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禮記章句 | 上頁 下頁
卷三十一 中庸(9)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好,呼報反。)

  〖注〗以上孔子之言,子思引之反復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注〗此以下子思之言。「禮」,親疏貴賤相接之體也。「度」,品制。「文」,書名。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注〗今,子思自謂當時也。「軌」,轍跡之度。「倫」,次序之體。三者皆同,言天下一統也。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注〗鄭氏曰:「言作禮樂者,必聖人在天子之位。」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注〗此又引孔子之言。杞,夏之後。「征」,證也。宋,殷之後。三代之禮,孔子皆嘗學之而能言其意,但夏禮既不可考證,殷禮雖存又非當世之法,惟周禮乃時王之制,今日所用,孔子既不得位,則從周而已。

  ▲右第二十八章。承上章「為下不倍」而言,亦人道也。〖衍〗聖人備百王之道而必守為下之義以從時,於此而可見凝道者之氣象,亦可以知至德之藏矣。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王,於放反。)

  〖注〗呂氏曰:「三重,謂議禮、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則國不異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過矣。」

  上焉者雖善無征,無征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注〗「上焉者」,謂時王以前,如夏、商之禮,雖善而皆不可考。「下焉者」,謂聖人在下,如孔子,雖善於禮而不在尊位也。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注〗此「君子」,指王天下者而言。其「道」,即議禮、制度、考文之事也。「本諸身」,有其德也。「征諸庶民」,驗其所信從也。「建」,立也,立於此而參於彼也。「天地」者,道也。「鬼神」者,造化之跡也。〖衍〗理一而所指殊,故言各有端,於此不得雲二氣之良能,而用程子之說,蓋以其撰言也。

  〖注〗「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所謂「聖人複起不易吾言」者也。

  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注〗「知天」「知人」,知其理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注〗「動」,兼言、行而言。「道」,兼法、則而言。「法」,法度也。「則」,準則也。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注〗《詩》,《周頌·振鷺》之篇。「射」,厭也。所謂「此」者,指「本諸身」以下六事而言。

  ▲右第二十九章。承上章「居上不驕」而言,亦人道也。〖衍〗有其德,有其位,可以行矣,而必謹之言、行、動,慎之夙夜,以先自治而後治人,所以為不驕而凝道也。魯兩生曰:「禮樂必百年而後興」,深於言凝道者與!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注〗「祖述」者,遠宗其道。「憲章」者,近守其法。「律天時」者,法其自然之運。「襲水土」者,因其一定之理。皆兼內外、該本末而言也。

  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辟,音譬。)

  〖注〗「錯」,猶迭也。此言聖人之德。〖衍〗德如天地故無不覆載,如四時故錯行而相成,如日月故代明而不匱,廣大神化,德至則自然。若以此為道,將有荒遠亡實,權術雜用之憂,學者不可不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注〗「悖」,猶背也。天覆地載,萬物並育於其間而不相害,四時日月錯行代明而不相悖。所以不害、不悖者,「小德之川流」;所以並育、並行者,「大德之敦化」。「小德」者,全體之分;「大德」者,萬殊之本。「川流」者,如川之流,脈絡分明而往不息也。「敦化」者,敦厚其化,根本盛大而出無窮也。此言天地之道,以見上文取譬之意也。〖衍〗盡精微,道中庸,則可以致川流之盛矣。極高明,致廣大,則可以厚敦化之藏矣。此章本言聖德之合天,而君子作聖之功自此可推也。

  ▲右第三十章。言天道也。

  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知,珍義反。齊,側皆反。別,彼列反。)

  〖注〗「聰明睿智」,生知之質。「臨」,謂居上而臨下也。其下四者,乃仁義禮智之德。〖衍〗德者,性之撰,誠之實也。待事而德顯,仁義禮智之名乃立焉,而此諸德者靜不昧而動資之用,具諸性而生於心者也。故能知發強剛毅為義之德,則知義之非外矣;能知齊莊中正為禮之德,則知禮之非後起矣。故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仁義禮智無象可見,無功可名,而此諸德者並育並行於中,昭澈具在,所謂「活潑潑地」者也。

  〖注〗「文」,文章也。「理」,條理也。「密」,詳細也。「察」,明辨也。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注〗「溥博」,周遍而廣闊也。「淵泉」,靜深而有本也。「出」,發見也。言五者之德,充積於中而以時發見於外也。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見,賢遍反。說,弋雪反。)

  〖注〗言其充積極其盛而發見當其可也。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施,羊吏反。墜,直類反。)

  〖注〗「舟車所至」以下,蓋極言之。「配天」,言其德之所及廣大如天也。

  ▲右第三十一章。承上章而言「小德之川流」,亦天道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