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英吉利國廣述中(3)


  《瀛環志略》曰:英吉利(英機黎。英圭黎。膺吃黎。諳厄利。英倫的。及列的不列顛)歐羅巴強大之國也。地本三島,孤懸大西洋海中,迤東兩島相連,南曰英倫一作英蘭),北曰蘇各蘭(一作斯哥西亞,又作師古泰),兩島南北約二千餘裡,東西闊處五六百里,狹處三四百里。迄西別一島,曰阿爾蘭(一作耳蘭,又作壹耳蘭大),南北約七八百里,東西約五六百里。英倫南境,與荷蘭佛郎西皆相近,舟行半日可達,距佛尤近。海港狹處,止六七十裡,兩岸可以相望也。其地古時為塞爾達土番部落,後為北狄峨特族所據。漢宣帝五鳳三年,羅馬大將愷散(一作人略塞薩爾),略定西北諸番,渡海平英倫,建為別部,屬意大裡者數百年,至今猶有羅馬城闕遺址。前五代時羅馬衰亂,峨特族卑勒敦人,據英倫,安各羅者,亦峨特種,亦悉眾渡海,破走蘇格蘭兩部,因脅降卑勒敦人。陳後主元年,據英倫立國,後分為七部,如列國小侯,時相攻伐。有部長厄伯德者,娶佛郎西王之女,女奉天主教,招教師來其國,為制禮儀,由是其國漸強。唐德宗貞元十六年,滅六部歸於一。是時大尼國(即梿國),方劫掠海上,突以兵船入英倫,據都城,英人以厚賂緩兵,尋以計焚其船,自是大尼寇抄不已,居人逃竄,田野荒蕪。王子有亞腓烈者,智略過人,幼時嘗兩赴羅馬,與文士游,方嗣王位,而大尼以大眾來攻,王乃偽為樂工,抱琴造敵營,請奏伎侑酒,因得縱觀虛實,進兵決戰,破其連營。是時佛郎西已陷北地,大尼迭侵擾,王枕戈寢甲,五十餘戰而外患平。乃懇田勸農,招徠商旅,開學堂以譯異書,立保約以弭盜賊,境內大治。王卒于唐昭宗年間。嗣王孱弱,大業遂衰,先是英倫以尚天主教,久之教師擅大權,王娶後,教師禁不令同室,王不聽,教師劫後,以鐵烙毀其容,尋斃之。王噤不能仇,由是王僅守府,國勢不振,大尼複來侵擾,許以歲賂,始給銀一萬七千斤,後增至二萬四千斤,而兵不止。

