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普魯社國沿革(2)


  在日耳曼界陂路斯王所據之地:一曰班丁布,廣袤方圓七百三十裡,居民百八十八萬六千口,其地平坦多沙,出麻苧木料,其居民頗聰敏;阿得並他小港,通流此地,曰必林城,在小江之邊,國都在焉。軍民三十五萬四千丁;多藝術之師;學館中,海外之士雲集。布坦邑,距必林不遠,為其君之行館,居民三萬丁,班丁布邑,居民萬四千口,國之舊都在焉。凡弗城,在阿得河邊,商旅所雲集也,居民二萬四千丁。二曰陂新部,前屬陂蘭之地,廣袤方圓五百三十六裡,居民百二十五萬九千口,邑一百四十五座;其地平坦,有湖澤,其林廣密,最多穀,最貴者系五爵,廣財帛,百姓大半崇天主新教;城中居民三萬三千口,有教師之魁居之。三曰治利西部,前屬東國,廣袤方圓七百四十一裡,居民二百九十三萬丁;西南多山,最豐盛,出穀豆等物,綿羊毛最細,可造好呢羽;山內產銀、鐵、銅、石炭、硫磺、各種玉。每年所出之鐵十萬八千石,各礦值銀百四十六萬圓。所織之麻布,與中國夏布等,其呢羽由峨國運進中國,每年不下數十萬匹,今峨國自織呢矣。其會城曰必老,居民九萬口,廣通商。比勒居民萬一千丁,勒匿萬二千丁,勒力萬四千丁,耐士萬一千丁,地曠民繁,尚缺日用。四曰撒孫部,在班丁布之南,廣袤方圓四百六十裡,居民百六十六萬九千丁,此豐盛之地多產物,居民崇耶穌老教;其會城曰馬得布,鞏固之城也,居民五萬五千口,多貿易,城內塔高及雲。吉林布,居民萬七千三百口,布邑居民萬四千五百口,多織呢,益弗居民二萬五千口。五曰西法部,在撒孫西向,廣袤方圓三百六十八裡,居民百四十萬,地平坦多沙,產五穀,火腿尤勝,出銅、鐵各器。其會城曰閔得,其塔廣大,禮拜堂尤美。比田城居民七千九百口,此地出細白布。六曰來尼部,廣袤方圓四百八十七裡,居民二百六十四萬,在來尼河之兩岸;多山,出礦,若銀、銅、鐵、石炭、石鹽等貨,葡萄大有名。居民奉天主教,戶口繁滋,所製造之鐵銅器及布匹絲緞,廣通商。其會城曰哥倫,是舊羅馬君一千八百年前所建者,居民七萬,有禮拜堂高大,士悉突邑,在來尼河邊,居民三萬,系製造之地。附近巴閔邑,居民三萬,人多巧思,崇耶穌本教。居民萬四千丁,內有大書院。亞金邑,居民四萬丁,多造呢羽。谷連邑,居民萬四千。威悉邑,鞏固之城也,在來尼河邊。陂路斯國之形勢,東與峨羅斯交界,南連東國及日耳曼列國,西與佛蘭西國,北及巴得海隅,居各大國中間,四面受敵,非克自振拔不至此。別有端士,國中之微地,稱曰匿查得,廣袤方圓十四裡,居民六萬,通計陂路國地,延袤共五千零九十一方圓地裡,其居民千五百三十一萬三千口,或為田並牧場,或為園埔葡萄埔,或為山林,地不豐沃,民能力農,每年產麥千五百五十萬石,荷蘭薯更多,即每年用千三百五十萬石,以蒸酒二萬萬樽;造之啤酒過其數;所出之煙,每年約二十萬石;運出之油亦價重。