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
奏彌利堅代英夷請款疏 |
|
(參贊大臣楊芳等) 竊照英吉利逆夷,於二月二十四日,乘駕兵船,及火輪三板等船,欲進省河,經鳳凰岡官兵,奮力擊退,即於二十五日繕折由六百里馳奏在案。 是日米利堅國領事多利那,因該國貨船,並不在禁止通商之列,先經琦善批准,帶進黃埔貿易,適值英夷攻打虎門,被阻不得入口,聞鳳凰岡官兵擊退逆船,來向營盤稟訴。據總兵長春報知前來,當飭署廣州府知府餘保純帶同通事譯訊,據多利那稱英夷既被擊退,自不敢再有他求,惟念稱兵犯順,系英國兵頭所作之孽,其帶貨商船,並未敢隨同滋事,而因此阻滯年餘,不得貿易,在該商為其本國兵頭所累,原不足惜。而我米利堅等國向來恭順,不敢私賣禁物,蒙天朝恩准照常貿易,極為感激。乃到粵經年,被英國牽累,不能進埔開艙,以致貨物黴爛,資本虧耗,現查英國夷商,情亦急迫,可否於此次擊退兵船之後,姑准其商船一體貿易,庶各國不被英國妒恨,免致阻梗牽留。而英國貨船在埔,其兵船即有顧忌而不敢滋事,似亦制服之一法等語。臣諭以該夷所言,雖亦近理,殊不知英夷肆逆逞兇,罪惡重大,實自絕於天朝,今蒙命將出師,特申天討。即謂夷商並無助逆,究系英國之人,又安敢以通商為請。正詞回復去後,是日逆船雖無動靜,而探知退泊未遠,臣料其早晚又必來擾,戒備益嚴,惟省城所存炮位,不如虎門之大,虎門炮臺既失,炮亦隨之,且外海師船,在虎門者,均被逆夷燒毀,別營舟師,刻難調集。雖有內河巡船,及招募水勇快艇,只能防而不能攻。臣與兼署督臣怡良等正極焦切,適於二十六日巳刻長潮之際,南風大起,該逆大小兵船添至七隻,火輪船三隻,三板船二十餘只,果皆乘風擁至,其時鳳凰岡等處營盤,各放槍炮,擊斃夷兵不少,而逆船恃其堅厚,且行且拒,冒死闖入省河,飛炮火箭,施放無數。幸各城上下內外,已將官兵壯勇,排列如山,不令少有空隙,且臣等先經示諭軍民,以防禦英逆與他寇不同,其炮彈能於遠處裂開以燒房屋,而火箭又著物即燃,此時保衛城垣,首須撲除火患,是以於列隊兵勇之外,複逐段多添撲火兵丁,使房屋不燒,人心即定。雖是日逆船炮箭施放不絕,而省城內外,周密巡防,並無一處失火,該逆見守城如此嚴緊,立即移竄空曠之白鶴灘中心,暫行下碇不敢逼近城垣,亦不敢複放炮箭,第仍慮其堵截上下游各船,則省中一切日用以及軍火所需,皆無不棘手。正在分籌剿逐間,複據洋商伍怡和等,以各國領事夷商,于英逆帶兵之人,無不交口斥詈,該兵船因見城上岸上,均各森嚴,亦即畏懼而退。 二十七八九等日,兵船及火輪船三板船,均陸續開離省河,惟各國夷人在粵,均望承平。謂英夷既經繳還定海,不敢更有他求,惟貿易一事系天朝二百年來,稠疊恩施,不得不代懇法外施仁,仍循舊制。呈出義律等所立筆據,有不討別情,惟求即准照常貿易。如帶違禁之貨,即將船貨入官字樣,是其前此要求奸計,此時無可複施。惟臣等奉命督兵,祗知軍務為亟,斷不因各國連番環請,稍任懈我軍心,即其筆據之言,雖曾寓目,仍如無睹,第既有此情形,理應據實入告,固不敢冒昧陳乞,亦不敢壅于上聞。至其所雲貿易夷人,並未隨同滋事,貨船入口正可制服夷兵等語。臣暗訪明查,尚非誕妄,而就兵機而論,亦有時以縱為擒,與其峻拒群夷,恐致一同觖望,或先從權制馭,藉以密運深謀,伏候聖主指示機宜,不勝凜感悚惶之至。(案:所雲不討別情只求照例通商,是煙價香港皆不敢索,又許退出虎門也。非彌利堅夷目從中講款不能有此機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