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天運(1)


  此篇之旨,以自然為宗。天地之化,無非自然。上皇因而順之,不治而不亂;後世自勉以役其德,而自然者失矣。以為天下可自我而勉為之,而操之以為魁柄,然則天地、日月、風雲,亦有主持而使然者乎?人無不可任,天無不可因,物無不可順。至於順物之自然,而後能使天下安於愚而各得。無故常者,大常也。無窮極者,無不極也。勉而役者,不過因已往之陳跡,踶跂蹩躠以為仁義,執之愈固而德愈小,勞己以勞天下,執一而不應乎時變。老子所欲「絕聖棄知」者,此也。

  天其運乎?地其處乎? 疑詞。 日月其爭於所乎? 謂爭馳于黃道赤道。 孰主張是? 為主以張設之。 孰綱維是? 為綱以維繫。 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雲者為雨乎?雨者為雲乎?孰隆施是? 其施也,普遍盛大。 孰居無事,淫樂而勸是? 淫樂,快意,相勸不止也。 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 有上猶在上也。 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敢問何故?

  〔解曰〕 此一問,直令以度數陰陽窺測天道者,無可下語,盡古今言道、言治者,人百其喙,俱無可下語。所以然者,非有故也。謂其有故,豈天地日月風雲之外,別有一物司其主宰,當是何物也?若以為天能使地處,使日月推行,使風雲隆施而噓吸,則天其有耳目可以審察,手足可以推移,心思可以使令。惟有故,則可求得其故以自勉,而效之以為德。今既詳詰而終不能明言其故,則自然者本無故而然。既無故矣,將何所師以勉效法之乎?

  巫鹹祒曰:「來! 祒音超。 吾語女!天有六極 評曰:天、地、日、月、風、雲,各盡其極。 五常, 評曰:地也,日月也,風雲也,天皆因其常而用之。敔按:語意謂理之至極而甚常者天也,無所容其詰問也。並而言之則六,以天為主則五。 帝王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雒之事, 九雒,或上世之君。方以智曰:「黃帝表新雒因雒,即九雒也。」 治成德備,監臨下土,天下戴之,此謂上皇。」

  〔解曰〕 荅不如所問者,荅即在問中也。「孰主張是」,「孰綱維是」,「孰推行是」,「孰淫樂以勸」,「孰披拂是」,皆無也。而天運不息,地處而不遷,日月推行而不輟,風雲隆施噓吸而不吝;極乎此而不憂彼之不逮,極乎彼而不礙此之方興;皆自然極至而無不極。天之轂轉,地之蕃育,日月風雲之變易,無有常也,而終古類然,又至常也。極而常者,一自然而無不定。順之以逮治者,亦惟因其極而極之,因其常而常之,無機無緘,無待於勸,無事於披拂,因其自然以並載天下,上皇之治,與天同道,孰有主張綱維之,可示人以跡而使勉乎?

  商太宰蕩問仁於莊子。莊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謂也?」莊子曰:「父子相親,何為不仁?」曰:「請問至仁。」莊子曰:「至仁無親。」太宰曰:「蕩聞之:無親則不愛,不愛則不孝。謂至仁不孝,可乎?」莊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過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 非孝過於仁,乃孝不及仁。 夫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也。故曰:『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夫德遺堯舜而不為也,利澤施于萬世而天下莫知也。豈直太息而言孝乎哉?夫孝悌、仁義、忠信、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貴,國爵並焉;至富,國財並焉;至願,名譽並焉。』是以道不渝。」 評曰:無不並而後可謂至。至德兼八德而無所役,故終不可變。

  〔解曰〕 虎狼之仁,亦不容已者也。不容已,則近于自然矣。然而非自然者,觸于父子而親,則其發也有機;非其父子而不仁,則其止也有緘。有機而不忘其所役,則仁速渝而之於不仁,故虎狼噬物以飼其子為萬物賊。然則勉於愛敬而役之以為德,其為仁也,亦虎狼之仁而已。與天下相忘者,不私其親,其親亦不私焉。老者自安,少者自育,胥相各得,天下莫知其為誰之賜。仁孝之名不立,奚勉勉于敬愛以擾天下哉?至貴不可以品秩序,至富不可以積聚計,至德不可以仁知名,至仁不可以愛敬言。親者自親,長者自長,此無所益,彼無所損,通之天下而無所渝,乃以與天地日月風雲之自然者合其德。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 庭之野。吾始聞之懼,複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帝曰:「女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 人道。 征之以天,行之以禮義, 人事。 建之以太清。 天理。 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 或曰:「以上三十五字是注,誤作大書。」 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 流動以發其光。 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 啟人之所未知,如雷起蟄。 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 無窮者其所常也,不主一聲,使人待之。 女故懼也。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 天道。 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 即短即長,即柔即剛。 在谷滿穀,在坑滿坑, 大無不充,小無不入。塗 郤守神, 郤、隙通。塗郤,泯其隙也。無蹊逕之可尋,守之以神。 以物為量; 因其物而稱之。 其聲揮綽,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吾止之於有窮,流之於無止。 方止而行,方行而止。 子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於四虛之道,倚子槁梧而吟,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矣。 矣,一本作夫。 形充空虛,乃至委蛇;女委蛇故怠。 聽者自以為不可及,思慮無所容其生,盡形之中,皆如空虛,懈散而與相忘。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 散寄於物,非人非天。 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 叢生如林,無有定形。 布揮而不曳, 散漫而無留餘。 幽昏而無聲, 眾聲亦若無聲。 動於無方,居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世疑之,稽于聖人。 人皆疑之,惟聖知之。 聖也者,達於情而遂於命也。 凡有情者,皆天命也。 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故有焱氏為之頌曰: 焱,呼狊切,字亦音焰。或音標,則當作飆。 『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女欲聽之而無接焉, 不可以心接之。 而故惑也。樂也者始於懼,懼故祟。 祟音歲,怪之也;從出,從示,俗本作崇,謬。 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 意不屬也。 卒之以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乃可載道而與合。

  〔解曰〕 人也,天也,物也,皆自然之化也,得其自然之化而無不樂,故樂之出虛,以有形象無形,搖動天人萬物之和者,可以征道焉。專于己而不通於人,則困於小而忤於物;通于人而未合於天,則成於事而虧於道;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則執其常而不達於變。不通於人,無所震耀,則情不警而樂不動;懼者所以動之也。不合于天,日勤於為,則志不甯而樂不安;怠者所以忘人而安也。不因乎物,則守其常以為明,而不協於芚愚之化,以胥物而樂;惑者所以隨物而化也。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終奏以物,則均一之化備焉;所謂德備而照臨下土也。至於人天萬物之皆備,何常聲之有哉?靈者自靈,蠢者自蠢,生者自生,死者自死,榮者自榮,實者自實,充滿天地而機不張;此乃謂之自然之命。自然者,萬德之所並,而無一德之可役者也。莫愚於物而同其惑,不炫知以求樂,愈怠愈惑;去其勤勞,捐其明慧,乃載道而與之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