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外物(1)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 同於一死,不救其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已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則然, 同而相害。 金與火相守則流。 異而相鑠。 陰陽錯行,則天地大 , 音該,又音駭,束縛不平也。不相當則怒,天地不能平之。 於是乎有雷有霆,木中有火,乃焚大槐。 槐者東方之木,老而生火,謂自生而自賊也。 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 蜳不得成, 蜳音陳惇,蟲行不安定貌。蜳亦音允。 心若縣於天地之間, 既不相得,又不能避,則心旌飛越,激以相困。 慰暋沈屯, 慰同熨,鬱也。暋,悶也。沈,伏也。屯,險也。四字狀心之懷毒怨。 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 天下皆不平之氣。 月固不勝火,於是乎有 然而道盡。 評曰:火發而奪月之光,眾人之怒一生,而道已奪矣。皆取必外物之咎。 音頹,頹通。道盡,謂所受以生之道,於是乎亡。

  〔解曰〕 外物不可必,而人之大患,恒在於取必於物。故逢比死而不能救桀紂之亡,無益而止以自喪耳。己有知而必不知者之知,己有能而必不能者之能。夫既不知不能矣,而尚可必乎!有不知,有不能,不自怙以受人忠孝之忱者,惟聖人為然,而以望之昏昏陷溺之人乎!不知不能者,既不能受,反愧以相忮。兩論相持,木之摩木也;兩異相值,火之流金也;得失繆爭,雷霆之激也;皆鬱火狂發也。豈徒無道者之燎原不可邇哉!忠而阻,孝而毀,則怨毒且自生於心,而火即還以自焚。傺侘無聊,心魂飄散,此屈原之所以自沉而不自解也。則己與物無非火矣。火之發也微,而月之明以奪。雖有自然常明之體,無能勝矣;則道窮而忠孝之心亦不得成,而拂于其初。惟不取必於物者,火不生而月不掩明,保己而樂物之通,以游於天下,道無不裕矣。

  月固不勝火,義止於此。而釋莊者每立謬解,或至淫於丹灶之術,不恤立言之意,截斷一語,穿鑿以立邪說,用文己之妖妄,此後世之通病,於此辨之。

  莊周家貧,故行貸粟于監河侯。 行,一本作往。 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 常與,常相與者,謂水也。 我無所處。吾得升鬥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解曰〕 此言用小者之不可期大也。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 巨緇,大黑綸也。 五十犗以為餌, 犗,音介,犍牛也。 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 錎,與陷同。 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 臘,音昔,乾之於夕也。 自淛河以東, 淛,古浙字。 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 輇與銓同。輇才,論人才者。諷說,評說已誦成者。 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 累音雷,小繩系也。 趨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 縣同懸。縣令猶言懸賞格。 其于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解曰〕 此言用大者之不域於小也。宜於小而欲大之,則虛而無當;宜乎大而欲小之,則閡而不周。此鯤鵬鴬鳩之所以相笑,而不知其可以逍遙也。惟隨成而無成心以取必於物,則升鬥之水,千里之魚,皆可用也。

  儒以詩禮發塚。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 其 , ,音葉,持也。 ,音誨,頷下毛。 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解曰〕 此所謂學一先生之言,暖妹而私自悅者也。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 趨、促通。 末僂而後耳, 背微僂,耳貼腦後。 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仲尼至,曰:「丘!去女躬矜,與女容知, 知者之容。 斯為君子矣。」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 驁猶馳也。 抑固窶邪?亡其略弗及也? 固窶猶言固窮。亡其略猶言失策,不忍一世之傷。是自取固窮。驁萬世之患,是失策不逮。 惠以歡為驁,終身之醜, 施惠以悅人,馳而不反。 中民之行進焉耳。 適如其所當得,則進授之耳。 相引以名,相結以隱, 以名相引,匿情以相結,則不中民之行而進惠。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反無非傷也, 報施適以相傷。 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 因物付物,無成心。 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 載己意以行,止以自矜爾。

  〔解曰〕 每猶庸也,隨也。「以每成功」,寓庸而隨成也。躊躇興事,則《養生主》之所謂戒,《人間世》之所謂慎也。蓋躬矜者,非矜其知,有不必知而矜者矣。容知可載,雖欲不矜,而終於矜爾。夫載知不卸,則事未興而先有成心藏於隱以不解,而為之名以開人之譽。苟無所知,則事至乎前,不容不躊躇矣。因事以躊躇,則必每一事而一理,是不得已之寓庸;而功之成也,以隨而成也;不待去矜而自無可矜。一世猶是,萬世猶是也,每而已,無本剽也;無惠無名,而終身無醜。隨成之大用,以無體為,體而民行無不中矣。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發窺阿門, 阿門,旁門也。 曰:「予自宰路之淵, 宰路,淵名。 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餘且得予。 余且,史作豫且。 」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君曰:「漁者有餘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餘且會朝。」明日,餘且朝。君曰:「漁何得?」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箕圓五尺。」君曰:「獻若之龜。」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心疑,蔔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策。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餘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策,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雖有至知,萬人謀之。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畏小害而不畏大害。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 石、碩,古通用。 與能言者處也。」

  〔解曰〕 此申上知矜之旨。神龜亦非矜其知,但載知而不慎於躊躇耳。天下之相謀者無窮,魚困其知於鵜鶘,而知自迷於網罟,有所載者自有所不及也。夫所謂知者,皆有所師而得之者也。發塚之珠,載之不舍,而知成乎心矣。至人師天而不得師天,況一先生之言乎!又況一己之成心乎!人言亦言而能言,亦成功於每之效也。故嬰兒不矜其言,雖言而忘其所自言。無知之智,無所載,無可矜,而大智明矣。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 墊,下土掘也。 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解曰〕 知無體之體,則知無用之用。「除日無歲,無內無外」,無體也。「以每成功」,以天下用而己無用也。體無體者「休乎天均」,用無用者「寓於無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