  宋真宗十九年,大尼大舉來伐,破倫敦都城,遂兼英,其王曰駕奴特,立治粗有條理。英人安之其子嗣位,苛斂好兵,英北族(英倫北部)有酋曰威廉(一作給列爾美),欲圖興複,複請于羅馬教王,教王以英土封之。宋英宗治平年間,威廉率舟師伐英,破大尼王,進攻據倫敦,遂王英北族,淩英民,英民多反側,王怒,驅英民十萬眾于林中,皆凍餒僵死。以其田宅賜北族,既而悔恨卒。顯理第一王嗣,宋高宗二十七年,顯理第二王嗣,有智謀,時天主教魁,參預國事,王有所拔擢。教魁輒阻撓之,群臣怒,殺教魁,王懼教王之加罪也。自守齋拜其墓,乃已。附近有伊琳大洲(即阿爾蘭),王征服之,其世子剛猛好戰,欲伐居猶太之回回族,先往聘修好,歸途為他國所擄,以金贖回,後戰死。其弟約翰嗣位,性強狡,好田獵,百姓疾之。又侮天主教師,羅馬教王怒,棄絕英民,息禮拜,閉殿堂,廢其婚葬,禁飲酒食肉剃須,民皆怨,恫咎王。王不得已納貢教王,由是權遂下移。民自擇薦紳議政,不復關白,王憤甚,欲誅諸紳,諸紳欲招佛郎西世子為王。會王歿,華義都第三王(一作義都亞爾多)嗣,王有權略,平內難,與佛郎西構兵累年,互有勝負,其子嗣位,權複為紳民所侵。英有別部之酋,忽起兵攻王,奪其位。明建文帝元年,國人立顯理第四王,募兵恢復,滅僭位者國乃定。顯理第五王立,伐佛郎西勝之。顯理第六王立,年尚幼,大臣攝政,時王宗分二派,一曰紅玫瑰派,一曰白玫瑰派(因初分之弟宅植此兩種花因以得名),兩宗爭王位,自相屠攻,國大亂者數十年,藩屬皆叛。明憲宗成化年間,顯理第七王嗣位,削平內亂,四境乂安。王性機敏,長於吏治,稱為賢主。顯理第八王立,性強傲,尚豪華,喜怒不常。娶西班牙王女為後,因助西班牙伐佛郎西,後無子出之。再娶少艾,已而失寵,殺之。再娶又殺之。王有佞臣委以大權,偶迕意,立賜死,忠言至計如充耳,四國皆稱為無道主。先是日耳曼人路得者,著書譯解耶穌教旨,人多信之,王不謂然。手著一書駁詰之。王歿,嗣王崇信耶穌教,寬惠愛民,教士有法,舉國喁喁望治,未幾卒。其姊馬利(一作馬理)嗣位,贅西班牙王子為婿。禁耶穌教,國人不悅。

  明嘉靖三十六年,女主以利撒畢即位,賢明知大體,勤于政治,英民頌之。是時荷蘭不肯從天主教,為西班牙所攻,英女主以兵助荷蘭,西班牙因移兵伐英,師船泊英港,忽大風激浪,船觸焦石,半沉壞,英人以小舟圍而殲之,片帆無返者,國勢益振。是時蘇格蘭島人布魯斯,複自立為國,有女曰馬理,姿絕世,初嫁佛郎西王為後,佛王早卒,馬理歸母家,父卒,嗣王位。選群臣美丈夫為夫,夫有別寵,馬理妒之,夤夜遣客殺夫,焚宮以滅其跡。而贅殺夫者為夫,時國人已競尚耶穌教,而馬理仍執天主教,又殺夫。有邪行,國人圍馬理,將囚之,越城而逃。募兵決戰,兵敗降于英。英女主謂馬理犯倫肇亂,下之獄,馬理在獄十八年。複與獄吏奸,因逃去,英人捕誅之。萬曆三十一年,英女主卒,無子,蘇格蘭王熱給斯者(一作惹米士),女主之姻也。英人奉以嗣王位,複與英倫合為一國。時天主教之徒結黨謀反,窖公會殿下,藏火藥事發覺,悉誅死。萬曆四十二年,查理第一王立,性拗癖,好戲狎,不恤民隱,由是士民怨畔,公會皆散,稅餉無所出。王將與佛郎西戰,授甲無應者,師船未戰而退。順治四年,王募兵誅梗命者,國人與王戰,虜土弑之。時有大紳負才望,攝王政以定國,自稱保護主,申明法制,參以變通。英人稱便與西班牙荷蘭戰,皆勝之。攝政數年,倉庫充實,乃致位於先王世子,曰查理第二王,為人淫侈,多內寵,惰于聽政,常與荷蘭戰。帥師者國之名將,入荷蘭內港毀其戰船,王由此愈汰,忽倫敦大火焚宮室,民居殆盡。已而瘟疫盛行,死者相枕藉,國勢頓衰。其弟嗣位,素習天主教,強民相從,民習耶穌教久,不肯變,慮王之相難也。渡海招荷蘭王為主,荷蘭王率兵至,王奔佛郎西。

