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讀四書大全說 | 上頁 下頁
雍也篇(4)


  一九

  程子謂顏子非以道為樂,後人卻在上面說是一是二,這便是弄風捉影語。唯朱子委實親切,故為之易其語曰:「要之,說樂道亦無害。」蓋樂道而有害,則伊尹、孟子都是「將道為一物而玩弄之」矣。真西山語。

  但以道為樂雖無害,而大概不能得樂。如嗜酒人,自然于酒而樂。若雲以酒為樂,則本非嗜酒,特借酒以消其磊砢不平之氣,到底他臨觴之下,費盡消遣。

  且人若任著此情以求樂,則天下之可樂者,畢竟非道,如何能勾以道為樂而不改!唯不先生一樂之之心,而後於道有可樂之實。此天理現前,左右逢原、從容自得之妙,豈可雲 「以」,而豈可雲「為」哉?以道為樂,只在樂上做工夫,而顏子之樂,乃在道上做工夫,此其所以別也。

  在樂上做工夫,便是硬把住心,告子之所以無恐懼疑惑也。在道上做工夫,則樂為禮複仁至之候,舉凡動靜雲為,如馳輕車、下飛鳥,又如殺低棋相似,隨手輒碎,如之何無樂!如之何其改也!

  二十

  要知顏子如何「不改其樂」,須看「人不堪其憂」是怎生地。或問朱子「顏路甘旨有闕時如何」,此處正好著眼。

  道之未有諸己,仁之未複於禮,一事也發付不下;休說簞瓢陋巷,便有天下,也是憔悴。天理爛熟,則千條萬歧,皆以不昧於當然;休說簞瓢陋巷,便白刃臨頭,正複優遊自適。樂者,意得之謂。于天理上意無不得,豈但如黃勉齋所雲「凡可憂可戚之事,舉不足以累其心」哉?直有以得之矣。

  二一

  真西山所雲「簞瓢陋巷不知其為貧,萬鐘九鼎不知其為富」,一莊生逍遙遊之旨爾。簞瓢陋巷,偃鼠、鷦鷯之境也。萬鐘九鼎,南溟、北溟之境也。不知其貧,南溟、北溟之觀也。不知其富,偃鼠、鷦鷯之觀也。將外物撇下一壁看,則食豕食人、呼牛呼馬而皆不知矣。聖賢之道,聖賢之學,終不如是。「綠滿窗前草不除,與自家意思一般」,豈漫然不知而已哉?

  如唐人詩「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與「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落處固自懸隔。自非聖賢,則總到說樂處,須撇開實際,玩弄風光。西山不知貧富之說,亦只到者一步。陶靖節雲「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意思盡好;到下面卻說「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便與孔、顏之樂,相去一方。緣他到此須覓個療愁蠲忿方法,忘卻目前逆境也。孔、顏、程、朱現身說法,只在人倫物理上縱橫自得,非西山所庶幾可得。

  二二

  聖人尋常不輕道一「謙」字,而于贊易,唯以天之「益」、地之「流」、鬼神之「福」、人之「好」言之,則亦應物之德柄,柄有權意。非入德之始功也。故曰:「謙,亨,君子有終。」必君子而乃有終,未君子而難乎其始矣。

  上蔡雲「人能操無欲上人之心,則人欲日消,天理日明」,此語未得周浹。在上蔡氣質剛明,一向多在矜伐上放去,故其自為學也,以去矜為氣質變化之候。然亦上蔡一人之益,一時之功,而不可據為典要。若人欲未消,無誠意之功;天理未明,無致知之力;但以孟之反一得之長為法,則必流入於老氏之教。孟之反原是老子門下人,特其不伐一節,近于君子之為己。亦其聞老氏之風而悅之已深,故漸漬成就,至於奔敗倉皇之時,居然不昧。蓋於謙退一路,已為爛熟,而孟之反之為人,亦如此而止矣,未聞其能繇是而日進於理明欲消之域也。

  以淺言之,伐者亦私欲之一端,能去伐者,自是除下人欲中一分細過。細對粗而言。固有能去伐而他欲不必除者,如馮異、曹彬之流,其於聲色貨利之粗過,詎得淡泊?亦有不待去伐而欲已消、理已明者,則雖伯夷恐未能於此得釋然也。

  若以深言之,則不伐之成德,自為遠怨息爭之一道,而聖賢以之為居德之量,是易所謂「善世而不伐」,書所謂「女唯不伐,天下莫與女爭功」。此在功德已盛之後,以自極于高明廣大之至,而即以移風易俗,成廷野相讓之化者,非待此而始有事於消欲、明理也。故顏子以之為願,即孔子大道、為公之志,事有所待,而非與克己之功、亟請從事之比。聖賢之道,以此而善其成,故曰「君子有終」;以此而利行於天下,故曰「謙,亨」。明理消欲之始,焉用此哉?

  既亦聖賢居德善世之妙用,故夫子亦稱許之反。然之反之能此,則亦徒具下此腔殼,可以居大德,載大功,而所居、所載之實,未之逮者多矣。微獨之反,即彼所宗之老子,其大端已非,而此「盛德,容貌若愚」之量,夫子亦不能沒其善。至於所居、所載,虛無亡實,乃至陰取陽與,而與「良賈深藏」同一機械,則終未免於私欲潛行、天理不明之病。唯其欲恃此以消欲而明理,則消者非其所消,明者非其所明。克伐不行,不足以為仁者,此也。

  或問中有「先知得是合當做底事」之語,自是去伐之功,靠硬向聖賢學問中下手事。朱子不然其說,而雲「只是心地平,所以消磨容得去」,乃就之反論之反,知其「知雄守雌」、「無門無毒」之心如此耳。朱子看來識得之反破,故始終說他別是一家門風;而曰「孟之反他事不可知,只此一事可為法」,則即愚所謂「除下人欲一分細過」之說,亦不教人全身從此下手也。

  若上蔡之學,其流入於老氏與否,吾不敢知,特以彼變化自家一偏氣質之事,以概天下之為學者,則有所不可。「無欲上人」四字,亦是一病。夫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特不與人對壘相角而已;到壁立萬仞處,豈容下人?孟子曰:「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斯學者立志之始事,為消欲明理之門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