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春秋家說 | 上頁 下頁
襄公二十三論五


  孟子曰:「以小事大,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國。」通其義者,非謂事大之即為畏也,惟畏而後可事大以保國也。故大功有所居,大名有所當,大事有所任,大機有所秉。秉大機,任大事,當大名,居大功,吉之所生,凶之所伏。凡若此者,非國小人微可乘間以攬之己,其亦明矣。晉之欲合吳也,盟于蒲以俟,而吳不應;會于雞澤,專使以迎吳,而吳不赴。蕞爾之鄫,介魯以通吳于晉,而吳遠去其國,以受盟于戚,何鄫之無忌也?

  鄫者,吳之北道,魯之南鄙,莒之西徼也。鄫南得吳,北得魯,以邀功于晉,鄫乃無莒。鄫南得吳,西邀事于晉,滅於莒而不亡,滅鄫而鄫複見,猶陳、蔡之滅于楚而又複也。(《公》《穀》說不足信。)鄫乃無魯。無莒無魯,鄫不復有畏威之心矣。會戚之明年,剝喪於莒,不三十年而併入于魯。任天下之樞,系一時之望,嫉於人,而居之已盈,遠怙而近不恤,不亡何待焉?

  夫弗畏而以正,猶莫之保,江、黃是也。況鄫之通吳,通非所通,以肇中原之亂者哉!《小宛》之詩曰:「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穀!」畏者,畏其不穀也。巫之如晉,與叔豹齒;戚之會,與吳人齒。無所往而不自謂穀,無所往而不得亡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