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船山經義 | 上頁 下頁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章

  仁效于有方,非虛願也。

  夫博施濟眾,有其心耳,有其言耳,近譬以立達,皆以實也。此聖學異端之辨也。

  且仁之自發,心之動幾也,而幾不可恃。仁之所函,心之本量也,而量不必充。蹶然而生,覺其皆不容已;廓然而大,覺其固不可窮。然而有所必已而窮矣,猶自以其量之可及、幾之偶動者,謂吾志願之弘深無所詘也。此言仁者之所以流於妄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可謂仁乎?或謂其徇事以失心,而豈其然乎!」

  蓋徇心以設一不能然之願,而曰天下之待吾仁者,以一念攝之而無餘也。夫子曰,若此者,將以必之聖,而聖不自必矣;將以病堯舜,而堯舜固自有其不病者也。聖不自必,堯舜可不以為病,則以此為仁者亦必窮而姑已。

  雖然,苟欲為仁,豈可有是心哉!生一博施之心,謂惻怛之隱已謝疚于幽明,施之可及而及矣,施雖未及,而待施者已來往於吾心,會萬匯之馮生,鹹不離乎一念,擬一能濟之心,謂方隅之隔可悉化其畛域,濟之已效而效矣。濟雖未效,而能濟者早翕受於吾心,極一念之規恢,自畢周于萬匯。其究也,以不施言施,不濟言濟,不仁言仁。願力之說所以惑天下而廢仁之大用以述其真體,可勝道哉!

  夫仁者之事,誠於所事也。人未當前,而立一施之之念,仁者不為;欲未動於己,而設一濟之之法,仁者不為。欲立矣,欲達矣,則所以立,所以達之條理粲然具悉,而有待立待達者進乎吾側,乃以熟嘗之肯綮隨分而給其求。前無取必之心則後無所病也。此實致之功能也。求仁之方,誠于其方也。人無待譬,且守此心之無欲,則仁之體不亂,近無可譬,且聽萬物之各得,則仁之用不迷。可譬矣,近取之矣,則因情譬情、因事譬事之矩則確乎有據,而所以立達之者順事恕施,乃以易簡之知能隨力而著其功。遠之無所必則可必,行之無所病則不病也。此實盡之忱悃也。

  而如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者乎,非實有之,如有之也;心謂其然,而固不然;事實不至,而心則至。」充子貢之說,率天下以求仁於恍惚之中,而屙癢固不相及。其以蔑裂乎仁也,豈不甚乎!嗚呼!此異端量周沙界之說所以無父無君,而管仲實著一匡之功,聖人慎言仁而獨許之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