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禮記章句 | 上頁 下頁
卷三十三 緇衣(3)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褻也。」

  此一節孔子之言。「溺」,為其所陷也。「君子」「大人」,以位言。

  夫水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夫,防無反。)

  此釋「溺于水」之義。「德」者,水之性情功效。「易狎」,謂柔和。「難親」,入之則死。

  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

  此釋「溺於口」之義。「費」者,廣給之意。「煩」,謂苟引其端,遂不能自止也。喜怒乘之,口不自禁,興戎召辱,皆口之所生也。

  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夫,防無反。)

  此釋「溺於民」之義。「閉於人」者,各恤其私而不通大義也。「鄙心」,苟免而無恥也。敬以蒞之則禮達分定,慢之則□固忿狠而誣上行私,怨畔起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慎於民,猶其慎於口,慎于水也。

  《大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大,他蓋反。覆,如字,芳服反。)

  「越」,顛蹶也。「命」,令也。「覆」,傾敗也。「虞」,虞人,主田獵者。「機」,弩牙。「張」,張弦也。「省」,詳視。「括」,箭筈。「度」,所擬射之處。「釋」,發機舍矢也。言當敬慎臨民,審所命令,若射者已張,必參視箭括與所射者相當而後發也。

  《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兌,蓋「說」字之誤,失熱反。)

  言以求伸,而辨失其理則召辱;甲胄以禦難,而防非所當疑則致寇;衣裳以寵命賢者,而予非其人則不如藏之於笥;干戈以討叛,而必無諸己而後非諸人,當先省之於躬。四者皆言敬慎而不可褻用也。

  《大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

  「天作孽」,謂水旱災變。「可違」者,修政捍災。「逭」,逃也。此言不敬民而必溺也。

  《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吉」本「誥」字之誤。「天」本「先」字之誤。相,息亮反。)

  「先見」,猶言追考其故事也。夏都安邑在亳之西,故曰「西邑」;古稱王都曰「邑」。「自」,由也,用也。忠信曰「周」。「有終」,謂克享天命。「相」,相臣也。此言敬民則不溺也。

  ▲右第十六章。此章謂狎溺小人而不以敬臨之,則刑罰不足恥也。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

  此一節孔子之言。「心」者,體所受命。「體」者,心所托也。

  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好,呼報反。)

  「莊」,正也。「舒」,自得也。「安」,與相宜也。此釋民以君為心而體必從心也。

  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耳目手足從心效職而心之用乃全,然蹶趨疾痛則心氣亦為之不寧,傷其心矣。君得民則富庶而國愈固,失民則徒為寇讎。此釋君以民為體而心依體也。

  《詩》雲:「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能」字衍文。卒,子律反。)

  「庶民以生」上五句,孔子所刪之逸句,餘見《小雅·節南山》篇。「吾有」,吾國家有此人也。「先正」,猶言先賢。通達事理曰「明」,分別義類曰「清」。大曰「都」,小曰「邑」。「成」,定也。「以」生,安其生也。「國成」,國是也。「不自為正」,上自邪也。「勞」,病也。好惡得正則民治,失正則民勞。引此以申上文民從君好之意。

  《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祈寒,小民亦惟曰怨。」(雅,當依《書》作「牙」。)

  君牙,周穆王司徒,亦《尚書》篇名。「暑雨」,溽蒸熱濕也。「資」,當依《書》作諮。「祈」,是也,語助詞。小民猥眾而有鄙心,天之寒暑過則必怨,君之好惡偏而刑罰驟加,其怨叛必矣。引此以申上文「君以民存亡」之意。

  ▲右第十七章。此章言君民一體,以見好惡之必慎,而非爵賞刑罰之可勸懲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身不正」,以行言。「壹」,專也。「類」,得其朋類也。「義不壹」,君不以為忠。「行無類」,友不以為信也。

  ▲右第十八章。此章承上言行之旨而推言之,明臣道也。臣子之言行所施,以事君交友為大端,君臣朋友皆義也,而以忠信為體。言行征于君友而孚于君友者,必其積之有素,亦猶好惡行於賞罰而必以敬為本。蓋敬也,忠信也,乃立德以為民表之樞,而二篇之旨歸也。其下四章雜引聖言以申此章之意。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

  此一節孔子之言。射者所履之位謂之「物」,法則所在,不可越者。「格」,式也。「不可奪名」者,捨生取義以成名,忠臣之節也。

  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

  「質」,簡樸也。「志」,與識通,見而記之也。「親」者,切己領略之意。「知」,知其義也。「略」,亦簡也。「篤信」者,守死之本,故雖博學深知而不敢托於道以自寬,必擇其心之所安者據以為德。其確乎不拔之理立之有本,則可以生死不移而無有能奪之者矣。

  《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句),庶言同。」

  「出入」,出納也。「師」,眾也。「虞」,慮也。「庶言同」,上下皆諧允也。出而告民,入而告君,皆斟酌眾慮,不為遊言而允,合眾心也。引此以釋「言有物」之義。

  《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一也。」

  「儀」者,所行之節。「一」,謂純固不渝也。引此以釋「行有格」之意。

  ▲右第十九章。此章言義之一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