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張子正蒙注 | 上頁 下頁
樂器篇(1)


  此篇釋《詩》《書》之義。而先之以《樂》,《樂》與《詩》相為體用者也。

  樂器有相,周、召之治與!

  相,韋表糠裡。《記》曰「治亂以相」,相之音菀而不宣,所以節音之雜亂,周、召之治還醇止亂之道。

  其有雅,太公之志乎!

  雅,柷類,以木為桶,中有椎,擊之。《記》曰「訊疾以雅」,促樂使疾也,功以速成而定,故曰「太公之志」。

  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訊疾蹈厲者,太公之事邪!

  敬勝怠,義勝欲,正己而正人,以伐無道,事不得緩。

  《詩》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無隱諷譎諫之巧也。

  正《雅》直言功德,變《雅》正言得失,異於風之隱譎,故謂之《雅》,與樂器之雅同義。即此以明《詩》《樂》之理一。

  《象武》,武王初有天下,象文王武功之舞,歌《維清》以奏之。自注:成童舞之

  戡黎伐崇,文王之武功。

  《大武》,武王沒,嗣王象武王之功之舞,歌《武》以奏之。自注:冠者舞酌,周公沒,嗣王以武功之成由周公,告其成於宗廟之歌也。自注:十三舞焉

  「酌」,《禮記》作「勺」。此明《詩》《樂》之合一以象功。學者學《詩》則學樂,興與成,始終同其條理。惟其興發志意于先王之盛德大業,則動靜交養,以墒于四支,發於事業,蔑不成矣。

  興己之善,觀人之志,群而思無邪,怨而止禮義,入可事親,出可事君。但言君父,舉其重者也。

  奮發于為善而通天下之志,群而貞,怨而節,盡己與人之道,盡於是矣。事父事君以此,可以寡過,推以行之,天下無非中正和平之節,故不可以不學。

  志至詩至,有象必可名,有名斯有體,故禮亦至焉。

  象,心有其成事之象也。禮,見於事而成法則也。詩以言達志,禮以實副名,故學詩可以正志,可以立體。

  幽贊天地之道,非聖人而能哉!

  凡有其理而未形,待人而明之者,皆幽也。聖人知化之有神,存乎變合而化可顯,故能助天地而終其用。

  詩人謂「後稷之穡,有相之道」,贊育之一端也。

  天能生之,地能成之,而斟酌飽滿以全二氣之粹美者,人之能也。穡有可豐美之道而未盡昭著,後稷因天之能,盡地之利,以人能合而成之,凡聖人所以用天地之神而化其已成之質,使充實光輝,皆若此。

  禮矯實求稱,或文或質,居物後而不可常也。

  實,情也,情不足則益之以文,情有餘則存之以質。物亦實也,情已動而事且成,乃因時因事而損益之,在情事之後,矯之正也。文質各矯其偏,故不可常。

  他人才未美,故絢飾之以文;莊薑才甚美,乃更絢飾之用質素。

  質已成之後,禮因損益之以致美,無一定之絢在才質之先也。此明因才節宣之道存乎禮,故有其質者,不可不學禮以善其後。

  下文「繪事後素」,素謂其材,字雖同而義施各異,故設色之工,材黃白者必繪以青赤,材赤黑必繪以粉素。

  繪非異色,則文不足以宣,故禮以人之情而著其美,酌情事之異而損有餘、補不足也。敔接:此章注義,亦就張子之意而通之

  「陟降庭止」,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在帝左右」,所謂欲及時者與!

  作而有為,上也,陟也;退而自省,下也,降也;一陟一降,皆有天理之明明赫赫者臨之於庭,則動靜無恒而一于正道。不執一,則存省愈嚴,陟降一心,德業一致,此朝乾夕惕、存神盡性之密用,作聖之功於斯至矣。

  《江沱》之媵以類行而欲喪朋,故無怨;嫡以類行而不能喪其朋,故不以媵備數。

  類者,貴賤之分,朋,私心也。媵安於卑賤之類而忘己私,嫡處於尊貴而恃其類,懷私以不能容物,此得朋喪朋之異,公私之分也。

  卒能自悔,得安貞之吉,乃終有慶而其嘯也歌。

  自悔,則能喪其私而先迷後得矣。坤之為德,以厚載有容為美,而私心間之,則吝而驕;惟去私以廣容,而後能承天以利正,婦道也,臣道也,下學遜志,遏欲以存理之始功也。

  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又思酌使臣之勞,推及求賢審官,王季、文王之心,豈是過與!

  此引伸毛《傳》之旨而廣言之。盡仁孝以為本,而推以愛賢任官,王季、文王之德也;後妃以順承之,則乾、坤合德矣。

  《甘棠》初能使民不忍去,中能使民不忍傷,卒能使民知心敬而不瀆之以拜,

  以拜為致敬之辭,于義未安。

  非善教寢明,能取是於民哉!

  由善教,故仁聲作。

  「振振」,勸使勉也;「歸哉歸哉」,序其情也。

  先勸君子急公而後望其歸,發乎情,止乎禮義。

  「卷耳」,念臣下小勞則思小飲之,

  兕觥。

  大勞則思大飲之,

  金罍。

  甚則知其怨苦噓歎。婦人能此,則陰詖私謁害政之心,知其無也。

  一於正則不邪。

  「綢直如發」,貧者紒縱無餘,順其發而直韜之爾。

  縱以帛斂發而作紒,古者紒不露發,帛有餘,則斜纏繞之,帛不足,則裁直條如其發之長而直韜之,此言儉而不失其容也。

  《蓼蕭》《棠華》「有譽處兮」,皆謂君接己溫厚,則下情得伸,讒毀不入而美名可保也。

  處,謂居之安也。讒毀之人,皆由君有刻薄疑忌之心;君仁臣忠,無所容其間矣。

  《商頌》「顧予烝嘗,湯孫之將」,言祖考來顧以助湯孫也。

  祭者,子孫之心,然必時和年豐,天人胥洽,而後禮備;而孝思可伸,則在祖考之佑助也。古者以祭成為大福。敔按:引此亦與「陟降庭止,在帝左右」之意相通

  「鄂不韡韡」,兄弟之見,不致文于初,本諸誠也。

  鄂,花萼;不,音跗;花承蒂小莖也。花方含蕊,文未著,而韡韡之生意在中,興兄弟之好一本諸誠,非徒尚文。

  《采苓》之詩,舍旃則無然,為言則求所得,所譽必有所試,厚之至也。

  舍旃,毀之令斥也;無然,無毀也;為言,揚其美也;求所得,察其何所得當於道。譽必試也,毀則無譽,必試而謂之厚者,人之刻薄賊恩,喜怒自任,非其本心;惟輕信人言而不自求諸心,能不因人為毀譽,則好惡從心而傷害於物者多矣。

  簡,略也,無所難也,甚則不恭焉。

  難,去聲。於物無所難,以為不足較也。

  賢者仕祿,非迫於饑寒,不恭莫甚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