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則陽(1)


  《雜篇》惟《庚桑楚》《徐無鬼》《卮言》《天下》四篇為條貫之言;《則陽》《外物》《列禦寇》三篇,皆雜引博喻,理則可通而文義不相屬,故謂之雜。要其於《內篇》之指,皆有所合,非《駢拇》諸篇之比也。

  則陽游于楚,夷節言之于王,王未之見,夷節歸。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于王?」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邪?」曰:「冬則擉鱉于江, 擉同簎,以扠刺泥中取物也,測角切。 夏則休乎山樊,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我又不若夷節。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 佞人。 不自許, 不以德自許。 以之神其交; 有知以神其交。 固顛冥乎富貴之地, 不正不明,為富貴壟斷。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消,謂消其德。 夫凍者假衣於春,暍者反冬乎冷風。 方子及曰:「凍必假衣,衣雖厚,不若春和凍解也。暍必願風,風雖冷,不若冬至暍消也。慕用者假資權門,不若恬退者之自貴也。待公閱休,蓋規之也。」按:春不待衣而自暖,冬不待冷風而自涼,於以解凍暍也何有? 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其於罪也,無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 夷節,佞人也。公閱休,正德也。 其孰能撓焉!故聖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 化為身屈。 其於物也,與之為娛矣;其于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並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彼其乎歸居,而一間其所施。 評曰:其所歸居者,若父子之同居于一室,無所施受,而自相養。按:間,如字;一間,無異室也。 若是其遠也。 與挾成心以待人者迥異。 故曰待公閱休。」

  〔解曰〕 聖人之德,樂物之通而保己,其跡幾與佞人相若,老子所謂「我道大似不肖」也。佞人即人以消其善,不以忠正自許而抗暴君;聖人消其善以消人之惡,自保而與物通,彼暴君之所惡者,挾德以相助於善,而誇節摸棱以毀其節。公閱休閱物以相與休,暴君者且忘其為聖為佞,而順於其消;非王果之決於善,以力助人善者所可撓也。此言施善以助人,而勞役其心以役人,不足以化物;則且不若佞人,而去聖愈遠也。

  聖人達綢繆, 《循本》曰:「綢繆,事理 處。惟聖人為能達之。」 周盡一體矣, 周遍萬物,皆一體體之。 而不知其然, 皆順其自然。 性也。覆命搖作,而以天為師, 使物複其性命以變化,一如天然。 人則從而命之也。 謂之聖人者,人為之名耳。 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 若有心求知綢繆,則所知者能行,所不知者不能行,將如之何? 生而美者,人與之鑒,不告則不知其美於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可喜也終無已,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 評曰:達綢繆而不知其然,自不容已。如美人之生而美,非欲人之知而暖姝以自喜,人自好之耳。 聖人之愛人也,人與之名,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愛人也終無已,人之安之亦無已,性也。

  〔解曰〕 綢繆不可勝達也,萬有不可周,一體不易合也。達之而即有不達矣,周之而即有不周矣。何也?眾庶繁生,情欲意見棼起而離乎其所受之命,欲使各安其分之所應得,而勢必詘。然而生生死死於大化之中,天之搖作也無已時,無所達而自達,不求周而自周。聖人體此以為性,無知無為以樂其通,人莫不在其薰陶之中,而命之曰「聖人之愛我無已」。非聖人之期之也,因人之予以名而始覺其愛,如因鏡知美,彼雖美初不自知也。率其自然,使天下相保于自然,則無憂無知無行,亙終始而不憂其匱,而聖人亦自逸矣。性故逸,逸故天,則無有憂不知而行不繼者也。揭仁義以求令名,愛必有所止,而不達以不周,困於無若之何,而道已隔矣。

  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邱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 緡,錢也。雖稅重猶樂歸其故國。 況見見聞聞者也, 自見自聞其見聞之天。 以十仞之台懸眾間者也! 間,簨簴也。其樂如登高台奏大樂。

