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張子正蒙注 | 上頁 下頁 |
至當篇(5) |
|
物,事也。前定者,義精而誠立,因時必發而皆當。 有吉凶利害,然後人謀作,大業生; 此屈伸相感之機也。故堯有不肖之子,舜有不順之親,文王有不仁之君,周公有不軌之兄,孔子有不道之世,皆惟其時而精其義,歸於大正。 若無施不宜,則何業之有! 無施不宜,所遇皆順也。知此,則不怨不尤,而樂天敦仁於不息矣。 「天下何思何慮」,行其所無辜,斯可矣。 所謂天下有道不與易也。處變則不怨尤,處常則不妄作,皆與時偕行之精義,非以己意思慮之。 舊本分為二,今合之。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晝夜而知,其知崇矣。 知崇者,知天者也,知形而上之神也。化有晦明而人用為晝夜,神則不息,通晝夜而無異行;略屈伸之跡而知其恒運之理,知合於天,崇矣。時有屈伸而君子之神無間,《易》曰「知崇法天」,法其不息也。 知及之而不以禮性之,非己有也。 禮之節文見於事為,形而下之器,地之質也。性,安也。形而上之道,有形而即麗於器,能體禮而安之,然後即此視聽言動之中,天理流行而無不通貫,乃以凝形而上之道於己,否則亦高談性命而無實矣。 故知禮成性而道義出,如天地位而易行。 知極于高明,禮不遺於卑下,如天地奠位而變化合一,以成乎乾、坤之德業,聖學所以極高明而道中庸也。 知德之難言,知之至也。 天下之所言者,道而已。德則通極於天,存之以神,和之於氣,至虛而誠有,體一而用兩;若倚於一事一念之所得而暢言之,則非德矣。知已至,乃知其言之難。 孟子謂「我於辭命而不能」,又謂「浩然之氣難言」。《易》謂「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辭為聖人之道,非知德,達乎是哉? 聖賢知德之難言,然必言之而後自信其知之已至,故以尚辭為道之極致。「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修辭立誠」,言其所自知,非中人以下所可與聞也。 暗然,修於德也; 入德以凝道。 的然,著於外也。 附托於道而不知德。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