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讀四書大全說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章(1)


  一

  「修道以仁」,只陳新安引「志道、據德、依仁」為據,及倪氏「自身上說歸心上」之說為了當。「修身以道」,只說得修身邊事;「修道以仁」,則修身之必先正心誠意者也。

  道者,學術事功之正者也。學術事功之正,大要在五倫上做去。章句以「天下之達道」當之,乃為指出道所奠麗之大者,非竟以「達道」之道釋此「道」字。

  若仁者,則心學之凝夫天理者也,其與三達德之仁,自不相蒙。彼以當人性中之德而言,故曰「天下之達德」;此以聖賢心學之存主言,故章句雲「能仁其身」。必不獲已,則可雲與下「誠」字相近,然就中須有分別。此仁字之可與誠字通者,擇善固執之誠也。三達德之仁言天德,此仁言聖學。亦彼以性言而此以理言也。

  二

  不意朱門之荑稗,乃有如雙峰以鬼對人之說!史伯璿譏之,當矣。然雙峰豈解能奇,只是傍門求活見地。「仁者人也」,豈可雲不仁者鬼乎?夫子謂「鬼神之為德」為「誠之不可掩」,鬼豈是不仁底?雙峰引論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作話柄,早已失據。在論語,本謂幽明無二理。既無二理,則非人仁而鬼不仁,審矣。

  彼似在氣上說,生氣仁,死氣不仁,則以氣主理,其悖既甚。而彼意中之所謂死氣者,又非消息自然之氣,乃夭枉厲害之邪氣。使然,則人之有不正而害物者多矣,統雲「仁者人也」,不已礙乎?子曰「人之生也直」,於直不直而分死生,且不於之而分人鬼,人鬼自與死生異。而況於仁乎?

  聖人斬截說個「仁者人也」,者「人」字內便有徹始徹終、屈伸往來之理。如何把鬼隔開作對壘得?必不獲已,則或可以「物」字對。然孟子以「萬物皆備」為仁,中庸亦雲「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者「人」字也撇「物」字不下。特可就不仁者之心行而斥之,曰不仁者禽也,為稍近理。要此「仁」字,不與不仁相對,直不消為樹此一層藩籬。

  「仁者」屬人道而言,「人也」屬天道而言。蓋曰君子之用以修道之仁,即天道之所以立人者也。天道立人,即是人道。則知「親親為大」,是推入一層語,非放出一層語。親親是天性之仁見端極大處,故章句雲「自然便有惻怛慈愛之意」。此處不是初有事於仁者之能親切,故曰「深體味之可見」,是朱子感動學者令自知人道處。雙峰之孟浪,其不足以語此,又何責焉!

  三

  「仁」字說得來深闊,引來歸之於人,又引而歸之於「親親」,乃要歸到人道上。「親親」、「尊賢」,自然不可泯滅,與自然不顛倒之節文者,人道也;而尊親在此,等殺在此,修道修身者以此,故知人道之敏政也。中庸此處,費盡心力寫出,關生明切,諸儒全然未省。

  四

  「仁者人也」二句,精推夫仁,而見端于天理自然之愛。「義者宜也」,因仁義之並行,推義之所自立,則天理當然之則,于應事接物而吾心固有其不昧者,因以推夫人心秉彝之好,自然有其所必尊而無容苟,則「尊賢」是也。

  仁義之相得以立人道,猶陰陽之並行以立天道。故朱子曰「仁便有義,陽便有陰」。非謂陽之中有陰,仁之中有義。如此則亦可雲義之中有仁矣。乃天地閑既有陰[陽],則陽[陰]自生;人道中既有仁,則義自顯也。而仁義之施,有其必不容不為之等殺者,則禮所以貫仁義而生起此仁義之大用也。

  仁與義如首之應尾,呼之應吸,故下雲「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禮貫于仁義之中而生仁義之大用,故下雲「不可以不知天」。若統論之:則知天者,仁、知之品節者也;知人者,知、仁之同流者也。故曰「修道以仁」,而不勞曰以義、以禮也。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故曰「人道敏政」者,仁義之謂也。仁義之用,因於禮之體,則禮為仁義之所會通,而天所以其自然之品節以立人道者也。禮生仁義,而仁義以修道,取人為政,鹹此具焉,故曰「人道敏政」也。

