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庚桑楚(4)


  碾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 蹍、輾通,音輦,躒也。放驁,自處無禮而請罪也。 兄則以嫗, 兄蹍弟足,嫗煦以拊而已。 大親則已矣。 父輾子足,則付之不言。評曰:合一而相忘,則無是非。 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辟音璧,摒除也。郭象曰:「金玉者小信之質耳,至信則除矣。」 徹至之勃, 徹與撤同,撤去之也。 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 志羨於外故勃。 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 心為形役故謬。 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 德以情遷故累。 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 道以跡徇故塞。 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以上言至人之虛明。 道者德之欽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質也。性之動謂之為,為之偽謂之失。知者,接也; 恃知以與物接。 知者,謨也; 矜知以為己謀。 知者之所不知,猶睨也。 知不止於所不知,猶然邪目而欲見之。道者以下八句,言世人之偽失。 動以不得已之謂德,動無非我之謂治,名相反而實相順也。 四六之中,各各相反。惟無是非,無彼此,名去而實無其質,則皆順矣。

  〔解曰〕 彼此對立以為偶,而不知其移焉而彼又此也。則以此為己,以彼為人,分之備之,各死於其鄉。且欲強人合己之節,據為道而欽之,守為生之節而被之以為光,成乎其偏至之性而以為質,為而必偽,偽而必失。乃不知德緣於不得已,而無可欽;生者黬也,而非可炫之以為光;無我非彼,移焉即易,而無可為質。持四六之蕩,以為賢能善利之歸,而偕往偕來於胸中眾矣。撤之解之,去之達之,相反者皆見其相順,則放道以行,而仁義禮智無不至也。蓋天下之物無非移者,故天下之理無非移者。市人父兄相易而喜怒遷,何彼非此?何非非是?無為而無不為,虛明以靜,而正者恒正,則移而皆通,通而皆順,斯以與無處之宇、無本剽之宙,圜轉於天均而不逢其敗。至人之藏,知其移焉而足矣。

  羿工於中微而拙乎使人無己譽。聖人工乎天而拙乎人。 言仁義禮智信者,聖人也。 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 俍與良同。 惟全人能之。惟蟲能蟲;惟蟲能天。 雖蟲亦有能,其能即天之能。 全人惡天!惡人之天!而況吾天乎人乎! 二惡字俱平聲。在全人則惡有所謂天者,惡有所謂人之天者,而況有所謂吾立於天人之間乎? 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是故湯以庖人籠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籠百里奚。 至賤之中而得賢相,惟好賢故賢無所逃。 是故非以其所好籠之而可得者,無有也。 評曰:盡天盡人,皆己之移也。按:不蹶蹶然惡之,則皆好也。

  〔解曰〕 人已黬而有生,則其拙於天者多矣。無他,人盡芒而不知所移者之無定是,則各據其名實,以為實為節,以留黬而成乎偽。聖人知天之正而惡人之偽,乃欲矯其偽以反於天,而不知移之初無有定者,正者移而偽,而偽者抑將移而正也。故是非治亂待天均之至而無愁無傷,則於人俍,而於天固無不工矣。奚必以威加人,而自成乎拙哉!夫天亦均爾,惡有所謂天者!無天、無人、無吾,渾然一氣。能不失其清虛靜正之恒,則天下皆入吾之籠,而蟲之能即天之能,天之能即我之能,無非可好者也;而後天全於靈台,而聖人者以道為欽,以生為光,以性為質,方且以四六為工,何足以與於斯!

  介者拸畫,外非譽也。 介,刖者。畫,畫衣也。刑人衣畫衣。拸音恥,字書:拍也,拽也。外猶忘也。非,毀也。衣畫衣而披拂之,安為刑人,不知毀譽也。 胥靡登高不懼,遺死生也。 胥靡,重罪徒人也。生不足樂,暋不畏死,故登高不懼。 夫複謵不饋而忘人, 複猶因也。謵、習通,謂因人之習也。饋,與人也。以善為惠而與人,則不忘人。因人之習者,無以與之而兩忘矣。又按字書:謵,醜涉切,小言也。饋,一本作愧,一作 。 ,都罪切,諢言也。不 ,謂妄而不妄也。複謵,謂重言,不 ,謂寓言卮言,亦可通,凡所言者,皆外毀譽、遺死生之言,而忘人者也。 忘人因以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惟同乎天和者為然。出怒不怒,則怒出於不怒矣;出為無為,則為出於無為矣。欲靜則平氣,欲神則順心,有為也欲當,則緣於不得已。不得之類,聖人之道。 欲靜、欲神、欲當,俱似不能無欲,而緣於不得已,則有欲一無欲也。有欲一無欲,此之謂籠。

  〔解曰〕 夫休之以天均,而以天光照其所移,則無彼非此,無此非彼。無此非彼,無彼非此,則不見有人,不見有己,因人之習而我無所與。無所與,則人之為訢為拒皆忘,而自無喜怒。然而斯須之循,不能無所為也。此顏成子遊所以疑形之不可使如槁木,心之不可使如死灰也。夫斯須之循,不得已而應之。平氣順心,而喜怒未嘗不可用。則寓庸者,因是以循斯須之當,而特不執之以為至當。夫然,則畏壘之人,苟欲俎豆,亦何必不俎豆乎?無他,惟其所好,而要不出於吾之籠也。此全人應物之權也。言此以明休天均者之所以閱人閱世而應帝王,究亦未始出吾宗,是莊子應跡之緒綸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