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讀四書大全說 | 上頁 下頁 |
第十三章 |
|
一 「道不遠人」,與上章所引旱麓詩詞原無二義。雲峰謂上章言性體之廣大,此言率性者之篤實,大是妄分支節。率,循也,言循其性之所有而皆道也。豈率性者之別有階梯,而不必遽如性之廣大乎? 「以人治人」,觀乎人而得治人之道也。「不願勿施」,觀乎人之施己而得愛人之道也。「庸德庸言之慥慥」,觀乎人之得失而得治己之道也。盈天地之效於我者,人而已矣。一吾目之見鳶見魚而心知其飛躍,鳶魚之在天淵以其飛躍接吾之心目者也。而道不遠於此,則亦何篤實之非廣大哉? 內顧,而己之願不願者,盡乎人之情矣。外顧,而人之宜盡第二節與其不克盡者,盡乎物之理矣。不能觸處得理以擇而執之,則必以私意為道,拂乎人而揉亂之矣。此「皆曰予知」而好自用之愚者是也。陳氏以老、莊當之,亦未為得。 二 己所不願,則推人之必不願而勿施之,是恕。推己所不願,而必然其勿施,則忠矣。忠恕在用心上是兩件工夫,到事上卻共此一事。 章句雲「忠恕之事」,一「事」字顯出在事上合一。後來諸儒俱欠了當在,乃以忠為體,恕為用,似代他人述夢,自家卻全未見影響。 三 史伯璿添上己所欲而以施之於人一層,大是蛇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仁者性命得正後功用廣大事。若說恕處,只在己所不欲上推。蓋己所不欲,凡百皆不可施於人,即飲食男女,亦須准己情以待人。若己所欲,則其不能推與夫不可推、不當推者多矣。仁者無不正之欲。且其所推者,但立達而已。文王固不以昌歜飽客,而況未至於仁者哉? 四 此章之義,章句盡之矣。其他則唯藍田之說為允。或問改藍田一段,不及元本「其治眾人也」、「其愛人也」、「其治己也」分三段為切當。若雙峰以下諸說,則一無足取。緣其所失,皆硬擒住「忠恕」二字作主。要以論語一貫之旨,橫據胸中,無識無膽,不能于聖賢言語,求一本萬殊之妙。朱子一片苦心,為分差等,正以防此混亂,何諸子之習而不察也! 本文雲「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只此是忠恕事。顯然見此但為人之為道者,能近取譬,一入德之門而已。若子曰「吾道一以貫之」,而曾子乃雲「夫子之道,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而已矣」,則豈可哉? 此亦可言忠恕者,如孟子言「親親仁也,敬長義也」,親親敬長可言仁義,其得以孩提之親親敬兄,謂仁義之全體大用盡於此乎?知此忠恕專在施上說,則其上之不足以統治人,下之不足以統自治,亦明矣。且本文所雲「忠恕違道不遠」者,就人心道體而言,所包猶廣;而其雲「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則指事而言,尤一節之專詞耳。 史伯璿心無忠恕,漫為指射,乃以末節為「推己所欲者施之於人」。舉君父與兄而為眾賤之詞曰「人」,事君、事父、事兄而為下逮之詞曰「施」,言不順則事不成,其顛悖莫此為甚! 故本文但于朋友言施,而尤必以先施為情禮之當。則朋友且不可僅言施,而況于君父?故可言施者,必誼疏而卑於己者也。其可言人者,必並不在朋友之科,而為泛然無交,特其事勢相干、言行相接之人也。 故自有文字來,無有言施忠於君、施孝于父者。至於上雲「治人」,其所治之人,則已固有君師之任,事在教而不在養。治之之術,戒休董威,不問其可願不可願也。 且末節言所求乎子、臣、弟、友,其所求之子、臣、弟、友,朱子謂為己之子臣若弟,亦以在己者痛癢自知,而其求之也較悉爾。實則天下固有年未有子,位未有臣,而為人之季弟者,其又將何所取則以事其上哉?是所求雲者,不論求己之子、臣、弟、友,與從旁公論天下之為子臣、為弟友者,而皆可取彼旁觀之明,以破當局之暗也。則抑知我之所求者,亦得其理於人,故曰「道不遠人」。而非為在己之所欲,如史氏之所雲者。人事人父以孝,于己何欲哉? 要此三段文字,每段分兩截。「伐柯伐柯」五句,言治人之道不遠於人也;「以人治人,改而止」,則不遠人以為治人之道也。「忠恕違道不遠」,言愛人之道不遠於人也;「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則不遠人以為愛人之道也。「君子之道四」十句,言治己之道不遠於人也;「庸德之行」以下,則不遠人以為自治之道也。 「道不遠人」一「人」字,唯黃勉齋兼人己而言之之說為近。緣忠恕一段,謂以愛己之心愛人,故可兼己而言。乃施諸己者他人也,于人之施者,得勿施於人之道,則雖雲以愛己之心為准,而實取順逆之度於人矣。 大抵此章之旨,本言費之小者,故極乎淺易。然於以見斯道之流行,散見於生人情理之內,其得失順逆,無非顯教,與鳶飛魚躍,同一昭著於兩間。故盡人之類,其與知與能,與其所未知未能,皆可以觀察,而盡乎修己治人之理。蓋以明斯道之充滿形著,無所遺略,無所閑斷,而即費可以得隱。則其意原非欲反求之己,而謂取之一心而已足也。 中庸以觀物而論天理之行,論語以存心而備萬物之理。中庸致廣大,而論語觀會通。固宜忠恕之義,大小偏全之不一,而「不願勿施」,但為忠恕之一端也。守朱子之詁,而勿為後儒所惑,是以讀大全者之貴於刪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