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嗹國沿革


  (原無今補輯)

  《皇清四裔考》嗹國地居西北方,凡曆海洋六萬餘裡,始達廣東界。國中土地平衍,山澤少著名者,有一山,土名士嗹,國人皆從此出入。前臨大海,左右設炮臺,距王城五十裡。王所居地,名顛地墨(領墨國之得名以此也;或作丁抹國,即領墨之音轉,或作嗹國,即鄰領字丁字之音轉)。信奉天主,多同英吉利。土產黑鉛、琥珀、白金、及大青葡萄乾之屬。自雍正年間,有夷商來廣通市,後歲以為常。

  《萬國地理全圖》曰:丁抹國,或曰黃旗國,乃半地有海,隔絕于瑞丁國也。惟南方與日耳曼國相鄰,北極出自五十三度三十分至五十七度三十分,偏東,自八度至十一度也。其東方群島港汊,無幾船隻,若通行必納稅奉丁矣。國地平坦無山,海邊沙磧,國地褊小,圓方只萬二千方裡,居民二百萬。嘉慶年間,曾為佛蘭西糾約與英交戰,而英國水師轟擊其都,強其國王交出戰艦,以免為佛蘭西所有其沿海產五穀、牛畜、奶餅等貨。赴市廣東,因插黃旗,故稱此名。國軍共設四萬丁,戰艦數十。其國餉銀每年四百萬兩。王專國事,不聽尊貴五爵。其南方大半系日耳曼民,亦同言語;但本國之音,與瑞典國相似。其都城曰可品哈陰,在嶼上為市埠,居民十萬丁,其街徑直,其屋華麗;與日耳馬國交界,有亞裡多那馬頭,與翰堡港最易交爭。基國乃其國之南書院,近英國地,海中有群島,屬丁抹所轄。其民業漁,極北海隅冰島者,風氣凜冽,中有火山,兼屢地震。其居民捕鯨,取其油,衣海犬之皮;更遠北極之下,亦有丁抹所開新地,以漁為務。其地冰海,夏時不開,無船能到,然民冒其險,真可謂鷹飛不到,名利所牽也。

  案:《四州志》、《貿易通志》、《每月統紀傳》、《萬國全圖》、《地理備考》《外國史略》等書,或有嗹國而無大尼,或有大尼而無嗹國,其實嗹即大尼之合音也。考那威昔屬大尼,《海錄》謂其來粵貿易,亦稱大尼,用黃旗,於是有海北之黃旗、海南之黃旗。迨嘉慶二十年(此見地理備考》,若《外國史略》則作十八年),各國公使會議維耶納,以瑞丁地附近於嗹者歸嗹,而割那威與瑞丁,於是惟有海南黃旗之嗹國,海北無那威之名矣。前分大尼、嗹為二,今更正之。

  《每月統紀傳》曰:大尼國,地微三濱及海,惟南接阿理曼國之藩屬國,延袤百七千萬正方裡,居民百萬有餘,地平坦,北面赤地,窮髮曠野,西方沿海地不高,海水屢次漲溢,築塘捍防,常為風颶所敗,是以栽樺樹等,以堅固其沙。土產惟五穀、畜牲,每年賣與外國者,馬萬六千隻,牛七千隻。設遇英吉利國,穀歉價昂時所載人者歲數萬石。國中建城一百,邑三十七,鄉二千三百,裡五千五百,戶口希少,而心高志大,遊遍天下,謀利積蓄。當宋朝年間,土人未向化,斥鹵磽瘠,舍耕業漁,沿海之民,肆劫洋面,侵掠沿海。宋朝真宗四年,深入英吉利國,國王張徨厚賄,請其退師,不許,英人乃談,謀誘殲其軍。大尼國王憤思復仇,乘船縱橫洋面,截商船,擾邊境,將為質之人,割其鼻、手而溺之,遂領新軍伐南方,與土人鏖戰日人,乃講和。不期英吉利王被弑,大尼王號曰駕盧特,遂脅服英民從加特力天主教。賞罰嚴明,遂攻北國,屢戰皆克。既獲全勝,王沒子立,英人復興銳力驅逐。是時大尼國五爵擅權,互相戰鬥,需索農工,國幾大亂,賢王興焉,正位修政,馭下安民。明洪武十年,大尼國王後攝權。其女主鍾山川秀氣,英妙不凡,立志合大尼、那耳瓦、瑞典三國為一,行軍發令,動合機宜,所向臣服,其境延袤,過於鄰國嗣王效法,亦擴土疆,盛強再世。後王暴虐,耽溺女色,宮妾猝死,王猜疑服毒,株累無辜,恃強侵瑞典國,盡殺其五爵、貴人九十人,逞虐作威。彼民鹹怨,乘大尼王與南方鄰邑構釁,瑞典阻兵自守,不貢錢糧,插盟誓死,不受大尼管轄。大尼王屢討皆敗,懊恨而死。於是國民進波羅士特正教,崇拜救世主耶穌,而不恭偶像,大開海路,其傳教之師遠適各國,廣布教化。近百年間,大尼複與瑞典國釁隙,發兵攻擊,奪路奔走,講和讓地。大尼國威挫,遂為他國所輕,百姓不悅,以攝權之世爵為倡禍故,變舊例,廢五爵,以王總國,政柄不旁落。嘉慶二年,大尼國王,欲阻拒英吉利師船,將其國都兵船,密泊海港,多建炮位。英軍排艦開炮攻之,大尼梢手不變色,並力防堵。英船壞舵爛,講和而退。七年後,佛蘭西國王複密約其國師艦巡舟,合侵英國。英國師船奪之,遂抵大尼國海口,問罪勒降;王曰甯死不敢辱國。於是英水師放炮如雨,圍困都城,焚屋四百間。危在旦夕,太子議降,將巨艦十八隻,艟艨十五隻,盡皆投出。當時大尼王年老邁,太子無才,國人會議,公舉才智出眾之士為副王以治國。

