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尚書引義 | 上頁 下頁
畢命


  《畢命》之言辭也,曰「體要」。於是而或為之說曰:「辭有定體焉,有扼要焉,挈其扼要而循其定體,人可為辭,而奚以文為?體要者質也,質立而文為贅餘矣。」徇是言也,質文之實交喪於天下,而辭之不足以立誠久矣。

  嘗試言之。物生而形形焉,形者質也。形生而象象焉,象者文也。形則必成象矣,象者象其形矣。在天成象而或未有形,在地成形而無有無象。視之則形也,察之則象也,所以質以視章,而文由察著。未之察者,弗見焉耳。

  請觀之物。白馬之異於人也,非但馬之異於人也,亦白馬之異于白人也,即白雪之異於玉也。疏而視之,雪、玉異而白同;密而察之,白雪之白、白玉之白,其亦異矣。人之與馬,雪之與玉,異以質也;其白則異以文也。故統于一白,而馬之白必馬,而人之白必人,玉之白必玉,雪之白必雪。從白類而馬之,從馬類而白玄。既已為馬,又且為馬之白,而後成乎其為白馬。故文質不可分,而弗俟合也,則亦無可偏為損益矣。

  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同以敬,而非以敬父者敬君。以敬父者施之君,則必傷於草野,而非所以敬君。非所以敬君,不可為敬。不可為敬,是不能資于事父而同敬矣。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同以愛,而非以愛父者愛母。以愛父者施之母,則必嫌於疏略,而非所以愛母。非所以愛母,不可為愛。不可為愛,是不能資于事父而同愛矣。愛敬之同,同以質也。父與君、母之異,異以文也。文如其文而後質如其質也。故欲損其文者,必傷其質。猶以火銷雪,白失而雪亦非雪矣。

  故統文為質,乃以立體;建質生文,乃以居要。體無定也,要不可扼也。有定體者非體,可扼者非要,文離而質不足以立也。

  奚以明其然邪?耳、目、手、足之為體,人相若也,而不相為貸。非若刻木以為傀儡,易衣而可別號為一人也。故疏而視之,相若;密而察之,一紋一理,未有果相似者,因而人各為質焉。則質以文為別,而體非有定,審矣。

  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而心之神明,散寄于五藏,待感於五官。肝、脾、肺、腎,魂魄志思之藏也,一藏失理而心之靈已損矣。無目而心不辨色,無耳而心不知聲,無手足而心無能指使,一官失用而心之靈已廢矣。其能孤扼一心以絀群用,而可效其靈乎?則質待文生,而非有可扼之要,抑明矣。

  是故先王視之而得其質,以敦人心之誠,而使有以自立;察之而得其文,以極人心之誠,而使有以自盡;於是而辭興焉。夫辭所以立誠,而為事之會、理之著也。緣政而有辭,待辭以興政。政無可荒遺而後有恆,故辭無可簡僿而必于能達。奚定體之必拘,而扼要可片言盡哉?

  夫西周之誥誓,降而為春秋之詞命,降而為戰國之游談,體趨卑而失要,文趨靡而離質,則信然矣。乃其離質以靡者,其將可以為文乎?其能用足以發其體乎?其能詳足以盡其要乎?蓋亦相承相襲而有雷同之體,執其成見而動人以其要也。是則用不窮而能詳乎體者,戰國之游談固不如春秋之詞命,春秋之詞命固不如西周之誥命矣。

  文之靡者非其文,非其文者非其質。猶雪失其白而後失其雪。夫豈有雪去白存之憂哉!辭之善者,集文以成質。辭之失也,吝於質而萎于文。集文以成質,則天下因文以達質,而禮、樂、刑、政之用以章。文萎而質不昭,則天下莫勸于其文,而禮、樂、刑、政之施如啖枯木、扣敗鼓,而莫為之興。蓋離于質者非文,而離于文者無質也。惟質則體有可循,惟文則體有可著。惟質則要足以持,惟文則要足以該。故文質彬彬,而體要立矣。

  而後世所號為辭人者,立一體以盡文之無窮,一開一闔,萬應而約於一定,非是,則曰此其佚焉者矣。立一要以虧質之固有,去其所必資,割其所相待.束急而孤露其宗旨;非是,則曰此其漫焉者矣。

  信然,則且以一馬該天下之馬而無白馬,以一白該天下之白而並無白人;則且異人于馬,而必不許同之于白,見人亦白而謂其非人,而斥之為馬。筋脈浮出於皮膚之表,而肌肉榮衛萎而不靈,以尺限肘,以寸限指,截長續短,以為木偶,而生氣生理了不相屬。

  故蘇洵氏之所為體,非體也。錮天下于蘇洵之體,而文之無窮者盡廢。開闔呼應,斤斤然僅保其一指之節,而官骸皆詘;竭力殫思,以爭求肖於其體。則不知此體也,天下何所需之,而若不能一旦離之也!皎然之於詩律,王鏊、錢福之於制義,亦猶是也,而辭之體裂矣。

  韓愈氏之要,非要也。以擢筋出骨者為要,要其所要,而不足以統天下之詳,則不足以居天下之要矣。漠然無當於興觀,而使人一往而意盡,騷騷乎其野以哀,鼎鼎乎其小人之怒也。則不知此要也,為何者之要而何所會也!歐陽修之于史,陳師道、鐘惺之於詩,亦祖是也;而辭之要亂矣。

  孤露者無體,束急者非要,驅天下於其阱中,而塾師樂用為授受之資,豎儒圖便為科場之贄,徒用爭勝于蕭梁父子、溫庭筠、楊億之浮豔,曰吾以起其衰也,而不知其衰之彌甚也。

  蔡氏之言曰:「趣完具之謂體。」趣完具者,一切苟且之謂也。誰其督責造物,而令飛潛動植之各有其官骸、莖葉以成體?抑誰其督責立言者,令積字為句,積句為章以塞責,而迫不容待,以苟完免咎乎?

  先王以人文化成天下,則言道者與道為體,言物者與物為體。故必沈潛以觀化,涵泳以得情,各稱其經緯,曲盡其隱微;而後辭之為體,合符於道與物之體,以起生人之大用。故君子以言為樞機,而千里之外應之如響。今乃如或督責以應程限,無可奈何,取辦於俄頃,則何異于胥史之簿書,漠不關心,而徒為逭責乎!

  張釋之曰:「秦任刀筆吏,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無惻隱之實。」趣完具之謂也。亟疾則鄙,乃以首尾略具而謂之體;苛察則倍,乃以孤露意旨而謂之要。鄙則君子厭之,倍則小人不服。喋喋裡巷之言,釋之所惡於嗇夫,康王所戒於利口;皆以其趣完具也。

  韓、蘇起衰,人可為辭。天喪斯文,二子其妖祥之徵見與!「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文王之所以為文也。「草創討論,修飾潤色」,孔子之所取以為命也。夫是之謂體要,而莫有尚焉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