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天地(3)


  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 苑,淵上聲,文貌。取生物之風,與雲將同意。 苑風曰:「子將奚之?」曰:「將之大壑。」曰:「奚為焉?」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 虛中而涵萬化。 吾將遊焉。」苑風曰:「夫子無意于橫目之民乎?願聞聖治。」諄芒曰:「聖治乎!官施而不失其宜, 命官施布,各得其宜。 拔舉而不失其能,畢見其情事而行其所為; 有能者舉之,使之各盡其長。 行言自為而天下化, 所行所言,非為天下,而天下自化。 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 撓,屈手以招。手之所招,目之所指,而四方莫不應之。 此之謂聖治。」「願聞德人。」曰:「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不藏是非美惡;四海之內共利之之為悅,共給之之為安;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 怊音超,悵望也。無所用其恃賴。 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 無擇於所往。 財用有餘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之謂德人之容。」「願聞神人。」曰:「上神乘光,與形滅亡,此謂照曠。 評曰:上其神以禦天光而乘之,不滯於形,神亦不顯。 致命盡情, 委致之于自然之數,而無所留情。 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複情, 自得於天地之間,不以事為事,使萬物各循其自然之情,而己不與。 此之謂混冥。」

  〔解曰〕 神人則忘乎德矣,德人則忘乎治矣。德者自得也,自得而天下無不得,抱德不以攖其心,而天下固不攖也,奚待於治?神則不依形以存,無形無自,無自無得,不于己見有心,而無所容其攖與不攖,則與天下同樂天地之樂,事不興而情無所向,又何德之可據乎?大壑者,任萬物之出入而無與者也;神之所往來,而光之無所掩者也。天地猶是也,萬物猶是也,參萬歲而成純,受萬事而不 。遊此者,灼見夫神光之四徹,而不扃閉於偶爾之明,以爭昭暗;萬物並作而神者自入,不測物則物亦莫繇測之。其昭曠者,其獨見也。獨而莫得其偶,則天下皆在其覆載中矣。

  門無鬼與赤張滿稽觀于武王之師。赤張滿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故離此患也。」門無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其亂而後治之與?」赤張滿稽曰:「天下均治之為願,而何計以有虞氏為?有虞氏之藥瘍也, 瘍不易藥。藥瘍,猶言治難治之疾。 禿而施髢, 髢,髲也,音弟。 病而求醫。 病,疾甚也。 孝子操藥以修慈父,其色燋然, 燋,枯瘁貌。 聖人羞之。 發不可假,醫不可恃。徒為燋然之容以示孝慈,可羞孰甚! 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 立枝為標,不言而人喻。 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解曰〕 有虞氏能不離患矣,而不能忘治也。天下已治,焉用治為?天下亂而治之,予之以所不受,則貌順而心違,治亂相激,而亂乃滋甚。故有虞氏之治,則必有武王之師;有武王之師,則必有五伯七雄之禍矣。以為義而使之端正,以為仁而使之相愛。桀紂正君臣之分,亦義也;施愛于蜚廉惡來,亦仁也。各賢其賢,各知其知,以不相下,皆有跡之可踐,有事之可傳者也。故仁義者,攖人之心,至德之世所不庸也,通於昭曠者,物各複其情,未嘗不搖盪天下以自然之德,而不著其可傳之事,然後爭患永息,而民不知兵。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 人之於人類然。 世俗之所謂然而然之,所謂善而善之,則不謂之道諛之人也。 道同導。 然則俗固嚴於親而尊於君邪?謂己道人,則勃然作色;謂己諛人,則怫然作色;而終身道人也,終身諛人也,合譬飾辭 牽合取譬,以飾其辭。 聚眾也。 以眾其徒子。 是終始本末不相坐。 謂儒墨之言,終不顧其始,末不恤其本。坐猶安也。 垂衣裳,設采色,動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謂道諛;與夫人之為徒, 入乎流俗。 通是非, 順眾人之是非。 而不自謂眾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大聲不入於裡耳,《折揚》《皇荂》 古歌曲名,俚詞也。 則嗑然而笑。 嗑、合通。同聲而笑也。 是故高言不止於眾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勝也。以二缶鐘惑,而所適不得矣。 缶鐘,量器也。言惑之積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其可得乎!知其不可得也而強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釋之而不推。 置之忘言,聽其自已。 不推,誰其比憂? 比,近也。不推矣,豈屑近眾人之所慮乎?

  〔解曰〕 世之言治者,皆非獨見而信諸己也。前之人為之而偶效,因而有治跡之可傳,天下後世相與傳之以為必然之善,流俗因而善之然之,而曰仁也義也,尊之逾於君,親之逾于父。乃不知所謂仁義者,非但離德背道,抑非果能端正而相愛者也。人然亦然,人善亦善,合譬飾詞,垂衣設采,取悅於人之耳目,交相道諛以成乎風俗。於是至言不能感動,祈向不能孤行,處大惑大愚之天下,孰從而詔之哉?自獨見者觀之,至言可以不出,祈向無求其得,惑與不惑,任之天下,要不出吾環中,忘義忘言而聽其自已,則在我者無跡而人不能傳。神人之乘光以銷亡萬事者以此。

  厲之人 厲與癩通。 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

  〔解曰〕 以跡傳者,欲人之似己;道諛者,惟恐其不似人。而不知可傳之跡,怵心勞形,以仁義拂人之性,為厲而已。西施之顰,西施之病也。豈欲人之似之哉?獨見獨聞者,視其顰一若厲;不樂人之似,人亦何樂道諛以求似哉?

  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 斷,斫木餘屑也。 比犧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蹠與曾史,行義有間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顙; 惾,子公切,字書作蘇奏切。困惾,氣臭熏鼻不通貌。 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 厲,乖也;爽,失也。 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 自以為得,直困而已。 可以為得乎?則鳩鴞之在於籠也,亦可以為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柴、砦通,言固立而守之。 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內支盈于柴柵, 支盈,支吾充盈也。 外重 繳,睆睆然在 繳之中, 睆音緩,窮視貌。 而自以為得,則是罪人交臂曆指, 交臂,反其臂。曆指,拶其指。 而虎豹在於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解曰〕 有跡可傳者,倚於聲色臭味之趣舍而已,離此則更無獨志。世俗之沉溺者,固為溝中之斷;離跂以自為得者,亦犧尊耳;皆戕賊其性之賊心也。囊檻其玄同大順之天德於聲色臭味之中,自為柴柵 繳,而柴柵纆繳乎天下,方且謂兄堯舜而為之弟,其敝不至戰爭而不止。此有虞之治所以二降而成乎戰國之兵爭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