  此言仁義禮者,總以實指人道之目,言天所立人之道而人所率繇之道者若是。皆為人道之自然,則皆為天理之實然。與夫知之為德,人以其形其質受天靈明之用,得以為用,應乎眾理萬事而不適有體者自別。故仁義禮可雲道,而知不可雲道。雙峰眩於「知天」、「知人」兩「知」字,而以仁、知分支,則文義既為牽扭割裂,而於理亦悖。

  凡此三節,用兩「故」字,一順一逆,俱以發明人道之足以敏政者。但務言人道可以敏政之理,而未及夫所以敏之功。是以下文三達德、三「近」之文,必相繼立言,而後意盡。或可以此一段作致知,下四節作力行分,則以明人道之如是,仁義禮。而後有以施吾敏之之功,知仁勇皆所以敏之。亦與知先行後之理相符合。然而有不儘然者。則以此論人道之當然,為知中之知;而下「知斯三者」論人道之能然,能然之道即德也。則固猶為行中之知,必待推其原於一,顯其功於豫,立其程於擇善固執,而後全乎其為力行之實矣。用其知仁勇者,必用之於學、問、思、辨、篤行。

  或疑如此說,則仁義禮皆天所立人之道,而人得以為道,是自然之辭也。而又何以雲知仁勇為天性之德,而仁義禮非以心德言耶?然而有不礙者。則以仁也,義也,仁之親親、義之尊賢也,親親之殺、尊賢之等也,皆就君子之修而言也。仁、義之有撰,禮之有體,則就君子之所修者而言也。故新安以依於仁證此。依者修之也,所依之仁所修者也,顯然天理之實有此仁義禮,而為人所自立之道。故章句雲:「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所謂 『元者善之長也』。」亦可雲:義者天地利物之理,而人得以宜;禮者天地秩物之文,而人得以立。是皆固然之道,而非若知仁勇,二「仁」字不同。人得受於有生之後,乘乎志氣仁依志,勇依氣,知兼依志氣。以為德於人,而人用之以行道者比矣。

  故愚前雲「心學之存主」,亦謂心學之所存所主,非謂君子之以吾心之仁存之主之也。若夫知仁勇,則人之所用以行道者,而非道之條理,人道有仁,而抑有義禮,是謂條理。與其本原。仁故親親,義故尊賢,禮故等殺生焉。是其為道之體與性之用,其相去不紊亦明矣。

  五

  人道有兩義,必備舉而後其可敏政之理著焉。道也,修身以道。仁也,義也,禮也,此立人之道,人之所當修者。猶地道之於樹,必為莖、為葉、為華、為實者也。仁也,知也,勇也,此成乎其人之道,而人得斯道以為德者。猶地道之於樹,有所以生莖、生葉、生華、生實者也。道者,天與人所同也,天所與立而人必繇之者也。德者,己所有也,天授之人而人用以行也。然人所得者,亦成其為條理,知以知,仁以守,勇以作。而各有其徑術,知入道,仁凝道,勇向道。故達德而亦人道也。以德行道,而所以行之者必一焉,則敏之之事也。故此一章,唯誠為樞紐。

  六

  「誠」為仁義禮之樞,「誠之」為知仁勇之樞,而後分言「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須知天道者,在人之天道,要皆敏政之人道爾。

  七

  事親亦須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作之。知人亦然,知天亦然。如郭公善善而不能用,仁勇不給,則亦無以知人。又事親亦須好學以明其理,力行以盡其道,知恥以遠於非。足知雙峰「三達德便是事親之仁,知人之知」,牽合失理。又況如陳氏所雲「有師友之賢,則親親之道益明」,其為膚陋更不待言者乎?況所雲「與不肖處,則必辱身以及親」,乃閭巷小人朋凶忤逆之所為,曾何足為知天知人之君子道?而于人君有志行文、武之政者,其相去豈止萬里也!

  釋書之大忌,在那移聖賢言語,教庸俗人易討巴鼻。直將天德王道之微言,作村塾小兒所習明心寶鑒理會,其辱沒五經、四子書,不亦酷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