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則陽(2)


  魏瑩與田侯牟約, 魏惠王名瑩。 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聞而恥之,曰: 犀首,公孫衍。 「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於背,然後拔其國;忌也出走, 田忌。 然後抶其背,折其脊。」季子聞而恥之,曰:「築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胥靡,築城之役。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亂人,不可聽也。」華子聞而醜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君曰:「然則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但問當伐不當伐。 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 見音現,引見戴晉人于魏君。 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君曰:「噫!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曰:「知游心於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於蠻氏有辨乎?」君曰:「無辨。」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見。 音現。 君曰:「客,大人也。聖人不足以當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 嗃,管聲。劍首,劍環頭小孔也。吷吷然如風過。 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

  〔解曰〕 華子之所謂求其道者,至於堯舜而止矣,而適以當戴晉人之一 。蓋人懷忿忮之心,強抑之而必不可忍,此季子止攻之術,所以適為亂人,而堯舜之道止于仁義,則亦強抑其方與之情也。擴其知而大之,超然於是非之外,小用之亦足以止魏瑩之怒。非魏瑩之果能見其大而息其忿忮也,暴人之氣,不與相觸,虛中以動之,彼自有惝然若忘之性,乍聞而遇其天。人莫不有舊都舊國,惟飲人以和者,能使之暢然也。

  孔子之楚,舍于蟻邱之漿。 賣漿家。 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 極,屋棟,謂乘屋也。臣妾猶僕婢。夫妻與臣妾,雜作乘屋。 子路曰:「是 何為者邪?」 音總,猶紛紛。 仲尼曰:「是聖人僕也。 聖人隱于僕隸。 是自埋於民,自藏於畔。 郭象曰:「埋於民,與民同也。藏于畔,進不榮華,退不枯槁也。」 其聲銷,其志無窮; 聲銷,無名也。志無窮,無町畦、無崖也。 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沈者也。 陸沈,謂當顯而隱。 是其市南宜僚邪?」 熊宜僚居於市南。 子路請往召之。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於己也。 著於己,猶言知其為人。 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彼且以丘為佞人也。夫若然者,其於佞人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而何以為存?」 存問之。 子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解曰〕 此亦保己之一道也。與世違者,非違世也,違世之違其天者也。雖然,自埋於民而不能埋于世,陸沈而不能與汨相出沒,故孔子不欲子路往召之。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 鹵莽,謂斥鹵不蠲,草莽不除也。 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芸而滅裂之, 滅其根,裂其本也。 其實亦滅裂而報予。予來年變齊, 齊,去聲,與劑同。變齊謂改其舊方。 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終年厭飧。」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故。 以眾之所趨為習。 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 情為性孽,如萑葦之易長。 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 兼葭即萑葦也。情之始萌,取聲色臭味以扶形,而內已拔去性根矣。擢,拔也。 並潰漏發,不擇所出,漂疽疥癰,內熱溲膏是也。 情以扶形,非扶形也,擢性而形亦敗矣。潰為疽癰,漏為溲膏,惡疾毀形,皆欲惡之孽。 」

  〔解曰〕 此養生之旨也。嗜欲深則天機淺。

  柏矩學於老聃,曰:「請之天下游。」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曰:「始于齊。」至齊,見辜人焉; 辜人,有罪而被斬者。 推而強之, 扶整其屍。 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之!」曰:「莫為盜?莫為殺人? 莫為,詰而問之之詞。 榮辱立,然後睹所病;貨財聚,然後睹所爭。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欲無至此,得乎?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故一形有失其形者, 一物之形,有失其形之理者。 退而自責。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 隱匿名物,以愚無知識者。 大為難而罪不敢, 驅之犯難,而罪其不勇敢者。 重為任而罰不勝, 勝,平聲。 遠其塗而誅不至。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盜竊之行,於誰責而可乎?」

  〔解曰〕 仁義之藏,民之所不知,其物匿也。以仁義驅人,使親上 長,大為難也。責以禮教,使盡仁義,重為任也。終身役于仁義禮教之事而不給,遠為塗也。此言治天下者適以亂之,惟無為可以免民於 。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後知,可不謂大疑乎? 評曰:天固不可知。 已乎,已乎!且無所逃。 評曰:不能遁天,而自有是。 此則所謂然與,然乎?

  〔解曰〕 此言是非無定形,師成心以為是非,則其於化也遠矣。物日出而無必然者以為之根,以有門而可以己意入之。昔之所是,今之所非,一人之身而今昔不保,況天下乎!知之所不知者,不可以成心知之。故曰:「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除日無歲,日新而隨成者,不立一根以出入乎門,與天同運而自有其大常,則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不化者,天環之運而無本剽者也。

  仲尼問于太史大弢、伯常騫、狶韋曰:「夫衛靈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 際,交際也。 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大弢曰:「是因是也。」 郭象曰:「靈,無道之諡。」 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 濫,浴器。 史 奉禦而進所, 進於君所。 搏幣而扶翼。 郭象曰:「以 為賢,而奉禦之勞,故搏幣而扶翼之,使不得終禮,此其所以為肅賢也。幣者,奉禦之物。」 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郭注:「靈有二義,亦可謂善。」按諡法:不勤成名曰靈,又亂而不損曰靈。 」狶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於故墓不吉;卜葬于沙邱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洗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 馮音憑。 靈公奪而裡之。 子不可恃。故墓為人奪。 』夫靈公之為靈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識之!」

  〔解曰〕 引此以喻自然者非意知之所可及也。亦寓言耳,非如邵康節所言前定之說也。為銘者亦妄言之,而靈公偶爾合之。有是言,則可有是人,有是事。化之偶然者且然,況天之大常而圓運者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