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春秋世論 | 上頁 下頁 |
僖公十四論六 |
|
變《雅》,《雅》之衰也;《魯頌》,《頌》之濫也。變《雅》有溢毀,《魯頌》有溢譽,以為惡惡之不嫌于狷,臣子之不嫌於厚,則幾矣,而不可以論世。《魯頌》稱僖公,以謂魯自是而復興也,而魯之衰實自是而始。終春秋之世,魯內替於臣,外制於霸。內替於臣,唯僖公之溢賞季友,而不正叔仲之誅,以立敖與茲也;外制於霸,唯僖公之怵憚夫齊,而修五年一覲之禮於其友邦也。內替于臣而魯不可振,外制於霸,而周亦受其衰,故僖衰魯以衰周,其憊甚矣。 周之興也,太公留為師,周公留為宰,伯禽、呂伋居外以相次輔。當其盛也,以道法相成;迨其降也,以形勢相制。二公互戢其子孫,以持王室,猶左右臂之拱一心也。春秋之初,齊不戢而有代興之志,所難者魯耳,嘗百計以蠱莊而致之。莊雖兩造齊廷,而顧皆有托,未嘗恪執玉帛以修事大之禮。至於僖而不能自攝,不待齊之縻致,而附之若崩也。則二公之意,斬焉其不復存,齊以強而逾其祖之閑,魯以弱而喪其祖之守。之二國者,欹為輕重,以裂東諸侯之防,則周室孤存,行無與為掖,止無與為倚,南逼于楚,西噬于秦,更胡恃焉?故魯之屈于齊,齊之屈魯,是二國者之自潰也。魯屈于齊,則蔑不屈。晉一齊也,楚一齊也,占風以依人之宇,習焉而不知恤矣。齊致魯而屈之為天下先,則天下咸習于輕魯。齊不能保而授之晉,晉不能保而授之楚。其究也,齊亦何利,而徒喪其輔車之魯,則僖失而桓亦未為得也。當淫威而不懾,待之良久而可弗懾已。桓之沒,齊之失霸,去僖之如齊七年而已,而魯不能待也。前乎此者,桓興三十六年而不為屈盡喪矣。可為而不為,則不啟人之為;可欲而不欲,則不導人之欲。桓之威已伸于諸侯,姑留一魯以養輔車之望,未為詘也,而桓弗之思也。己不足以益強,而只以弱人;所與立者弱,而已成乎其可弱。齊且授王于晉,而況魯乎! 由此言之,桓之季年,智索而慮乖;僖之中身,內靡而外逼。東周不可為,莫此為至矣。僖之不得為賢君也,史克溢美以頌之,不已僭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