  〔解曰〕 此言複性之樂也。聖人複其性,萬物複其命,弗強其所不能,弗憂其所不知。不塞其情,自無不達;不限以法,自無不周;自見自聞,而耳目不殆;與天下相胥以樂而複其始,歸故國,登高台,奏廣樂,不足以喻其暢適矣。揭仁義以為標準,先自憂其不逮,而駭天下之耳目,身世趨於愁苦之途,終身而不反其故,則可悲而已矣。

  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成, 冉相氏,古之聖君。 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闔嘗舍之! 闔嘗離其環中! 夫師天而不得師天,與物皆殉,其以為事也若之何? 有心師天,則與物同其死生。以此為事,又沉溺於物矣。 夫聖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與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評曰:天則不替不洫,必欲效其廣大,合之難矣。故師天而未始有天,隨成而已。按:替,廢也。洫猶老洫之洫。 湯得其司禦,門尹登恒為之傅之。 評曰:知所以禦,則己所不知,自有傅之者。按:門尹登恒,賤人名。一說:司禦主調禦,門尹正所入,登恒成有恆之修。 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兩見,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 評曰:師而無常師,隨所師而皆成,人皆樂效其功名。人皆效名,則法有餘而善不善皆師資,將有若孔子之聖者為之盡慮。 容成氏曰:「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評曰:積眾以為一,非眾外有一也。合人以為己,非己內而人外也。

  〔解曰〕 環中者,天也。六合,一環也;終古,一環也。一環圜合而兩環交運,容成氏之言渾天得之矣。除日無歲,日復一日而謂之歲,歲複一歲而謂之終古;終古一環,偕行而不替。無內無外,通體一氣,本無有垠,東西非東西而謂之東西,南北非南北而謂之南北;六合一環,行備而不洫。運行於環中,無不為也而無為,無不作也而無作,人與之名曰天,而天無定體。故師天者不得師天,天無一成之法則,而何師焉!有所擬議以求合,合者一而睽者萬矣。故無人也,人即天也;無物也,物即天也。得之乎環之中,則天皆可師,人皆可傅。盡人盡傅,皆門尹登恒也,皆仲尼也。以人知人,以物知物,以知人知物知天,以知天知人知物,無不可隨之以成,無不可求嬴於兩見,己不化物,物自與我以偕化。故仁義無跡,政教無實,而奚其囿之!觀於此,而莊子之道所從出,盡見矣。蓋於渾天而得悟者也。渾天之體:天半出地上,半入地下,地與萬物在於其中,隨天化之至而成。天無上無下,無晨中、昏中之定;東出非出,西沒非沒,人之測之有高下出沒之異耳。天之體,渾然一環而已。春非始,冬非終,相禪相承者至密而無畛域。其渾然一氣流動充滿,則自黍米之小,放乎七曜天以上、宗動天之無窮,上不測之高,下不測之深,皆一而已。上者非清,下者非濁,物化其中,自日月、星辰、風霆、雨露,與土石、山陵、原隰、江河、草木、人獸,隨運而成,有者非實,無者非虛。莊生以此見道之大圜,流通以成化,而不可以形氣名義滯之于小成。故其曰「以視下亦如此而已」,曰「天均」,曰「以有形象無形」,曰「未始出吾宗」,與《天運》篇屢詰問而不能答其故,又曰「實而無乎處者宇也」,皆渾天無內無外之環也。其曰「寓於無竟」,曰「參萬歲而一成純」,曰「薪盡而火傳」,曰「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皆渾天除日無歲之環也。故以「若喪其一」、以「隨成」為師天之大用,而「寓庸」以「逍遙」,得矣。其言較老氏橐籥之說,特為當理。周子《太極圖》,張子「清虛一大」之說,亦未嘗非環中之旨。但君子之學,不鹵莽以師天,而近思人所自生純粹以精之理,立人道之極;則彼知之所不察,而憚于力行者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