  《貿易通志》曰:大尼國或呼曰黃旗,地褊狹,戶口少,然專務貿易,產五穀、酥餅、牛、羊、豕。道光十年,出口商船三千六百九十三隻,外國進口船四千四十四隻,其貨價不等。

  案:西蘭島,一作塞蘭,在海中,領小部落三。越蘭部即獵蘭,領小部落十有五。其南塞力斯穩部,領小部落二(英人名曰頓害米邑)。又南曰和爾色鼎部,領小部落二(英人曰北音邑),南郎哈那窪之依彌河也。此嗹國全境雲。

  《地球圖說》:埭尼國,又名低納馬爾加,粵人謂之黃旗。東、西、北三面都界巴得海,南界利曼諸小國。百姓約有二百萬;都城在國東一海島內,地名可本海硜,城內民十二萬,統述耶穌教。國內有書院,土地膏腴,平坦無山,土產五穀、牛奶、餅等物。所屬大西洋有一大島,名愛撒倫,有火山,節次出火,不時地震,傍有溫泉,逆流而上,約高二十丈,人民業漁,取海大皮為衣。

  《地球圖說》:青藍國系埭尼屬國,東、南、西三面都界海,北近北極。人民約計二萬,天氣極冷,冰雪不消,當地球偏北之地,人跡罕至,物產全無,人好漁獵,捕鹿、海牛、海犬、鯨魚等物,身體矮小,不甚聰明,以食魚獸等肉耳。現有歐羅巴人,在此傳教(此大尼所侵瑞丁國海北地也)。

  《地理備考》曰:大尼國,一名低納馬爾加國,在歐羅巴州之北,其國土在北極出地五十三度二十二分起至五十七度四十五分止,經線自東五度四十五分起至十度四分止,東至加的牙海峽,西枕大海,南接亞諾威爾國,北連亞德蘭海汊,長九百八十裡,寬四百里,地面積方約二萬三千里。煙戶一兆九億五萬口,地多平原,海邊雖屬陡坡險峻,仍系砂磧低陷,西方尤荒蕪,河則無幾,其至長者惟四,湖則甚多,其至大者有七。海島不一,東則巴得海,西則北海,極北則亞西蘭的海;至大之島名義斯蘭,地內有火山一座,晝夜吐火不熄;所有各島,惟在巴得海中者,土腴谷豐,餘地次之。土產鐵、礬、磁器、木料、熟皮,禽獸蕃衍,鱗介充斥;地雖潮濕,而氣溫和,沿海忽冷忽熱,朝暮大霧彌漫。男女皆得嗣位,惟以長幼為序。奉路得羅修教,其羅馬天主公教,暨加爾威諾修教,奉者無幾。百工技藝稍庸,而貿易興隆,民人勤奮,原本國始與諾威、瑞西二國,並稱斯干的那瓦國也。初則為夷狄所居之地,其極北海寇昔日擾害歐羅巴州者,惟時斯干的那瓦國人,各自置酋,不相統屬。迨本國哥爾摩酋長,自立為王,於是諾威國、瑞西國之酋長亦效尤,各稱王。耶穌降生後一千年間,至加奴度生,乃兼併諾魯威牙國,越三百餘載,至馬加里達女王時,又兼併瑞西亞國。及薨後,三國土地,皆並於亞裡曼國。明英宗正統中,本國與諾魯威國,更立基利斯的亞奴者為王。時二國未與瑞西國謀,其國民遂別立一君。自後本國與瑞西亞國永不複合。嘉慶十二年,歐羅巴州擾攘之際,本國亦遭佛蘭西國那波良王攻圍其都,迨各國公使齊集維耶納地會議,乃割諾魯威國並于瑞西國,將瑞西國附近本國各地裁歸本國。通國分為五部:一低納馬爾加部,乃本國都也,屋宇峻麗,工肆林立,製造精巧,百貨駢集;一入德蘭部;一石勒蘇益克部;一科爾斯德音部;一勞英不爾厄部。後二部乃與亞裡曼國結民,通共應出兵丁三千六百名:兼攝各地,凡亞細亞州、未裡加州、美裡加州內皆有之。

