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莊子解 | 上頁 下頁
大宗師(1)


  凡立言者,皆立宗以為師;而所師者其成心,則一鄉一國之知而已,抑不然,而若鯤鵬之知大,蜩鴬之知小而已。通死生為一貫,而入於「寥天一」,則「倏、忽」之明昧,皆不出其宗,是通天人之大宗也。夫人之所知,形名象數,是非彼此,吉凶得失,至於死而極。悅生惡死之情忘,則無不可忘,無不可通,而其大莫圉。真人真知,一知其所知,休於天均,而且無全人。以闋虛生白者,所師者此也,故惟忘生死而無能出乎宗。此七篇之大指,歸於一宗者也。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 生者,天之為也。 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 生而有知。 以養其知之所不知, 死而不知。 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 評曰:盡生之事,而不傷死之化。 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評曰:生惡知非死? 所謂人之非天乎? 評曰:死惡知非生?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解曰〕 未生而使生,已生而使死,天之為也,不可知者也。一生之中,有其可知者,因以其知、知生之所有事,不得已而應之,而勿勞其精以悅生惡死,而生無窮之好惡,則不傷其和,而不可知之死任之於天,則知不蕩而停以盛矣。然當其生也,亦道與之貌,天與之形。天籟之鳴,天物之化,固非我之所可知,則亦不可知者也。及其死也,薪窮於指而火傳,則固有未嘗死者,亦未嘗不可知也。合生與死、天與人而一其知,則生而未嘗生,死而未嘗死,是乃真人之真知。夫真人者豈真見有人,真知者豈真有其知哉?人皆天也,知皆不容知也;乃可恍惚而遇其知於滑湣。

  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 不以不足而拒之。 不雄成, 不以有餘而居功。 不謨士。 士與事通。不謀事之成敗。一說:天下事惟士好謀之,不謨士則不用謀矣。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爇。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 假音格。登假,升合也。

  〔解曰〕 此真知之大用也。不逆寡,不雄成,則忘取捨。不謨士,則忘成虧。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則忘毀譽。三者忘,以游於世,險阻皆順,災害不得而及之矣。蓋水之濡人,火之 人,人入焉而觸其毒也。真人無門無毒:無入之心則無入之事;不必無入之事,而不以逆寡、雄成、謨士之心,姑嘗試之,則不與之相觸。水火固無濡人 人之心,勢將自已,何能為患也?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評曰:心隨氣以升降,氣歸於踵,則心不浮動。 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 嗌音厄,哽於喉也。哇,喉欲出也。中愈屈而外愈求伸,其狀如此。 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耆、嗜同。一激而即出,故淺。

  〔解曰〕 此真知藏密之體也。知藏於內而為證入之牖,雖虛而固有體,藏之深淺,知之真假分矣。夢者,神交於魂,而忽現為影,耳目聞見徜徉不定之境,未忘其形象而幻成之。返其真知者,天光內照,而見聞忘其已跡,則氣斂心虛而夢不起。生死禍福皆無益損於吾之真,而早計以規未然之憂,其以無有為有,亦猶夢也,皆浮明之外馳者也。浮明之生,依氣以動。氣之動也因乎息,而天機之出入乘焉。斂浮明而返其真知,則氣亦沉靜以內向,徹乎踵矣。天機乘息以升降,息深則天機深矣。耆欲者,浮明之依耳目以逐聲色者也。壅塞其靈府,而天機隨之以上浮,即有乍見之清光,亦淺矣。耆欲填胸,浮明外逐,喜怒妄發,如火熺油鑊,投以滴水,而烈焰狂興。中愈屈服,外愈狂爭,覺以之憂,寢以之夢,姚佚啟態,無有之有,莫知所萌,眾人之所以行盡如馳而可為大哀也。真人之與眾人,一間而已。無浮明斯無躁氣,隨息以退藏而真知內充,徹體皆天矣。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 說同悅。 不知惡死; 惡,去聲。 其出不欣, 欣合也。 其入不距; 距,拒通。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翛音逍,自適貌。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助字如《孟子》助長之助。 是之謂真人。

  〔解曰〕 此真知之本也。說生而非能益生,惡生而無能不死,乘於浮明而忘其天。凡夫狂馳之心,捐道助天,惘於生所自始,而徼求不可知之終,皆說生惡死之心引之歧出也。此之不說,奚說?此之不惡,奚惡?天與形,道與貌。形貌有生死,而天道無始終。浮動之知,孰能亂之?小大、是非,榮辱、得喪,又何足以雲?

  若然者:其心志, 志,專一也。俗本作忘,非是。集曰:志字虛用,謂心不可得而窺測惟有一志耳。 其容寂,其顙 ; ,去軌切,音 ,樸貌。 淒然似秋, 寂靜也。 煖然似春; 煖音暄,沖和也。 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于萬世,不為愛人。

  〔解曰〕 此真知之符也。志者專一,知於所知也。忘生死則渾然一天,寓於形而有喜怒,寓於庸而有生殺,因物而起,隨物而止,無不宜而人不能測其極矣。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 聖無不通,而非以通為樂。 有親,非仁也; 至仁無私愛。二句一意。下三句別一意。 天時,非賢也; 自謂賢者,必立人以抗天。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自謂君子者,必辨天下之利害。評曰:知利害故事是非。 行名失己,非士也; 自謂士者,必欲得名於己。 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賢也,士也,君子也,皆其自命也。至於亡其真,要皆役人耳,役人亦自有身。身為人役,豈其身之遂亡乎?亡身不真非役人也,乃賢也,士也,君子也。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 皆賢士君子。 是役人之役, 句。 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解曰〕 物自無不通也,何待吾通而樂之?仁無不親,亦無可親。煖然之春,豈親物哉?下此者,違天之時,徇物之利害,執己而喪其身,求以適人,皆以通物為樂,而求親物,賢士、君子,一役人而已。夫真人不說生而惡死,惟以生死者天也,非人也。輕用其死以役於人,而惡其生,以生死為己所與知而自主之,亦喉息之浮激者爾。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 朋,類也。義各有類。義而不朋,無所不可。 若不足而不承; 承,受也。不足者必受物。若不足,非不足也,寧更受小物耶? 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與,平聲,和適貌。中虛如觚,無物,故不堅。 張乎其虛而不華也; 張,大貌。虛包萬有,而不著歸於根本。 邴邴乎其似喜乎! 邴、丙通,光明貌。喜其所喜,不為物喜,故曰似。 崔乎其不得已乎! 崔,高貌。超然于物,不得已乃應之。 滀乎進我色也, 滀,昌六切,水聚貌。藏於己者不測,而其容淵然。 與乎止我德也; 與,如字,與乎物者,止充其德而不以物為事。 厲乎其似世乎! 厲,癩病,支離其形也。和光同塵,與世相似。 謷乎其未可制也, 謷,大也。大而無外。 連乎其似好閉也, 連,不絕物也,外不絕物,中密藏而不顯。 悗乎忘其言也。 悗音免,從心,從免,不系於心也。雖有言,隨即忘之。

  〔解曰〕 忘生死而寓於庸,以安時處順,其狀如此,人見之如此耳。真人一知其所知,無待而休於天均,一宅而寓於不得已,未嘗期於如此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