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夫之 > 楚辭通釋 | 上頁 下頁
卷七 漁父


  (右二十五篇屈子作)

  《漁父》者,屈原述所遇而賦之。江漢之間,古多高蹈之士,隱於耕釣,若接輿、莊周之流,皆以全身遠害為道。漁父蓋其類也;憫原之忠貞,將及於禍,而欲以其道易之。原感而述之,以明己非不知此,而休戚與俱,含情難忍;修能已夙,素節難汙,未嘗不知冥飛蠖屈者之笑己徒勞,而固不能從也。

  按:漢水東為滄浪之水,在今均州武當山東南。漁父觸景起興,則此篇為懷王時退居漢北所作可知。《孟子》亦載此歌,蓋亦孔子自葉、鄧適楚時所聞漢上之風謠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南人通謂大水曰江。潭者,水之深處。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沒於寵利曰濁。瞀於安危曰醉。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釃?何故深思高舉,令自放為?」

  凝者,如冰之停,堅而不釋。滯,如水之塞,阻而不通。物,事也,謂己所執持之志事也。推,他回切;推移,隨所處而可也。淈,撓亂之也。揚其波者,與之俱流。釃,力支切,濁酒汁也。莊子所謂「彼且為嬰兒,吾亦與之為嬰兒」,且以遠其害也。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甯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塵埃乎?」

  彈之、振動,皆以去塵,己潔則不欲物汙之也。汶,音門;汶汶,昏昏也。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滄浪之水,初夏漲則濁,秋杪水落則清,因時而異。善用者因之,濁亦可以濯足。君子遇有道則行吾志,無道則全吾身,何凝滯之有哉?不復與言,道異不相為謀也,久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