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禮記章句 | 上頁 下頁
卷三十 坊記(3)


  子雲:「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

  此一節孔子之言。「忿」,舊說以為「怠」字之誤,是也。「微諫」,見微而諫。「不倦」,謂諫而不從,起敬起孝,又複諫也。「勞」,任勞事也。

  《詩》雲:「孝子不匱。」

  「匱」,窮也。心常在親,無有窮已,則怠倦勞怨之情自不作矣。此二節孝道之本。

  子雲:「睦于父母之党,可謂孝矣。」

  此一節又孔子之言。「睦」,和輯也。「党」,親屬也。

  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詩》雲:「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合族」,合之于祭燕也。昭穆咸在,所以合一本之本合者也。「令」,善也。病間曰「瘉」。「交相為瘉」者,如病乍瘳乍劇,此欲解而彼又爭也。「兄弟」者,本一人之身也。惟孝子之不忘此,則如耳目口體不相妨而互相愛有餘裕矣。不孝者情不相恤而更為嫌隘,如首欲寒而足欲溫,肝欲補而肺欲瀉,則一人之身而不相為容,終亦必亡而已矣。

  子雲:「于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廣孝也。」(「衣其」之「衣」,於既反。)

  「執」,執友也。此謂與父執爵位相等者,時往見之,可以乘己所得乘之車而往,而必降服不敢與之相擬,蓋車行于道路以章貴賤之別,而止於門外,不逼主人;衣則侍坐之頃兩貴相臨,非以崇敬矣。凡車之制:卿夏縵,大夫墨車,士棧車。衣之制,如玄裳,雜裳之類。此及下二節皆孔子之言,三稱「子雲」者,言非一時,雜引之也。此上三節言孝道之推。

  子雲:「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小人之養,直情徑行之愛,非所以愛其親也。

  子雲:「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

  「位」,弔喪、助祭俱為賓,而必異其列也。「厚」者,無在不然之意,子必退而父必不屈也。

  《書》雲:「厥辟不辟,忝厥祖。」(辟,必益反。)

  「辟」,君也。人君於子有君之尊,有父之親,若自簡媟,失君父之道,則辱其先矣。此二節申上文而言人子於親不可不敬,而為人父者必示之以敬,乃以敬身而孝於其先,蓋孝道之極致也。

  子雲:「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歎。」

  「言」,論說也。「閨門」,內寢門。「戲」,歡嬉也。此又引夫子之言以申上文之意。父子雖各盡其道,而子不敢以慈望其父,雖主於敬而真愛不忘,非矜莊嚴厲以為敬也。

  君子以此坊民,民猶薄於孝而厚於慈。

  厚于慈者必薄於孝也。夫父子之親,其為天性之愛一也。而親始者所以敦其本,逐愛者乃以流於私,而善惡分矣。人之常情昵而驕,待養而期報,則惟知有子而忘其親。禽獸□衛其子,生死以之,而不知有父母。是蓋人禽之界,不但君子野人之別也。蓋人之用愛也易而用敬也難,謀利者多而顧義者少,則於子不患其不慈,而非果惻隱之真心所發見也。記者以厚慈為惡之大,其于天理人欲之辨嚴矣,而近世旴江羅氏論《大學》「如保赤子」之義,輕孝悌而重言慈,其滅裂天理,驅斯人於禽獸之行,可勝罪哉!

  ▲右第八章。

  子雲:「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長,丁丈反。)

  「長民」,謂有天下國家者。人君嗣立,無父可事,以老近于父而敬之,亦追孝之思也。

  子雲:「祭祀之有屍也,宗廟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主」,練主,木用栗。「有事」,言有所尊事,不使托於無也。此二節雜引孔子之言,互明追孝之義。

  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

  沒而忘之。

  ▲右第九章。

  子雲:「敬則用祭器。」

  此一節孔子之言。「敬」,謂饗食大賓。「祭器」,籩豆簠簋之屬。以祭器為重,不在華美也。

  故君子不以菲廢禮,不以美沒禮。(菲,敷尾反。)

  「菲」,薄也。「沒」,掩也。禮所必行,不以物為損益也。

  故食禮,主人親饋則客祭,主人不親饋則客不祭。故君子苟無禮,雖美不食焉。(食,祥吏反。)

  「親饋」者,黍稷牲肺。「不親饋」者,魚臘醬湆。「不祭」,則亦不食矣。「無禮」,謂非禮所重。

  《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寔受其福。」

  「寔」,《易》作「實」,義同。「禴祭」,春祀,物不備者。「受福」,謂神享之。誠敬斯享,不在物也。

  《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德」,惠意也。

  以此示民,民猶爭利而忘義。

  「示」者,示義之所重輕,使民推之。

  ▲右第十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