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思問錄 | 上頁 下頁
內篇(5)


  有性之理,有性之德。性之理者,吾性之理即天地萬物之理;論其所自受,因天因物,而仁義禮知,渾然大公,不容以我私之也。性之德者,吾既得之於天而人道立,斯以統天而首出萬物;論其所既受,既在我矣,惟當體之知能為不妄,而知仁勇之性情功效效乎志以為撰。必實有我以受天地萬物之歸;無我,則無所凝矣。言無我者,酌於此而後不徇辭以賊道。

  「魚在於渚,或潛於淵」,逐物者不能得也。故君子為己而天下之理得矣。

  耳目口體互相增長以為好惡,則淫矣。淫于眾人之淫習,舍己而化之,則溺矣。耳目口體各止其所,節自具焉,不隨習以遷;欲其所欲,為其所為,有過則知,而節可見矣。「艮其背,不獲其身」;背非身也,不於身獲之。「行其庭,不見其人」;身非人也,不於人見之。能止其所,遏惡之要也。循而持之,安而中節,耳順、從欲不逾矩,自此馴致。

  己十九而非己也。天下善人恒少,不善人恒多;詖而淫,邪而遁,私欲私意,不出於熲而迭為日新。喜其新而驚為非常之美,驚喜移情而遂據為己之畛域;故曰「習與性成」。苟能求其好惡之實而不為物遷,雖不即複於禮,不遠矣;故曰「為仁由己」。

  佛、老之言,能動芻蕘而警之。然芻蕘可詢,而佛、老不可詢,何也?「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但好為師,則無父無君,皆可不恤。芻蕘無為師之心也。以芻蕘視佛、老而奪其為師之說,可也;片辭有采于其為師之說,隱惡而揚善,不可也。隱惡揚善,則但得其為師之邪,而不知用其芻蕘也。

  不出於熲,一間而已矣。舜與蹠之分,利與善之間也。盡用其視聽心思於利害,則熲;超於利害,則如日月之明離於重雲之中,光明赫然,不可涯量。

  因得失而有利害;利害生而得失隱,昏也。不昧於利害之始,則動微而吉先見,奚利害之足憂?馳驅于生死之塗,孰為羿之彀中乎?

  待物感之不交而後欲不妄,待聞見之不雜而後意不私;難矣哉!故為二氏之學者,未有能守之終身者也。推而極之於其意之萌,未有能守之期月者也。

  以天下而試吾說,玩人喪德之大者也。盡其才以應天下,發己自盡,循物無違,奚技倆之可試哉?

  為因物無心之教者,亦以天下而試吾無心之技倆者也。無所不用其極之謂密。密者,聖人之藏,異端竊之以為詭秘。

  氣者,理之依也;氣盛則理達。天積其健盛之氣,故秩敘條理,精密變化而日新。故天子之齊,日膳大牢,以充氣而達誠也。天地之產,皆精微茂美之氣所成;人取精以養生,莫非天也。氣之所自盛,誠之所自凝,理之所自給;推其所自來,皆天地精微茂美之化。其醞釀變化,初不喪其至善之用。釋氏斥之為鼓粥飯氣,道家斥之為後天之陰;悍而愚矣。

  「先天而天弗違」,人道之功大矣哉!邵子乃反謂之後天。

  知見之所自生,非固有;非固有而自生者,日新之命也。原知見之自生,資於見聞;見聞之所得,因於天地之所昭著,與人心之所先得。人心之所先得,自聖人以至於夫婦,皆氣化之良能也。能合古今人物為一體者,知見之所得,皆天理之來複,而非外至矣。故知見不可不立也,立其誠也。介然恃其初聞初見之知為良能,以知見為客感,所謂不出於熲者也,悲夫!

  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相師而道不同;無忌憚之小人,不相師而所行若合符節。道理一而分殊。不學不慮,因意欲而行,則下流同歸也。謂東海西海此心此理之同者,吾知其所同矣。

  上天下地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雖然,莫為之郛郭也。惟有郛郭者,則旁有質而中無實,謂之空洞可矣。宇宙其如是哉?宇宙者,積而成乎久大者也。二氣絪縕,知能不舍,故成乎久大。二氣絪縕而健順章,誠也;知能不舍而變合禪,誠之者也。謂之空洞而以虛室觸物之影為良知,可乎?

  不玩空而喪志,不玩物而驕德,信天地之生而敬之;言性道而能然者,鮮矣。

  病則喜寂,哀則喜湣。喜者,陽之舒;寂、湣者,陰之慘。陰勝而奪其陽,故所喜隨之而移于陰;非病與哀,則小人而已矣。「帝出乎震」;「震來虩虩,笑言啞啞」;樂在其中矣。故曰「吾未見剛者」。喜流于陰柔,而以呴沫為仁,以空闃為靜者,皆女子小人之道也。

  「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則老子所謂「當其無,有車器之用」也。君子之所貴者道也,以誠體物也,車器雲乎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