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讀四書大全說 | 上頁 下頁
堯曰篇


  一

  小注雲「理之在事而無過不及之地也」,乃自已用中後見得恰好如此,非天下事理本有此三條路,一過、一中、一不及,卻撇下兩頭,拿住中閑做之謂。中者,天之德也,天德那有不周遍處!無過者,消鎔著世之所謂過而皆無之也。無不及者,本皆至極,自無不及也。

  中庸言擇,但雲「擇善」,不雲擇中。俗儒不省,便向者裡捏怪義,分中、過、不及為三塗,直兒戲不成道理。看中庸說擇之之功,只學、問、辨、思、篤行,己千己百而弗措,何曾有揀選不錯,孤孤另另一條驀直去意!朱子雲「凡物剖判之初,且當論其善不善,『 惟精惟一』,所以審其善不善」,非精一以求中也。又雲「精則察夫二者之閑而不雜也」。所雲「察夫二者」,人心、道心之分而已,豈擇於過、不及與中三者之閑哉?無已,則將雲過不及便是人心。夫不及者,亦從事乎理而不逮,既非人心之陷溺者比。抑既為人心矣,其視道心有雲泥之隔,而安能有過於道心者乎?聖賢于此,只在人欲淨處得天理之流行,原不曾審量彼此,截過補不及,而作一不長不短、不粗不細之則。朱子雲:「後面說『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皆是恰好的事。」如此數者,豈有過在一頭,不及在一頭,而此居其中者乎?

  盈天下只是個中,更無東西南北。盈目前只是個中,更無前後左右。河圖中宮十、五,已括盡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在內。帝王用之,大而大宜,小而小宜,精而精宜,粗而粗宜;賢者亦做不到,不肖者亦做不到;知者亦知不徹,愚者亦知不徹;參天地,質鬼神,繼前王,俟後聖,恰恰好好,天理純至,而無毫髮之閑缺,使私意私欲得以相參用事而不足於大公至正之天則。故曰「皇極」,曰「至善」,胥此中也。不及者自畫于半塗,而過者豈能越之!非聖人之獨為其難,以理本應爾,更無過、不及旁開之轍跡也。

  特自後人觀之,而以小康之世、中材之主較之,則有不及者焉,因有過夫不及者焉;有過夫不及者焉,因有不及夫過者焉。是以可即其類而名之曰過、曰不及。而帝王之所執以用於天下者無是也。故既無不及也,而抑非過夫不及者也,因可贊之曰此無過、不及之德也。而乃以恰稱乎理,則亦以知理之在事者,固有此無過、不及之地,而非過、不及者之所得企而及也。俯而就,但以情言,不以理言。

  二

  「無過、不及」一「無」字,是盡情之詞,非本有而為無之,亦非此無而彼有,只是從來沒有意。既無其實,即無其名。無其名又說個過、不及,是從世俗上借來反勘底。若大中之為道,其無過、不及也,猶人之無角無尾,更不待言也。先儒緣不為之文句以反形之,則初學不知,故就其從來所本無,向後所必無,而斯道不行不明之世,則有此兩種互相譏非之名,因取而形之曰無此也。如以禽獸擬人,而謂無角與尾,虛立之名以彰其不然爾。

  過者謂不及者不及,不及者謂過者過,故夫子亦就師、商二子所互相非者以言之。其實,則只是差錯了。無論道必無可過,過者終未嘗已經過乎道而又越之;即不及者之於道,亦全未有分在。如訪人於百里之外,至五十裡見似其人者,而遽謂得遇焉,既終非所訪之人,則並此所已行之五十裡,都成枉步,只如一步也不曾行得相似。雲峰諸子固未足以解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