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禮記章句 | 上頁 下頁
卷三十三 緇衣(2)


  《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于,荒烏反。)

  「緝熙」者,繼續其明德而始終若一也。德一而純,則無不敬而皆止於至善矣。此章言君子威儀容止之有恆,而先引《詩》以見威儀之成皆根心以為符,必其德純於內而後動壹於外,足為民制也。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長,丁丈反。從,七恭反。)

  此一節孔子之言。「不貳」,服有恆制無厖奇也。「從容」,進退之節。「壹」,均而有恆也。

  《詩》雲:「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於周,萬民所望。」(行,胡孟反。)

  「都」,周西都。「彼」雲者,從東都而憶之之辭。「歸」,猶趨也。忠信為「周」,容貌言行皆有常度,所以為天下之制也。

  ▲右第九章。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

  此一節孔子之言。好惡以誠而達於外者有常,則可望而知矣。言行有恆而無隱情之不可見,則可稱述而傳記之矣。「不疑」「不惑」,交相信也。

  尹吉曰:「惟尹躬及湯,鹹有壹德。」《詩》雲:「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吉」,蓋「誥」字之誤。《尹誥》者,伊尹告大甲之書,今篇名《鹹有一德》。「壹」,專致而純全也。「忒」,差貳也。

  ▲右第十章。此章承上章「德壹」而推言之,見好惡言行之德皆以純一為歸。能行好惡者,君道也。修其言行以事上者,臣道也。故君以仁司好惡為天下之表,臣以義立言行為天下之制,其道分而君臣合德以定上下之交,而表制天下者則以純一有恆為好惡言行之本,蓋即《表記》言忠信之旨。其下二章皆以申明此章之意。

  子曰:「有國家者章善□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

  此一節孔子之言。「章」,明也,明揚之在位也。「□」,病也,以刑罰病之也。「厚」,深至也。章善不貳,□惡不移,昭示好惡於民者深切篤至也。

  《詩》雲:「靖共爾位,好是正直。」(共,九容反。好,呼報反。)

  好惡者,人君之大用,而臣之定交以事上,亦必慎而有恆,乃能安敬其職也。

  ▲右第十一章。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長,丁丈反。)

  此一節孔子之言。「人疑」,謂遇人而疑之,好惡無定也。「惑」,不信上也。「難知」,煩辭詭行,心不可知也。「君長勞」者,無可倚任,須自勤勞也。

  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禦民之淫,則民不惑矣。(好,呼報反。惡,烏路反。)

  「俗」,習也。「禦」,止也。坦然示人以所好而不妄於惡,則民志定矣。

  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矣。(重,直龍反。)

  「儀」,法也。凡所行者,皆即所言以為則,行顧言也。「重辭」,言之不能行而又言之也。所言則必思其可行,言顧行也。「援」,稱引也。「所不及」者,所不能也。不言其所不能行,言之必可行也。煩者,徒勞無益之意,所不知者而強行之,徒勞而已。不行其所不知,行之必可言也。言行相顧,心跡明白,無難知也。

  《詩》雲:「上帝板板,下民卒□。」(卒,子律反。)

  「上帝」,喻君也。「板板」,反也,好惡無恒,自相反覆也。「卒」,盡也。「□」,病也。此上人疑而百姓惑也。

  《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卭。」(共,九客反。卭,渠房反。)

  「止」,居也。「共」,敬也。「卭」,病也。臣不止於敬,徒為詐諼以病上,此下難知而君勞也。

  ▲右第十二章。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也。」

  此一節孔子之言。好賢不篤,則爵祿不足勸;惡惡不嚴,則刑罰不足恥;斯政不行,而教不成矣。

  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康誥》曰:「敬明乃罰。」《甫刑》曰:「播刑之不迪。」(「不」字衍反。)

  「播」,布也;「迪」,道也;謂施刑布法必以道也。刑罰不可輕褻,則爵祿可知矣。

  ▲右第十三章。此章承上好惡之旨而推言之,明君道也。人君之好惡必征之于刑賞,其下者好惡偏而刑賞濫,其次則好而不能賞,惡而不能罰,故曰「惟仁人能愛人,能惡人」,惟其刑賞之審而決也。其下四章皆以申明此章之意。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甯,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比,毗至反。)

  此一節孔子之言。大臣不親上,則政無綱紀而下無法守,民不安其生矣。所以然者,惟不以忠敬待大臣而徒崇其爵位,使不得志修職,而邇臣比黨以亂政也。國家之權不歸於大臣則歸於近侍,禍亂覆亡皆由此而興,此千古之通患,不可不鑒也。

  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

  「表」,謂從違所視。「慎」,精選而嚴禦之也。道,所趨之徑也。邇臣持權,則上之好惡偏移而民皆奔走於私門矣。

  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

  「小臣」,近侍。「遠臣」,疏賤新進之士。近臣,廷臣也。「內臣」,居中而侈空言者。「外臣」,任民社封疆之守者也。疾,忌媢也。「蔽」,有所陳請壅于上聞也。

  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禦人疾莊後,毋以嬖禦士疾莊士大夫卿士。」(葉,失涉反。)

  「顧命」,臨終之遺教。「莊」,正也。稱「後」、稱「大夫卿士」者,楚人之僭辭。忠敬不足而近幸間之,則爵祿不足勸也。

  ▲右第十四章。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教是以煩。」

  此一節孔子之言。「所賤」,幸臣也。「親失」,不親上也。「煩」者,下不服從,數施教令也。

  《詩》雲:「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陳》曰:「未見聖,若己弗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

  「彼」,謂君。「我」,賢者自言也。「則」,語助,起下之辭。「我得」,得我也。「執」,不得志欲去而留之也。「仇仇」,不相釋也。「不我力」,禮數煩重而心不屬也。「見」,謂君臣相遇。「由」,用也。好賢不篤而虛拘之,爵祿不足勸矣。

  ▲右第十五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