  康熙二十七年,荷蘭王入倫敦,即王位,號曰威廉第三王,雄武有大略,法度嚴明,百司任職,積粟如丘山,搜討軍實悉成勁旅,由是威聲大振。方欲席捲西土,會歿無子。時日耳曼之漢挪瓦王若耳治,有賢聲,康熙五十二年國人招請來英,奉以為王。王初蒞英,不諳其俗,後為英故王之女,習于英事,相助為理,民大和。前王兩宗苗裔尚存,起兵欲圖恢復,王夷滅之。是時英商船通行四海,日益富強,與佛郎西交兵屢戰勝,王卒,子若耳治第二王立,修法度,別等威,定親疏,平訟獄,國稱大治,伐西班牙獲全勝,又伐佛郎西,割其藩屬之在亞墨利加者。

  乾隆二十三年,若耳治第三王立,舉動好循禮法,亦稱賢主,先是前明中葉,英人泛海覓新地,得北亞墨利加腴土,徙國人實其地,日漸墾辟,遂成沃壤。英人倚為外府,後英國軍興連年,徵稅餉於亞墨利加,倍其常額。亞墨利加人據地起兵,英人攻之,八年不克,佛郎西與英世仇,傾國助之,英不能支,乾隆四十七年議和,聽其自立為米利堅國(亞墨利加之轉音即花旗國)。英國由是虛耗,已而五印度貿易日盛,英富厚過於昔時。五印度者一名溫都斯坦,乾隆中年東印度之孟加拉,囚虐英商,英以大兵攻之,滅孟加拉,乘勝脅降東中南印度諸部,設四大部(孟加拉、麻打拉薩、孟買、亞加拉),麻喇甲息力諸番族,皆歸統轄。英人遍設埔頭,帆檣雲集,百貨流通,富饒遂為西國之最。嘉慶年間,佛郎西拿破崙得國,侵伐四鄰,廢西班牙王,而以其弟王西班牙,故王求援于英。英起兵伐佛郎西,血戰累年。嘉慶二十一年,破佛郎西舟師於海峽,以九萬人登陸進攻,拿破崙率十萬眾禦之於窩德爾祿,約日大戰,自昧爽至日暮,槍炮之聲震天地,數十裡煙氣迷漫,佛師大潰。英人乘勢逐北,斬首二萬級,禽拿破崙以歸,流之荒島。西班牙王複其故國,由是英國威振西土。王晚年得狂病,世子攝政,王卒。世子嗣立,有賢聲,早卒。道光九年其弟嗣立,曰威廉第四,王初為水師總統,以厚德禦下,不沽名譽,及即位,安民和眾,不喜兵爭,論者謂才能不越眾,而德量有餘。道光十八年四月卒,無子,有女不慧,遺命立兄女維多裡亞為王,即今在位之女主也。立時年十八,贅日耳曼撒可堡侯世子博雅那為婿。

  英國之制相二人,一專司國內之政,一專司國外之務。此外大臣,一管帑藏,一管出納,一管貿易,一管訟獄,一管璽印,一管印度事務,一管水師事務,皆有佐屬相助。都城有公會所,內分兩所,一曰爵房,一曰鄉紳房。爵房者,有爵位貴人,及耶穌教師處之;鄉紳房者,由庶民推擇有才識學術者處之。國有大事,王論相,相告爵房,聚眾公議,參以條例決其可否。輾轉告鄉紳房,必鄉紳大眾允諾而後行,否則寢其事勿論。其民間有利病,欲興除者,先陳說于鄉紳房,鄉紳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議,可行則上之相,以聞于王,否則報罷。民間有控訐者,亦赴鄉紳房,具狀,鄉紳斟酌擬批,上之爵房核定,鄉紳有罪,令眾鄉紳議治之,不與庶民同囚禁。大約刑賞征伐條例諸事,有爵者主議。增減課稅,籌辦帑餉,則全由鄉紳主議,此制歐羅巴諸國皆從同,不獨英吉利也。

