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春秋世論 | 上頁 下頁
昭公十四論十一


  太上治時,其次先時,其次因時,最下亟違乎時。亟違于時,亡之疾矣。治時者,時然而弗然,消息乎己以匡時者也。先時者,時將然而導之,先時之所宗者也。因時者,時然而不得不然,從乎時以自免,而亦免矣。亟違時者,時未為得,而我更加失焉,或托之美名以自文,適自捐也。

  魯自僖公以來,天下賴霸以安。霸者猶知有名者也,魯乃以名自保,故勤於學校宗廟之雲為,頌聲作,典物修,天下乃以名予魯,而保之以為名,天下保之,故齊、晉保之;齊、晉保之,故吳、楚亦弗得而不保之。吳、楚效齊、晉,齊、晉效名也。至於昭公之世而時變矣。晉厭名之適虧其實,去其霸而不恤;楚抑厭爭霸之不足為名,棄上國而無所求;斷髮文身之勾吳,且進而睥睨乎中夏。嗚呼!強國變而霸,魯無能霸而保名,猶可以自保;霸複變而強國,魯即無能強,而自保之術不恃乎名,審矣。天下求之於名,因天下之求以自結,非能治時者也。天下不求之于名,魯始驚天下之不我求而改圖,非先時者也。然而魯卒不亡者,其諸從時以自免者與?

  昭公之暗,三家之悖,晉抑之,吳窺之,齊構之,倉猝莫能相難。至於八年無君,國維虛立而莫之敢窺,三子者之力猶足以及此,抑不可謂無功于魯矣。陳將滅而搜,蔡既滅而搜,齊師加於莒而三搜,三子之務此至勤也。既莫能以道治天下之裂,抑不能早計天下之變而圖之未兆。霸不足恃,吳不可主,乃以退講軍實自完而不示陋於敵,三子之猶足及此,抑不可謂無功于魯也。浸猶不然,習臧辰之智,因行父之術,安其危,矜其位,以處瓦解之天下,邾、莒且乘墉而攻之,況吳、楚之狡焉者乎!

  趙宋之銷爍于杭、閩,用此術也,故為君治時者,閎、散之以事文王,王臣也。導君先時以為天下宗者,管仲之以相桓公,霸臣也。舍此而強臣之自私于強,自強而猶之強國也。故國無強臣,其國不亂;國有強臣,其國不亡。亂可治,亡不可複有。孔子相魯,貰季氏逐君之罪,而因之以治。聖人之所予奪,悻悻拘文之士固不測也。孟子曰:「于季桓子見行可之仕」,斯其為孟子之知聖人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