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相宗絡索 | 上頁 下頁
十地


  自地前至初地為見道位,二地至七地為修道位。六識七識轉盡。七識初地轉起,與八識前五佛果位方轉盡。

  一「歡喜地」

  從地前一資糧位如法修習,親歷親證,忽爾得廣大心,灼知分別二執之我見法見,皆與自性了不相關,頓然舍盡。見道位中功已圓滿,識得大自在,生大歡喜,於雙空觀中,意識發現無漏智觀,乃六識轉成妙觀察識之始也。七識因六識後念增長二執者,亦因六識妙觀之力,現行不起,不復增長昏迷,得現行平等。唯除自類末那種子未淨,故此地于八識全不相應,前五亦不受轉。

  二「離垢地」

  初地於見道位中功已圓滿,而俱生二障伏八識種子中,成七識現行,非見所能摧伏;以見從六識觀起,仍用八識流注見分,不與八識相應故。菩薩進此地時,行起解滅,入修道位,勤修戒定慧三品。雖此三品,二乘於根門亦嘗修習,而此地分別執滅,則原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此地以純淨心具足菩薩圓滿妙戒,遠離塵垢,無不嚴淨。

  三「發光地」

  此地以純淨心入最勝定,總持大法一切清淨妙湛之理,定中顯現。

  四「焰慧地」

  此地以純淨心證菩提法,智火焰生,燒盡煩惱,燭破無明,永離暗蔽。此三地戒定慧一時同證,而由戒得定,由定得慧,有升進機。

  五「難勝地」

  此後三地,乃前三地戒定慧增長圓滿所登。難勝者,淨戒圓滿,無所揀擇,於真俗二諦,行相相違,皆悉融通,人纏不怖:一切世出世間無能勝者。

  六「現前地」

  印合無為真如。無境不定,隨所安住,菩提妙法無不現前,無入定、住定、出定差別相。此諸位中增一分進修,則滅一分習氣,所謂「六七俱生地地除」也。

  七「遠行地」

  充滿慧體,盡法界際皆其智量所攝,雙空常在,不立入觀出觀有間斷法。修道位中功已圓滿,至此舍分別意識而行別路,脫盡情想,全不依根發識,生有漏心。此妙觀察智之極境,六識轉智之勝果盡於此矣。此上第六識智雙遣,專於意不起遍行處淨七八二識。

  八「不動地」

  見修二位功俱圓滿,至此無見無修,於不作意中妙凝智體,不口餘有俱生我執,得相惱亂。七識已淨,八識口有我愛執之為藏者,遂舍藏名。蓋初地以六識淨七識故,但伏現行,不伏種子。八地不假六識觀門,直從七識淨其根本,乃與俱生二惑相應對治,除一分七識。即淨一分八識,乃七識因窮八識果淨之始也。

  九「善慧地」

  藏識既舍,廓然無我,得大神力,轉諸根身器界,皆成般若智體,淨諸生法執中一分粗障。永除帶質境惑。

  十「法雲地」

  大智充滿,如雲集空,一切諸法悉受總持,無有一法而不在其智中者,將降法雨,加被法界。若大用流行,則俱生二執俱舍。但在靜函妙法之際,法見獨存,亦是無始以來熏成種子所持,如鐙外遠影,不即不離,則是俱生一分微細對影之障,未能消隕。以故前五勝果未得分身無漏,息法界苦輪,法猶在自而不在他也。從此以上,法雲久滿,靈雨忽飛,至等覺位,一刹那頃脫盡無始以來異熟種果中一分法相,相分融化,見分自無,自證分無可證,乃得還其真如本體,成白淨識。前五分日(「分日」二字義未詳,或是「見分」二字。)無量,所作所口皆證妙果,在識名為白淨,盡脫七六前五口名,在智名為圓鏡,亦無觀察平等之異。前七絲毫不存,第八自然還元,前五自然圓通,等覺道成,佛果即得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