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魏源 > 海國圖志 | 上頁 下頁
蔥嶺以東新疆回部附考上


  (原無今補輯。案:此與海國無涉,以印度回教沿革,非此不備。故附之)

  《法顯佛國記》曰:鄯善國王,奉法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從此西行所經諸國,語各不同,然出家人皆習天竺書、天竺語。西南行一月,得至於闐,僧數萬人,多大乘學,家家門前起小塔高二丈許。國王安置法顯等於僧迦藍,三千僧共揵槌食,威儀齋肅,器缽無聲。及夏四月,觀佛行像,國王夫人散華供養。城西七八裡有僧伽藍,高二十五丈,經三王方成,莊嚴妙好,非言可盡。嶺東六國諸王,皆以上寶供養。

  《洛陽伽藍記》:魏神龜元年,太后遣比丘惠生向西域取經,從鄯善西行千六百四十裡至左末城,有中國佛菩薩像,無胡貌。又捍{麻女}城有大寺,僧三百餘,金像丈六,相好炳然,恒面東,不西顧。言自南方騰空而來。于闐國王親見禮拜,載像歸,中途夜宿,忽還本處,因起塔供養。西行八百七十八裡至於闐國,有辟支佛靴,於今不爛。《魏書·西域傳》:於闐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眾。王每設齋,親灑掃饋食。城南有贊摩寺,即昔羅漢比丘盧旃,為其王造覆盆浮圖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跣處,雙跡猶存(《水經注》雲,于闐國寺中有石靴,石上有辟支佛跡。法顯所不傳,疑非佛跡云云。案道元但據法顯傳,未考惠生《使西域記》耳。惠生記所目驗,故史據之)。疏勒國,當高宗遣使獻釋迦牟尼佛袈裟一,長二丈餘,高宗以審是佛衣,應有靈異,遂置猛火之上,經日不然。觀者悚駭,心形俱肅。

  《唐玄奘西域記》曰:焉耆國、龜茲國、姑墨國,文字並取則印度,伽藍各百十所,僧徒少者數千,多者萬餘。習學小乘。又曰歸途至於闐國(記作瞿薩旦那國),文字遵印度,崇尚佛法,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並多大乘法教。王甚驍武,敬重佛法,自雲毗沙門,天之祚胤也。城南十餘裡,有大伽藍,此國先王為遍照阿羅漢建。西南牛角山,有大石崖,中有阿羅漢人滅心定待慈氏佛,近者崖崩掩塞門徑。

  《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天竺人也。父鳩摩羅炎,辭相位出家,東度蔥嶺。龜茲王聞其名,郊迎請為國師。逼妻以妹,遂生羅什。幼時日誦千偈,沙羅國王重之,專以大乘為化。年二十,龜茲王迎還國。苻堅聞而欲迎之,遣呂光將兵七萬西伐,諭以若獲羅什,即馳驛送之。還至涼州,聞秦亡,遂留姑臧。迨姚興遣姚碩西伐破呂隆,乃迎羅什至秦。

  《唐書·西域傳》:太宗之遣郭孝恪擊焉耆也,龜茲有浮屠善數,歎曰:唐家終有西域。不數年,吾國亦亡(源案:以上四事,皆唐以前西域,並行佛法,無回教之證也。至蔥嶺以西印度以外,凡今回教各國,唐以前亦皆佛教,晉見於法顯、魏惠生、唐玄奘所記,矧蔥嶺以東乎)。

  《明史·西域傳圖》:蘇魯國、阿克蘇國、沙哈魯國,俗皆敬佛惡鬥(案:《明史》皆據永樂中陳誠《使西域記》之言,此又明初回部尚奉佛未盡從回教之證也,況唐宋元之世乎)。

  《舊唐書》:疏勒國西帶蔥嶺,俗事祅神,有胡書文字。于闐國,好事襖神,崇佛教。罽賓國,在蔥嶺南,常役屬￿大月氏。其地暑濕,人皆乘象,尤信佛法(此祅神,未知為回教為天主教,然亦不過與佛教雜行之證也)。

  《宋史》:于闐國西抵蔥嶺,與婆羅門接,相去二千餘裡(此婆羅門,即蔥嶺西之回教)。又曰:龜茲本回紇別種,景祐中入貢,賜以佛經一藏。紹聖三年上表獻玉佛。又曰:高昌漢車師前王之地,其地頗有回教,故亦謂之回紇。乾德三年,西州回紇可汗遣僧法淵獻佛牙。國中佛寺五十餘所,皆唐朝賜額。寺中有大藏經、唐韻玉篇經音等。宋太宗遣供奉官王廷德使其國,遊佛寺,曰應運大寧之寺,貞觀十四年造。複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經所謂外道者也(案:摩尼寺,波斯外道,皆天主教。宋時回強特間有之)。又曰雍熙元年,西州回紇與婆羅門僧永世波斯外道阿裡煙同入貢。景德四年,遣尼法仙等來朝獻馬,請遊五臺山。又遣僧翟入奏,欲於京城建佛寺祝聖壽,不許。熙甯元年,入貢,求金字大般若經,以墨本賜之(此宋時回部僅間有一二他教,其全境仍奉佛教之證也)。《西域水道記》曰:葉爾羌城內東南隅,有古浮圖一,高三十餘丈,回人名曰圖持。謂是喀喇和台國人所造也(回謂漢人曰和台)。

  阿克蘇城,赫色勒河南流三十餘裡,經千佛洞、西緣山,法像尚存金碧,壁有題字曰惠勤,蓋僧名也。東匯於渭河,折而南四十餘裡,經丁穀山西,山勢鬥絕,上有石室五所,高丈餘,深二丈許,就壁鑿佛相數十,鋪瓔珞香花,丹青斑駁。洞門西南向,中有三石楹,方徑尺,隸書梵字鏤刻,日環積石剝蝕,惟辨建中二年字。又有一區是沙門題名。《水經注》言龜茲國北四十裡山中有寺名雀離大清淨,今溯遺跡,差存仿佛。

  《西域水道記》:伊犁河,徑拱宸城南,經故回部王吐呼魯克吐木勒罕墓西。回人《庫魯安書》雲,其部初有女子,曰阿郎固庫勒魯者,天地使一丈夫,向女吹噓白氣,感而有身,生子曰麻木哈伊項,為回部王。傳至三世,童蒙習佛法。又傳十四世,為吐呼魯克吐木勒罕。年二十二,嗣為國主。後二歲獵於阿克蘇,遇回人授派噶木巴爾法。返伊犁,又有回教七人來教其部眾,遂盡返舊俗。在位十年卒(案:伊犁與蔥嶺及哈薩克近,故元末有回酋,非若南路八城之皆元裔世藩也,然此回酋亦先奉佛教,中年始遇回教,此亦元末回教未盛行之一證)。有滿克國回部長,以橐駝四十,負滿克國土,為建此塚,覆以碧琉璃,刻墓門識營造之年。至今嘉慶二十五年,凡四百七十四年。推以彼術,三十年積一萬六百三十一日,則四百七十四年,當積一十六萬七千九百六十九日又十分日之八。以歲實約之,得四百五十九年又三百二十三日。大半日從庚辰逆數之,蓋建於元順帝至正二十年庚子歲。

  《西域聞見錄》曰:庫車城西六十裡有大佛洞山,山上下前後鑿洞四五百處,內皆五採金粉,繪為佛像,最高一洞三楹,壁鑿大士像,漢楷輪回經一白衣部,鐫壁上。相傳唐代所為(以上三事,皆今日回部尚存古時佛教遺跡之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