  《外國史略》曰:大尼國,在日耳曼西北之間,微地也,益之以群島,始能建為一國。扼州中海口,各國商船出入海口者,必納稅餉於大尼,建炮臺兵船,嚴守之,故地小而能富強戰守。其南方居民,多日耳曼語音,中國稱為黃旗。古時與日耳曼同族,好駛船劫掠,羅馬國廢時,在海隅四處攻擊。唐朝年間,與佛蘭西、英吉利兩國戰,據其地,又肆虜掠于西班亞、意大裡等國。唐鹹通年間,大尼列族始合為一國。宋靖康中,攻陷英吉利,民大半進天主新教。南宋鹹淳年間,列族之酋,各廣土地,據瑞丁並巴得海隅全地,威名大震。明天順年,與那威國合,又欲兼併瑞丁地,屢戰敗退。明嘉靖年,其民棄新教而歸老教,至今不變。後其民在四海通商,如北極之島,及亞默利加群島,並五印度國等處,皆有市埠。又以有老教故,屢與日耳曼、瑞丁國爭戰,國民受害,如水益深。雍正以來,大尼國與中國廣通商,每年商船九隻,到黃埔貿易。歐羅巴各國交戰時,大尼國晏然作壁上觀。然佛蘭西與英人肇釁,大尼又與佛國結為唇齒,於是英人攻其都而取其戰艦。嘉慶十八年,大尼國以所據那威地讓還瑞丁,國始安靜。其地平坦,出五穀,多牛,北方一帶沙漠,每風害田稼,則種樹以護之。居民頗有膽略,遠商尋利,亦多學院。與日耳曼國相連之地,曰老市,曰何石,曰悉威;其在北地之若蘭,其大島曰西蘭島,小島即副島;拉蘭島中有海峽,在瑞丁間,相去不過三四裡,乃各國商船出入洲中海必由之路,故必納稅餉。民無製造,只運出五穀、牛、油麻子,每年約價一千二百萬圓。其地廣袤千二百二十裡,居民二百零七萬;城九十八座,所屬船九千九百隻,貿易甚興。其都城曰哥賓哈音,在西蘭島海口,街廣屋麗,悉威其邑,居民一萬二千;老布邑居民一萬二千。另有所據北海隅之冰蘭島,廣袤一千八百里,居民五萬,氣候甚冷,鮮產物,多火山,恒有山崩地裂之災。民崇耶穌正教,食魚、牧羊。本港所出者,不足自贍,皆由外運入。其地近英國之北,有法呂群島,居民只十之七,餘皆荒寒之地,惟業漁及水手,又有青地,廣袤二萬方裡,居民二萬四千。冰雪長年不消,無草木食物,居民捕魚而飲其油,其鯨油所用甚廣。各國之船入夏與蛟鼉並伐取之,百姓耐艱苦。大尼國都,在亞默利加海隅,所據之島八裡,居民四萬七千,人多黑面;在亞非利加西邊者二十二裡,居民三萬三千。大尼國雖不大,然扼州中海口,地勢要害,握商稅兵旅之權,每年入公帑千五百二十八萬圓;所出者千四百九十五萬圓,欠項最重一萬一千六百六十萬圓;兵士三萬,火炮千八十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