其農務過他國者,因其前君寬,釋農夫之徭役,准竭力耕耘,故有七萬新農,墾千三百方圓地裡,牲畜馬百五十萬隻,牛五百萬隻,綿羊千六百五十萬隻,豕二百五十萬隻,其價銀二萬萬圓;綿羊價千二百萬圓,其毛賣與外國者約五萬八千石;山出礦,道光十七年,掘出鐵百四十五萬五千石,鐵條十五萬石,鑄鐵器三十三萬七千石,細器十三萬四千石,長條鐵百十四萬一千萬石,鐵薄十三萬三千石,鐵線六萬五千石,銀二萬四千斤,鉛三萬四千石,銅萬九千三百石,銅器萬六千一百四十八石,黃銅一萬八千五百石,白鉛二十一萬五千四百石,白鉛箔萬五千六百石,大青入中國者八千七百石,白信石三千石,白礬三萬三千石,鐵礬三千八百石,銅三千四百石,石鹽四萬三千石。計其礦值每年銀二千萬圓,傭工人六萬五千二百名,工費銀約六百萬圓。

  陂路斯國生齒繁盛於他國。嘉慶二十年,計一千萬名,今一千五百萬名。此地之五爵無大權,百姓崇正教者五分之三,天主教八分之三。大城十八座,居民各二萬餘;大邑八十五所,小邑六百零二座。國民精造織,毛布之杼二十九萬,以織呢羽等貨。每年用羊毛二千五百萬斤,銀七百五十萬圓,紉線之𬘓,五十五萬件;織布匹之杼機,五萬九千九百,所用之綿花每年約十六萬石,織線素色三萬九千石,各色三千石;織絲緞之杼,計萬四千五十張,賣與外國每年約銀五百萬;煙每年國內種者二十萬,運自外國者十一萬八千石;用紅蘿蔔造糖,約十一萬八千石。立學館二萬二千九百一十處,男教師、女教師,二萬五千五百七十五名;入學之男,百一十萬零九千名,女一百零六萬二千名。大學院七百三十四間,男女教師二千九百名,學生九萬名。另設兵丁之學館,又有藝術之大學百一十處,教師千四百名,儒生二萬三千名。其大院肄業計六處,在彼敦務者五千名,教師四百名,在都內者千八百名。其國廣通商,運出油、綿羊、苧麻、五穀、葡萄酒、木料、油種、麻種、鐵、白鉛、鐵器、黃銅器、顏色皮綿、書本、麻綿、布匹、綢緞、琥珀;運進之貨物,系白糖、珈琲、煙、葡萄、絲、茶、香料、胡椒、丁香、豆蔻、錫硝、玻璃、魚、牲畜。其居民文學有名,農夫學史書,兒童知地理,女子悉天文。其君曰威嚴,號第三王,操全權,招十八歲以上宗室,並功績之臣,日在國內講求軍機,教門、醫務、內國、外國之務,各有大臣以籌事入奏。其百姓亦立公會,每同官憲議政。國帑所入,每圓重七錢。其山林為官業者,每年售四百萬圓。賣官業之價,另銀百萬圓,礦鑄五金、製造、磁器九十一萬七千圓,驛務百四十萬圓,白鴿標務九十二萬九千圓,稅餉四千七百二十八萬圓,雜稅五千五百八十六萬圓。國帑所出者,欠項利息,八百五十七萬四千圓,俸祿二百二十八萬圓,賞賚一百萬圓,大臣俸祿三十萬六千圓,教門務宜三百萬圓,內國務宜二百五十六萬圓,外國務六十六萬八千圓,軍士二千三百七十二萬圓,刑部與所屬之務二百二十一萬圓,戶部務百四十三萬圓,工部三百萬圓,大憲百六十九萬九千圓,養馬十七萬三千萬圓,雜費二百四十三萬圓。其國之欠項萬七千四百八十六萬圓,每年務填還,近日日減矣。國居各大國之中,故募兵不少,男不論貴賤尊卑,均入陣;儒則二年,常人則必三年後,始為民壯,每年一操演。凡兵之數,步兵八萬七千,馬兵萬九千,炮手一萬四千。第一等民壯,自二十六歲及三十二歲,二十五萬丁;第二等民壯,自三十三歲至三十九歲,一十八萬丁,共計五十五萬二千丁。有要務,其君與百姓議論,然後定納賢儒。畏上帝,崇拜救主耶穌。為眾民之表法,固保封疆,以免峨羅斯、佛蘭西、東國之侵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