」又《原本玉篇·食部》無「餻」字,大廣益會本始有之。是六朝尚無餻字。《廣雅》之「糕」字亦本作「饈與《方言》同.均後世所追改也。此皆本文之偽舛也。至注文亦有當訂正者。卷一「慧.秦謂之,謾,注」「言謾沱。音沲(二字疑衍)。大和反。謾.莫錢又亡山反。」案《原本玉篇》引「秦、晉謂慧為,謾郭璞曰:「言佗謾也。是舊本作「沱謾」,故先音「詫」,後音「謾」。《楚辭》惜往日或沱謾。」而不疑其證也。又「烈、枬,餘也」注:「謂烈餘也。」戴雲:「,烈餘,當作,遺餘,。」盧本從之。案《原本玉篇》引注作「謂殘餘也」。慧琳《音義》卷六十七引「蘖(即「枬」字),謂,殘餘,也」。韋昭《齊語》注亦雲裂,殘也。」是注「烈餘」當作「殘餘」。戴改「遺餘」,非也。卷二「揄、鋪、艦、輕、帔、縷、葉、輸,毳也」注音脆。皆謂物之行蔽也。」《集韻》十「虞」引注同戴本,改「行蔽」作「杆蔽」,盧本從之。案《原本玉篇》引注作「謂物之行敝者也」。是今本「蔽」字乃「敝」之訛。《周禮·司市》注雲:「害,害於民,謂物行沽者。」「沽」之言「苦」,不攻致也。「行敝」猶「行沽」矣。今人猶呼貨物之次劣者為「行貨」,與「毳」義正合。下注言「今名短度絹為葉輸」。絹之短度者,正物之行敝者也。卷九「車枸萎,或謂之,隆屈1。注:「尾屈。」盧據宋本改為「屈尾」(今傳世李文授本作「尾屈」)。然「尾屈」二字是音,非義。高誘《淮南·原道訓》注:屈讀,秋雞無尾屈,之,屈,。」是「尾屈」二字乃漢魏以來成語。故景純取以為音,改為「屈尾」者非也。又「箭,其三鐮長尺六者,謂之長,飛虻1。注:「此謂今射箭也。」又「內者,謂之,平題注:「今戲射箭。」案慧琳《音義》卷四十五引注雲三鐮,今笛射箭也。平題,今戲射箭也。」是戲射與笛射相對為文。《御覽》三百四十九引《開元文字》亦有此二語。蓋即本《方言》注。《大唐六典·兵部》「員外郎」職:「凡應舉之人有謀略、才藝,平射、筒射。」

  《唐韻》十一「沒腋」字注雲:「笛射。」(《廣韻》同)是古弩射之外,別有笛射。矢長尺六,較諸矢為短,蓋如後世袖箭矣。今注奪「笛」字。卷十「翥,舉也」。注:「謂,軒翥,也。」案《廣雅》卷一:「翥,舉也。曹憲《音》曰:《方言》為,署,音。」又卷三:翥,飛也。曹曰:《方言》音,曙,。」是注謂「軒翥也」下舊有「音署」或「音曙」二字,今本奪。又泌、擾,推也。」秘下有「撞泌」二字注。戴改為「神祕」,盧改為「攩泌」。案《文選·西京賦》:「徒搏之所撞」是「祕」乃「撞祕」之偽。「棰」、「撞」一字也。卷十二:「抒、慮,解也。」「抒」下有「抒井」二字注。戴改「抒」為「抒」,盧複改「抒井」為「抒渫」。案《說文》「糨」字注雲:「量物之是古有「抒井」語,「井」字不誤,盧改非是。此注文及後世改字之當訂正者也。校本雖戢孴叢雜,然可紀者止此,書之以諗世之讀是書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