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大宗師(2)


  以刑為體,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近名即近刑也。以為體者,常懷之而不犯。 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 殺,所界切。不犯世之刑,簡約而自裕。 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 聊以應世。 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 應時生知,不豫立知。 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邱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 邱,高處。言與凡有足可行之人,同行而登乎善,無心以善為必行而行之。

  〔解曰〕 不得已而寓於庸,則刑、禮、知、德,皆犯人之形者所有事,墨儒所爭務,而亦可兩行,人勤行之,我亦庸之。不測其真知者,以為真人之亦勤乎此,不受也,亦不辭也;和之以天倪,其不一者可一也。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 一知之所知,無非天也。 其不一與人為徒。 入世而皆無異同。 天與人不相勝也, 天人死生,無所偏據。 是之謂真人。

  〔解曰〕 夫使其有真知也,而以其所知所好者卻物之不齊,以孤立虛寂之宗,則有天有人,相與為耦而非一矣。以天勝人而相與爭,抑不勝矣。夫天,天也,人亦天也。「勞神明為一」者,見天而不見人之一天,則「命物之化」,渾然一致,無能益損之真隱矣。真人者,可似春,可似秋,可刑可禮,可知可德,可亡人之國,可澤及萬世,悶然而應,皆翛然往來,無欣無拒,而一之以天;有一日之生,寓一日之庸,天不與人為耦,生不與死為耦,統于一宗而無不「朝徹」;夫是乃謂之無假而真。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 形者父生之,而實天之所畀。凡有身者,尚愛其生。 而況其卓乎? 生之理卓立無耦,人也,即天也。 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已,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使其形者,形之君也,固宜忘死以事之。

  〔解曰〕 生之、死之命也。命則有修有短,有予有受,而旦與暮、而天與人相為對待,非獨立無耦之真也。不生不死,無對者也。無對則卓然獨立而無耦矣。真君者,無君也。我即命也,我即君也。能有此者,終古不已,豈但生之可愛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呴音煦,又音噓。人困於小,乃有是非。相呴、相濡,極形其困中無聊之貌。 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解曰〕 堯桀皆生趣之是非也。人之愛其生,愛其知是非者而已,是涸魚之濕沫也。豁然合一之大宗,江湖也;忘生忘形,是非不足以立矣。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 夜半,子時,晝夜陰陽之一換也。今日之山,非昨日之山,大氣推移,地遊天運,人特不知耳。 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 藏舟,小也;藏山,大也。 猶有所遁。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遁, 生死皆在大化之中,藏於此則無所逃。 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評曰:萬化皆在所藏之中。 其為樂可勝計耶?故聖人將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 善,謂死得其正者。效之,謂送死者效其事。 又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解曰〕 於生無所呴濡而均於死,則於死無所喪失而均於生。故善養生者,不養其生,而養其不可死者。大化之推移,天運於上,地游於下。山之在澤,舟之在壑,俄頃已離其故處而人不知;則有生之日,吾之死也多矣。今日之生,昨日之死也。執其過去,憶其未來,皆自謂藏身之固,而瞬未及轉,前者已銷亡而無餘。惟渾然於未始有極之中,生亦吾藏,死亦吾藏,隨萬化以無極,為一化之所待,無不存也,而奚遁也!雖然,其知此矣,可遊也,不可執也。執之則能一其一,而不能一其不一。此列子之禦風所以有待,而遁於旬有五日之後也。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人鬼曰鬼,天之宰曰帝。其神凝則一也。 生天生地;在大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 古有天下者,或曰即豕韋。 得之,以挈天地; 綱維之。 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 戲音羲,氣之母謂神也。 維鬥得之,終古不忒; 維鬥,北斗也。鬥運四時而不忒。 日月得之,終古不息; 代明。 堪壞得之,以襲昆侖; 壞一作坯,音丕。堪壞,地也。昆侖,大山之祖。襲謂覆於其上。 馮夷得之,以遊大川; 馮夷,水神。《山海經》作冰夷,《淮南子》作馮遲。 肩吾得之,以處大山; 肩吾,泰山神名。 黃帝得之,以登雲天; 黃帝升於鼎湖。 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 禺強,北方神名。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 西王母見《穆天子傳》及《山海經》。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彭祖,注見首篇。 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箕尾之間有傅說星,雲是說之精靈。方以智曰:「莊子掇拾暢其意耳,其名與事,半真半假。其旨則所謂『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惟心所造。其理則自古以固存矣。」

  〔解曰〕 皆一化之所待,萬化而未始有極者也。化之所待,不窮於化,有情有信也;未始有極,無為無形也。知者傳之,未知者欲受之,則又執之而有極矣。知者得之,未知者欲見之,則滯於化跡而非化之所待矣。天地、日星、山川、神人,皆所寓之庸,自為本根,無有更為其根者。若有真宰,而豈能得其朕乎?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 音禹。 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耶?」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 卜梁倚,舊注:「人姓名。」敔按:女偊,柔也;卜梁倚,剛也。以柔化剛,以道誨才,似亦寓為之名。 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 如初日之光,通明清爽。 朝徹而後能見獨, 見無耦之天鈞。 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評曰:「殺生」「生生」,皆天也。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 。于攖而能寧。 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 書策也。 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 誦讀也。 洛誦之孫聞之瞻明, 視也。 瞻明聞之聶許, 聽也。耳聶而聰許也。 聶許聞之需役, 需役,聲也。聲音在空,亦有待而行。 需役聞之於謳, 小兒聲音之始也。 于謳聞之玄冥, 未有知。 玄冥聞之參寥, 參於天之泬寥。 參寥聞之疑始。 疑有始而未始有始。

  〔解曰〕 以要言之,外生而已矣。生有易盡之期,有易盡之能,故攖之則不能卓立以成其獨體。知死生者,知形神之去留,惟大力之所負而趨,而不生不死者,終古而不遁。形之存亡,不足用為憂喜,則天下之物雜然相攖,而能攖其遁者,不能攖其不遁者,不遁者固常寧也。如必絕攖而求寧,則抑恃壑澤以為藏,待沫濕以救涸矣。天下無非獨也:無我也,無耦也;無殺也,無生也。將、迎、成、毀,攖者自攖,而甯者自寧,大浸不能濡空洞之宇,大火不能爇一實之塊,卓然成其一大。知至於此,則如日之方曙,洞然自達,獨光晃耀,成其太寧之宇,非聖人之才不能與於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