  按:粵東之居夷自葡萄牙之居澳門始,維時尚方珍玩皆取辦於粵,或不時給,輒為中涓所嬲。適葡人有濠鏡之請,當事利其居積貨寶,便於貢辦,又所謂歐羅巴者,爾時不知為何地,以為不過南洋諸夷之類,一枝暫借,無足重輕,非必貪其五百金之利也。葡萄牙本西洋小國,得此澳宅,如登天上,以其餘資廣築樓館,綿亙萬廈,歐羅巴諸國來粵者,倚為東道主人。其留粵收逋欠者,皆租其房屋,久居不去,諸夷之浸淫狎熟於粵東,則由澳門為之權輿也。林富一代名臣,而謀國之疏若此,語雲涓涓不絕,將成江河,可不慎哉。

  按:英吉利敻然三島,不過西海一卷石,揆其幅員,與閩廣之臺灣瓊州相若,即使盡為沃土,而地力之產能幾何?所以驟致富強縱橫于數萬裡外者,由於西得亞墨利加,東得印度諸部也。亞墨利加一土孤懸宇內,亙古未通聲聞,英人于前明萬曆年間,探得之,遂益萬里膏腴之土,驟致不貲之富。其地雖隔英倫萬里,而彼長於浮海,視如一葦之杭。迨南境為米利堅所割,所餘北境,雖廣莫而荒寒,類中國之塞北。燕支既失,英國幾無顏色矣。五印度在中國西南,即所謂天竺佛國,英人於康熙年間,在孟加拉購片土造屋宇,立埔頭,乾隆二十年滅孟加拉,乘勝蠶食印度諸部,諸部散弱不能抗,遂大半為其所役屬。其地產綿花,又產鴉片煙土,自中國盛行之後,利市十倍。英人所收稅餉,五印度居其大半,失之桑榆,而收之東隅,抑何幸也。英人既得五印度,漸拓而東,南印度海之東岸,遍置埔頭,阿喀剌達圍取之緬甸,麻喇甲息力(即新奇坡)易之荷蘭,小西洋(即印渡海)利權,歸掌握者八九矣。再東則中國,之南洋諸島國,惟呂宋屬西班牙,餘皆荷蘭埔頭,繁盛如噶羅巴(即瓜哇),衝要如馬尼剌(即小呂宋),英人未嘗不心豔之,而他人我先無由憑空攫取,然往來東道,以兩地為逆旅,西與荷不敢少迕也。澳大利一島,孤懸巽維,廣莫無垠,野番如獸,英人亦極意經營,欲收效於數十年、數百年之後。至如亞非利加之獅山(又名西爾拉裡阿尼),辟荒穢而取材,南亞墨利加之特墨,踐塗泥而耕作,蓋四海之內,其帆檣無所不到。凡有土有人之處,無不睥睨相度,思削其精華。而目前之倚為外府而張其國勢者,則在於五印度。其地在後藏西南,由水路至粵東,不過兩三旬,蓋英人之屬地,又已近連炎徼,而論者止知其本國,以為在七萬里之外也。

  英吉利歲入稅餉,除還商民利息外,每年約得二千餘萬兩,所出亦二千餘萬兩,本國額兵九萬,印度英兵三萬,土兵二十三萬,謂之敘跛兵。兵船大小六百餘只,火輪船百餘只,其兵水師衣青,陸路衣紅,重水師而輕陸路,專恃槍炮,不工技擊,刀劍之外無別械。

  英吉利本國地形褊小,而生齒最繁,可耕之土,不足供食指之什一。北亞墨利加未分割之前,英民無業者,率西渡謀食,迨米利堅創據之後,英所餘北境之土,寒不可耕。雖得五印度廣土,而其地本有居人,並無曠土,英人流寓雖多,終不能反客為主,故汲汲於尋新地。近年得新荷蘭大島,誅鋤草萊,流徙罪人于此,貧民無生業者,亦載往安插,移民于八萬里之外,其為生聚之謀,亦可謂勤且勞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