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張子正蒙注 | 上頁 下頁
樂器篇(2)


  孔子為委吏乘田,免於饑寒則去之。此伶官非以貧故,而謂世不足與有為,仕於卑賤,不恭之甚矣。

  「簡兮簡兮」,雖刺時君不用,然為士者不能無太簡之譏,故詩人陳其容色之盛,善禦之強,

  推其賢以責備之。

  與夫君子由房由敖、不語其材武者異矣。

  君子陽陽,安分自得,無疾世之意,故無責焉。

  「破我斧」,「缺我斨」,言四國首亂,烏能有為,徒破缺我斧斨而已;

  四國:商、奄、管、蔡。

  周公征而安之,愛人之至也。

  諒其無能為而不窮兵致討,念其愚而安之,周公之心,純乎仁愛。

  《伐柯》言正當加禮于周公,取人以身也。

  屈己而後能下賢。

  其終見《書》「予小子其新逆」。

  成王終成此詩之志。

  九罭,言王見周公當大其禮命,則大人可致也。

  君臣合德則禮命自隆,大人以道致,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

  《狼跋》,美周公不失其聖,卒能感人心于和平也。

  庸人處變而不知自裁以禮,其賢者則改節降志以自貶損而免患,若郭子儀是已。聖人達于屈伸之感而貞其大常,靜正而物自感,心無私累,則物我之氣俱順。人心之和平,公心之和平化之也。

  《甫田》「歲取十千」,一成之田九萬畝。

  九萬畝,百井也。按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甸地方八裡,旁加一裡為成,止六十五井,五萬八千五百畝,此雲「九萬畝」未詳。

  公取十千畝,九一之法也。

  後稷之生,當在堯舜之中年,

  舜攝政而使稷教稼穡,已強仕矣,此雲「中年」,未詳。

  而《詩》雲「上帝不寧」,疑在堯時高辛子孫為二王后,而詩人稱帝爾。

  此謂上帝為天子之稱,疑者,未定之辭。實則稷蓋帝摯之子,生於諸侯廢摯、堯即位之初。摯,堯兄也,兄廢弟立,未嘗改姓易服,不得稱「二王后」。此說未安。

  《唐棣》,枝類棘枝,隨節屈曲,

  未詳。

  其華一偏一反,

  向外生者偏,內出者反。

  左右相矯,因得全體均正。偏,喻管、蔡失道,反,喻周公誅殛。言我豈不思兄弟之愛,以權宜合義,主在遠者爾。

  所系者家國之大。

  唐棣本文王之詩,

  以「唐棣」為「棠棣」,又雲「文王作」,蓋誤。

  此一章周公制作,序己情而加之,

  謂周公增此一章。

  仲尼以不必常存而去之。

  漢注合上「可與共學」為一章,以偏反之反為反經合權之比,而張子因之,義多未順。張子之學主于心得,于博學詳說之功多所簡忽,若此類是也。

  日出而陰升自西,日迎而會之,雨之候也,

  日自東而西,微雨自西而東,與日柑會合,陰陽和則雨。

  喻昏姻之得禮者也;

  陽迎陰,男下女,以崇廉節也。

  日西矣而陰生於東,

  日已去而陰逐其後,日無會陰之心,陰強奔隨之,雨終不成。

  喻昏姻之失道者也。

  「朝隮於西,崇朝其雨」,正而和也;「螮蝀在東,則人莫敢指」,不正之氣也。張子此說為長。朱子謂虹蜺天之淫氣,不知微雨漾日光而成虹,人見之然爾,非實有虹也。言虹飲于井者,野人之說。

  鶴鳴而子和,言出之善者與!

  善則物必應。

  鶴鳴魚潛,畏聲聞之不臧者與!

  鶴鳴而聲聞於天,魚潛而或在渚,不善則不可掩也。故必善其鳴而慎其潛,乃以得臧。取喻同而義異,《易》以言好仁之益,《詩》以示惡不仁之警。

  「歍彼晨風,郁彼北林」,晨風雖鷙擊之鳥,猶時得退而依深林而止也。

  興勞人之不得息。

  《漸漸之石》言「有豕白蹢,烝涉波矣」。豕之負塗曳泥,其常性也;今豕足皆白,眾與涉波而去,水患之多為可知也。

  水患多則征人勞。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猶「王天下有三重焉」,言也,動也,行也。

  君子所貴乎道,求之身而已;言、行、動皆本諸身之道,立其本而中和致,乃可以制禮作樂。若讀數文章稽于眾,習之者能贊之,猶籩豆之事,任之有司可也。故道以反經為大。

  耇造德降,則民誠和而鳳可致;故鳴鳥聞,所以為和氣之應也。「誠」,當作「諴」

  天地人物之氣,其原一也。民和則天和不幹,天和則物效其和,德施普降,和氣達于萬民,而物應之不爽矣。

  九疇次敘:民資以生,莫先天材,故首曰五行;

  疇,事也;九事皆帝王臨民之大法。五行者,非天化之止於此,亦非天之秩分五者而不相為通,特以民生所資,厚生利用,需此五者,故炎上、潤下、曲直、從革、稼穡及五味,皆就人所資用者言之。五行,天產之才以養民,而善用之者君道也;五事,天命之性以明民,而善用之者君德也;皆切乎民事而言,故曰範,曰疇。漢以後儒者不察,雜引術數家言,分配支離,皆不明于《洪範》之旨;而醫蔔星命之流,因緣附會以生克休王之鄙說。張子決言其為資生之材以辟邪說,韙矣。

  君天下必先正己,故次五事;

  正己而後可正人,踐形盡性,所以正己。

  己正然後邦得而治,故次八政;

  八政以節宣五行而立為常典。

  政不時舉必昏,故次五紀;

  合于天乃順於人。

  五紀明然後時措得中,故次建皇極;

  極建則隨時以處中。

  求大中不可不知權,故次三德;

  剛柔正直,各適其宜,權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